八年級歷史全民族抗戰開始教學反思

  反思作為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人來使用,關於八年級歷史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8課“全民族抗戰的興起”終於宣告結束,可是我心裡並沒有把它放下來,不像別人說的那樣,上完就輕鬆了。事實是我從準備到把課上完,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從選題到準備,我真是想了很久,總覺得第4單元的內容都挺慷慨激昂的,而且要達到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效果,似乎我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在思考了幾天我選了17課,後來又出現波折,變成了18課。

  黑色星期一終於來臨,當我準備完畢,發現從後門走進來的領導、老師越來越多,於是我開始沉不住氣了……

  隨著上課時間的流逝,我的失誤逐漸增多:先是匯入新課時間太長,在帶領學生複習時沒有起到鼓勵、促進的作用。在講述第一部分時,當我把問題拋向學生後,沒有足夠的耐心,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短了些,因為我認為那些問題很簡單,不用想太久,結果一上來課堂氛圍就不活躍,經過馮主任以及姚主任的指導,我這才想明白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沒有注意到設計問題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向我那樣的做法只有思維活躍的學生才能跟得上,或者是集中注意力的學生才找得到答案。綜觀從開頭到結尾的課堂總是那麼幾個人在發言,其他的學生都不會嗎?原因還在於我……

  接著到了第二部分“南京大屠殺”從這開始我上課的速度明顯加快,因為我發現第一部分我耗的時間太多了,於是首先要放映的“南京大屠殺”的資料片段被我省略了,直接過渡到書上的知識點,同樣也是如此,一問一答,我就納悶了學生今天怎麼就不吭聲呢,即使我提示後聲音依然小得可憐,最後進入討論階段,可惜的是沒有形成很好的討論氛圍,學生之間沒有相互合作,所以才會出現乾巴巴的字眼。原因還在於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原先我也有很多相關的材料,可是在試講過程中,發現學生很難回答,於是我又省略了……

  然後是第三部分的學習,這時我才發現時間還有很多,對於這一部分的學習,我認為我講得不夠深入,雖然書上也是作為小字部分介紹的,也許是主觀上沒有對此足夠的重視……

  最後是小結複習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認為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而且很多知識點都是我提示學生才回答出來的,沒有起到引導、鞏固的作用,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得改進。

  這節課是結束了,留給我的思考很多很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課堂上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探討的能力,使得課堂出現沉悶的現象。也許是因為這節課的內容過於莊重吧……

  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以上的失誤,爭取不斷改進、提高!

  ***二***

  本節課我主要著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圖片展示、課堂討論等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啟用課堂,緊扣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重組和拓展,努力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是課堂的“領頭羊”。

  3、著重培養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和對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能力,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落在實處,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歷史要為現實服務。

  4、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在分析、比較、討論、體驗、質疑、釋疑中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5、如何培養學生樂於與他人合作,如何引導學生善於提出問題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三***

  進入學校任教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在這八年中,在反覆的備課、上課和課後的反思中,我不斷地成長。特別是每一次的大大小小的展示課、比賽,更是給予我進一步精細的研讀課標、教材和學生的機會,讓我的成長更快 。所以我更加珍惜這次比賽所給予的我有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 。反思本節課教學,我認為值得肯定的是主要有:

  1、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認知規律理清線索《全民族的抗戰》是嶽麓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既是著九、一八事變以來侵略與反侵略的全面爆發,也是侵略與反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本課包含四個子目:一是“七七事變”,二是“南京大屠殺”, 三是“血戰臺兒莊”,四是“百團大戰”。經過對教材的研究和對課標的研讀,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我把它作為是授課的第一部分;隨著日軍的侵華,在中國內部形成兩條線索:一條是在國共兩黨的聯手領導下,中國人民一起來抵抗侵略,另一條是日軍在中國的滔天暴行,我把它們作為授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

  2、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詳略得當八年級的學生,知識面較廣,求知慾較強,對歷史事件有一定的歸納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主要藉助多媒體課件,先將七七事變的內容變成相關的幾個問題,然後指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自學,之後教師再強調:盧溝橋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的標誌性事件,中華民族的危機加深,由此引出全民族的抗戰從而使學生水到渠成的歸納出七七事變的影響。兩個戰場的抗戰主要就是當時的重要戰役,我首先出示學習戰役的方法,之後通過視訊和教材,讓學生自己去歸納掌握。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全面瞭解了中國全民族的作戰,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從記憶紛繁複雜的歷史事件中解放出來,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最後是情感昇華,通過向學生們展示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再現歷史畫面,通過觀看觸目驚心的歷史照片,情景烘托、營造氛圍,學生熱情高漲,主動參與,瞭解歷史的真相,從而正確引 導學生理性愛國,服務現實。抓住了“以史為鑑”,學史的本質作用,挖掘其潛在深層的現實意義。歷史終究是服務現實,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的。

  教育學生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 這樣,一節課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

  1、新課改中強調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但是我在實踐中,可能還是歷練少得緣故,見到學生不能馬上響應我所提出的問題時,就急於將自己的知識傾倒給學生,也就減少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時間。

  2、在對待學生的見解中,我覺得自己的對學生的評價語過於貧乏,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應該對學生作出鼓勵性的、正確的評價。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佔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