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對於八年級歷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本節課創設歷史情境,設定相關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想象力,幫助學生探究問題、主動獲取、運用知識,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理解了五四精神和黨誕生的意義。

  2、在課堂上我堅持論從史出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對史實進行梳理和分析,以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論從史出及史論結合的能力。

  3、但是本節課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在本課開始時的短劇,雖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但是由於小高潮出現時間過早,仍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又如本課內容較多,想在有限的時間裡更好地實現課程標準的目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二***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學設計方案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來整合課程資源。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過程清晰,層次分明。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說明:

  1 、課題概述:對教材版本、學科、年級、課時安排有清晰的說明。

  2 、學習目標分析: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體現對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符合年段特徵。比如通過學習能夠說出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通過學習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3 、學習者特徵分析:詳細列出學生所具備的認知能力、資訊科技技能、情感態度和學習基礎。

  4 、教學環境資源:多媒體網路教室和北師大 V-class 平臺以及自制網頁課件。

  5 、教學過程的設計 : 通過複習匯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通過宣傳單創作、論壇討論、瀏覽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網頁,既能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處於一種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三***

  我對本課內容的處理方式進行了調整,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組織,按照“創設問題情境提供科學依據探求問題解決方法得出科學結論運用新知解決新問題”的程式進行安排。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我力圖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突出對問題的分析、解決途徑的可能選擇及其原因,引導學生將原來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我對課文進行了如下整合:***1***安排四人通過表演,再現五四愛國運動過程***一人扮演愛國學生、一人扮演北洋軍閥政府代表、一人扮演工人、一人扮演商人***。***2***學生表演後,設計如下需要探究的問題:①假設你是一位愛國的中國記者,讓你簡單報道五四運動過程,你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說出你這樣報道的理由。②假如讓你依據五四愛國運動過程,解釋“五四精神”,你將舉哪些史實說明五四精神?③五四愛國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有何聯絡?④如果你是一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列席者,你如何向社會報道中共一大的情況?如何出一期紀念建黨八十一週年的黑板報,請你寫一篇介紹中共誕生的短文***口頭或書面***,並說出你這樣寫的理由。***3***小組討論,就各自設想的可行性進行討論,並在討論中進行綜合豐富,最後形成小組建議。***4***公佈成果,接受提問。***5***探究課文內容,解釋“開天闢地”、“煥然一新”的含義。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精神,使久遠歷史事件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產生了聯絡。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