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也叫做語體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初,母夢青龍自懷而出,並見兩天人手執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遂產弘景。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雲,睹白日,不覺為遠矣。”及長,身長七尺四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耳。讀書萬餘卷。善琴棋,工草隸。未弱冠,齊高帝作相,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朝儀故事,多取決焉。永明十年,上表辭祿,詔許之,賜以束帛。及發,公卿祖之於徵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填咽,鹹雲宋、齊以來,未有斯事,朝野榮之。

  於是止於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宮,名金壇華陽之天,週迴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乃中山立館,自號華陽隱居。始從東陽孫遊嶽受符圖經法。遍歷名山,尋訪仙藥。每經澗谷,必坐臥其間,吟詠盤桓,不能已已。時沈約為東陽郡守,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

  性好著述,尚奇異,顧惜光景,老而彌篤。尤明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圖產物,醫術本草。著《帝代年曆》,又嘗造渾天象,雲修道所須,非止史官是用。

  義師平建康,聞議禪代,弘景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樑”字,令弟子進之。高祖既早與之遊,及即位後,恩禮逾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

  天監四年,移居積金東澗。善辟穀導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壯容。深慕張良之為人,雲“古賢莫比”。曾夢佛授其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後太宗臨南徐州,欽其風素,召至後堂,與談論數日而去,太宗甚敬異之。大通初,令獻二刀於高祖,其一名養勝,一名成勝,併為佳寶。

  ***節選自《梁書·陶弘景傳》***

  譯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郡秣陵縣人。起初,他的母親夢見一條青龍從她懷裡出來,並看見兩位仙人手裡拿著香爐來到她的家裡,不久她就懷孕了,於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時候就不同一般人,十歲時,看到葛洪的《神仙傳》,日夜研究推理,於是有了養生的志向。他對別人說:“仰看高空,觀看太陽,不感到是很遙遠的事了。”等到他長大後,身高七尺四寸,神態儀表出眾,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寬廣,身材很長,耳朵肥大。讀書超過萬卷。善於彈琴下棋,草書、隸書寫得很好。不到二十歲,齊高帝任宰相時,把他封為諸王的陪讀,任命為奉朝請。雖然生活在貴族群中,但一個人關在屋裡不與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閱文稿,朝廷禮儀事務,一般都向他請教決斷。永明十年***492***,上書請求辭職,皇帝同意他的請求,賞賜他五匹絲帛。臨行時,公卿官員在徵虜亭設宴為他送行,因為餞行而設的帷帳和車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說從劉宋、蕭齊以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朝廷和民間都認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自此以後,陶弘景住在句容縣內句曲山,他總是說:“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宮,名叫金壇華陽之天,方圓一百五十里。過去漢朝咸陽的三茅君修成仙,後來掌管這座山,所以稱它為茅山。”於是在半山腰建一座房子,自稱華陽隱居。開始跟東陽人孫遊嶽學習符圖經書道法。遊歷許多名山,尋找訪求仙藥。每經過兩山間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頌,不能自已。當時沈約任東陽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氣節,多次寫信邀請他,他都沒有去赴約。

  陶弘景生性喜好寫作,崇信稀奇怪異的事,珍惜時光,到老更是如此。特別通曉陰陽五行、風水、星象、地形、算卦、山川地理、方圖物產、醫術草藥。撰寫過《帝代年曆》,又製造渾天象,他說:“我造渾天象是修道的需要,不止是史官才用它。”

  起義軍攻克建康城,聽說商議禪讓的事,陶弘景按圖讖推論,好幾處呈“樑”字型,於是派弟子進獻給皇帝。高祖很早就與他有交往,即皇帝位後,對他更加禮遇和照顧,不斷去信問候,使節的車蓋一個接一個。

  天監四年***505***,移居到茅山積金東邊的山谷。擅長辟穀導引等養身的方法,八十多歲還像年輕人一樣容顏不改。十分羨慕漢代張良的為人,說“古代的聖賢都無法和他相比”。曾夢見佛傳授他菩提記,並稱他為勝力菩薩。於是到鄖縣阿育王塔發誓,接受佛教的五大戒規。後來太宗到南徐州時,欽佩他的高風清名,召他到後堂,談論好幾天才離去,太宗特別敬重他。大通初年,派人獻兩把寶刀給高祖,一名善勝,一名威勝,都是上等的寶物。

  大同二年***536***逝世,終年八十五歲。死後容貌不改顏色,關節屈伸自如。皇帝下詔贈封中散大夫,諡號貞白先生,並派舍人監護喪事。陶弘景生前遺言薄葬,弟子遵照他的意願辦理喪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 除:任命

  B.於是止於句容之句曲山 止:居住

  C.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 要:要求

  D.恩禮逾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 篤:深厚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朝儀故事,多取決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B.乃中山立館,自號華陽隱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C.年逾八十而有壯容 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D.其一名養勝,一名成勝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與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陶弘景雖然生活在貴族群中,但關起來門來不與其他人相往來,只以看書為要事,朝廷規儀禮章等事,一般都向他請教決斷。

  B.陶弘景喜歡著述,更追求奇異,愛惜時間,越老越勤奮,尤其瞭解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圖產物,醫術本草。

  C.樑高祖即位後經常寫信問候陶弘景,是因為在高祖即位前,素不相識的陶弘景推薦了他並且援引圖讖,讓弟子進上表示忠誠。

  D.陶弘景擅長辟穀氣功等養生方法,八十多歲仍顯得年輕,十分愛慕漢代張良的為人處世,稱他“古代賢人沒有誰能比得上”。

  7.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發,公卿祖之於徵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填咽,鹹雲宋、齊以來,未有斯事,朝野榮之。

  ***2***後太宗臨南徐州,欽其風素,召至後堂,與談論數日而去,太宗甚敬異之。

  答案:

  4.***3分***C ***“要”通“邀”,邀請。*** 。

  5.***3分***B***都是表順承副詞,“於是、就”。A項,兼詞,於之/助詞,不譯;C項,連詞,但是/連詢,表僻飾;D項,代詞,其中/代詞,他們。***

  6.***3分***C***“素不相識”與事實不符,因為“高祖既早與之遊”。***

  7.***10分******1***等到他出發的時候,公卿在徵虜亭設宴與之錢別,因設帳太多車馬把道路都填滿了,

  人們都說自宋齊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朝廷和民間都認為是件有面子的事情。

  ***2***後來太宗來到南徐州,欽佩他的高風清名,召他到後堂之中,和他談論了多日才離開,太宗十分敬佩歎服他。

  ***二***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賈詡有良、平之奇。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敗,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說繡與劉表連和。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鏽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詡年七十七,薨,諡曰肅侯。

  ***節選自《三國志•賈詡傳》

  譯文:

  賈詡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縣***人。年少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只有漢陽人閻忠看出他是個特異的人才,認為賈詡有張良、陳平的奇策。被推選為孝廉,任郎官,因為身染疾病而離開官職,向西回還,到達了汧,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賈詡同行的幾十個人都被他們所拘執。賈詡告訴他們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千萬不要活埋我,我家人一定會以厚禮來贖我的。”當時太尉段熲,從前做過很長時間的邊將,威勢震懼西方各地,所以賈詡借段氏來驚駭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傷害他,和他結盟後把他護送回去,其餘的人都被殺死。賈詡事實上並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權衡變局以渡過危難,均類似這些例子。董卓進入洛陽,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升遷為討虜校尉。後來董卓失敗,大家都深感恐懼,當時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都想解散軍隊,乘隙走小道回還故里。賈詡告訴他們說:“聽說長安中正在商議想把涼州人全部誅殺,而你們拋棄屬眾單獨行動,就是一個亭長也能把你捆縛起來。你們還不如率領著兵眾向西行去,在所經過的地方收編兵卒,來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能有幸把事辦成,就遵奉朝廷來征討天下,如果沒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大家都認為這樣對。後來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想因他的功業而封他侯爵,賈詡說道:“這是救命的策略,哪有什麼功勞!”堅持拒絕不肯接受。張繡在南陽,賈詡暗中勾結張繡,張繡就派人迎接賈詡。賈詡遊說了張繡與劉表聯合。後來太祖接連出兵征伐張繡,有一天曹操帶兵退回,張繡親自追討。賈詡告訴張繡說:“不可以去追擊他,追擊他一定會失敗。”張繡不肯接納賈詡的意見,派兵前往和太祖會戰,終於大敗而退還。賈詡告訴張繡說:“現在趕緊再極力追討,繼續打下去一定可以獲勝。”張繡謝絕賈詡的意見而說:“就因為沒有采用你的話,以至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失敗了,為何還要繼續追擊呢?”賈詡回答他說:“出兵作戰的形勢是隨時變化的,趕緊前往追擊一定會獲利。”張繡採信他的話,於是整收潰散的兵卒前往追擊,和太祖再度作戰,果然獲勝而回來。在這之後,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紹的軍隊,袁紹派人去招請張繡,並且寫了封信給賈詡請求結盟。張繡想答應,賈詡就公然的在張繡面前告訴袁紹的使者說:“回去謝絕袁本初,兄弟之間都不能互相容納,卻想要能容納天下國士,可能嗎?”張繡聽後大為驚慌,恐懼地說:“何至於到這種地步!”隨即私下對賈詡說:“既然如此,那麼當何去何從?”賈詡就告訴他說:“倒不如追隨曹公。”張繡又問道:“袁紹兵強曹公勢弱,而且又和曹公互結怨仇,如何去追隨他呢?”賈詡告訴他說:“正因為如此更應該追隨曹公。曹公尊奉天子以統令天下,這是第一個應該追隨的原因。袁紹兵力強大,我們以少數的部眾前去追隨他,他一定不會重視我們。曹公屬眾弱而少,他能得到我們,一定感到非常的欣喜,這是第二個應該追隨的原因。凡是有稱王稱霸於天下的雄心大志的人,一定會拋棄所的有私人恩怨,來在四海之內表明自己大公無私的崇高的德行,這是第三個應該追隨的原因。希望將軍你千萬不要再遲疑了!”張繡果然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率領徒眾歸服了太祖。太祖見到他們,大喜,親自握著賈詡的手說:“使我的威信顯佈於天下的人,就是你。”上表推薦賈詡為執金吾,又封他為都亭侯,升遷為冀州的州牧。文帝即位,任賈詡為太尉,進封為魏壽鄉侯的爵位,賈詡年七十七歲逝世,諡號肅侯。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詡假以懼氐 假:藉助

  B.太祖比徵之 比:較量

  C.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促:趕快

  D.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 顯:公開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蟹六跪而二螯

  C.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D.其宜從一也 其皆出於此乎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4分***

  ***2***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4分***

  答案:

  8.B,此處為連續、接連的意思

  9.C,都是連詞表目的,來。A項第一個“與”是介詞和,第二個“與”是動詞親附、攀附;B項前一個“而”是連詞表承接或修飾,後一個“而”表並列;D項前一個“其”是代詞這,後一個“其”是副詞表揣測大概。

  10.***1***:如果有幸把事辦成了,就可以尊奉朝廷來征討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跑也不晚。 ***評分標準:關鍵詞“濟”“國家”“走”,3分,大意1分。***

  ***2***在這之後,曹操在官渡抵禦袁紹,袁紹派人招請張繡,並且給賈詡寫信希望雙方結盟。 ***評分標準:關鍵詞“是”“拒”“書”,3分,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