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複習語文

  對於高考語文的複習,你有什麼好方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一***

  在高三的後期複習中,同學們都做過不少的綜合試題並且進行了模擬練習。這些試題一般都是依據考綱編制的,試題的題型、難度、試卷結構等等都是按照高考要求安排,應當說對這些試卷作全面的分析梳理很有意義。

  “分析自己什麼題做得好,什麼題做得不好,原因是什麼等等,要一清二楚。”冷志延說,試題分析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針對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容易遺忘的內容查缺補漏,重點突破。另外,分析每類題的命題意圖,掌握解題思路。同學們在複習時,不應滿足於對具體題目的分析上,重要的是能明瞭每類試題的考查意圖,掌握相應的解題思路,這是語文複習的最後階段力求達到的境界。

  冷志延提醒考生,在複習的最後階段,鞏固已取得的複習成果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要經常複習一些做過的文段,在詞語的不斷重現中達到掌握詞語意義及用法的目的。

  文言文失分較多

  複習時抓住翻譯原則

  文言文翻譯,同學們失分較多,多數同學失分原因並不在於理解不了句意,而是沒有按照翻譯的原則進行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主要有三個原則:一是直譯。要求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字字落實,抓住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就是指那些重要的實詞、虛詞和標誌句式的詞語,這些就是考試中的“賦分點”。只有在難以直譯或直譯以後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二是通順。要求翻譯出的現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要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三是合理。這裡所說的合理主要指的是要合乎文言文上下文的語境。看起來翻譯的是一個句子,其實在翻譯這一個句子時,應該聯絡這個句子的上下文,否則孤立地看這一句,容易和上下文脫節,翻譯一定會存在問題。

  現代文閱讀做到全、簡、明

  作文注意積累材料

  現代文閱讀的題目型別主要是簡答題,對這類題目的解答有一個三字原則,那就是全、簡、明。全就是要求做到要點要全,一般簡答題都是按要點賦分的,要點不全,肯定失分。簡就是語言表達要簡練,不可拖泥帶水。明就是語意明確,表達要到位。

  對於作文的複習,一是整理材料,如社會、人生、科技等方面都要積累一些新鮮活潑的材料,還可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分析的訓練。二是以發揮優勢為原則,分析確定一兩種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及模式。三是掌握幾種好的語言表達形式,比如反問句、排比句、比喻句等等,在作文中的一些重要部位如篇首篇末靈活運用,可以增強語言的美感,使作文精彩。四是認真修改一兩篇自己的作文,揚長避短。

  還要提醒廣大考生,在最後的時間裡,並不像有些同學所認為的高考前閱讀和寫作就不用複習了。恰恰相反,考生應儘可能讀幾篇優秀的短文,數量不一定多,可以是歷屆高考的優秀作文,也可以是平時寫作中自己比較滿意的作文。還要讀一些重要的時政評論或者留下較深印象的文章。不間斷地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時文、短論,其目的不是為了臨考背點文章,考試時可以模仿或者照搬到高考作文中,而是可以讓自己直到高考都能保持一種積極閱讀和寫作的狀態。

  ***二***

  距離高考越來越近,複習也進入了最關鍵的時期, 對於廣大的考生來說,想要在高考語文中取得好的成績,必須先打消“語文沒法複習,複習了也沒有用”、“語文深不可測”的看法,建立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其實,同學們從沒有停止過對語文知識的積累,這種積累體現在天天都在運用語文。如果同學們能夠找到語文命題的考試焦點,就會發現語文的複習還是有章法可尋的。

  首先,要抽出時間來研究考綱,對比今年和去年考綱的區別,既看考題之間的變化,又看考點之間的變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好好研究近幾年的考題。這樣就可以熟悉高考的命題思路以及考試要點。考什麼,怎麼考,對照自己,摸索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向和規律技巧,也就是說做題要有目的性。《高考說明》是命題的依據,也是最好的指南。“考什麼、怎麼考、考多難”在樣題中都有體現,仔細的研讀考試說明可以幫助同學們明確“複習什麼,怎麼複習”。 要做到提高演題質量,反對“盲目做題”。除過老師把關外,歷年的高考試題就是最好的做題指導,自己的薄弱環節就是自己的複習重點。

  其次就是要建立一個語文的知識網路。語文學習沒有目的性的最大根源在於沒有形成語文知識網路,那麼在這個階段,不妨以高考試題的分佈比例來構建一個複習的知識網路。第一階段對語文全面知識點的複習已經結束,但由於每個同學的程度和對知識的掌握水平不同,需要在第二階段查漏補缺,及時發現自己的個性化錯誤,及時練習改正。在第二階段解決複習的惟一辦法就是“勤”,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一步。老師一般在這個階段的複習中採用綜合訓練,用普遍性的講解來鞏固知識,作為同學就應該及時將自己的不足及時反饋給老師,再進行鍼對自己的強化訓練。想要有提高,再聰明的人也要下“笨工夫”。如果說把第一階段的複習比喻為“織網”的話,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補網”。同學們要充分運用手中的資料進行“自我檢測”,每個人反饋的資訊都不相同,自我檢測能夠滿足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及時的發現自己不同於別人的錯誤和問題,從知識掌握、能力水平、思維方法、解題技巧等方面找出原因,進而調整好複習的方向和步驟。甚至還可以指導學生將那些典型性的錯誤分類收集,分析出錯誤的性質和原因,裝訂成一本“錯題集”,並時時的溫習。

  再次要走出複習的誤區,複習重點應該放在對基礎內容的複習上,這也是試卷上最容易得分的地方。而對於基礎知識的複習不應該只注重那些生僻的內容,而應該著重複習那些看似容易卻很容易出錯的內容,例如一些“常用卻易記、易混的詞語”等。有效的使用課本,尤其古詩辭文。要通過對已學課文舉一反三,培養正確的語感,積累知識。這便要求同學們對所做的題要弄清所以然,“答案正確在哪,不正確在哪”都要做到心裡有數。做每一道題時都要清楚這道題考察的是什麼知識點,是什麼能力的應用?體現了考試說明的那些內容?瞭解自己的缺陷是知識點不清呢,還是思路不清,是表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