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現代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為了幫助初二的同學們提高語文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同學們閱讀練習。

  初二現代文閱讀原文

  材料一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坐北面南,仿自浙江寧波天一閣。天一閣是清代江南地區最負盛名的私人藏書樓,其命名、構造以及藏書方法都 甲 ***獨具匠心、別具一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詔徵書,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文華殿後的皇宮藏書樓建成,乾隆皇帝賜名文淵閣,用於專貯第一部精抄本《四庫全書》。

  文淵閣仿效天一閣之 乙 ***規制、規模***,在外觀上也分上下二層,面闊六間,各通為一,沿襲了天一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在建築構造方面,則為水磨絲縫磚牆,深綠廊柱,菱花窗門;宮殿建築之歇山式屋頂,上覆黑色琉璃瓦——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以綠琉璃瓦鑲簷頭,屋脊飾以綠、紫、白三色琉璃,浮雕波濤游龍。值得一提的是,閣中所有油漆彩畫均以冷色為主,營造出皇家藏書樓典雅靜謐肅穆的氣氛,與整個紫禁城宮殿黃色琉璃、硃紅門牆的暖色格調和喜慶氛圍截然不同。閣前,開鑿方池,池上橫跨石橋,池中引入金水河水;閣後,疊石為山,四周列植松柏;閣東側為御碑亭,亭內石碑以滿、漢文鐫刻乾隆皇帝御筆撰寫的《文淵閣記》。

  文淵閣建築雖然參照了天一閣,但是根據傳統的官式做法和皇家建築的特殊身份做了創造性的發揮。除宮廷建築與民間建築在規模和形式上的區別之外,文淵閣與天一閣最主要的差異還在於內部構造的改進。天一閣上下兩層,文淵閣則採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也就是說,從外觀看是重簷兩層,實際上卻利用上層樓板之下的腰部空間暗中多造一個夾層,全閣形成上、中、下三層。這種建造方式,俗稱“偷工造”,既美觀大方,又節省工料,還特別實用,便於貯書。文淵閣整體建築充分反映了清代宮廷建築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接管文淵閣藏書。1933年春,日寇侵略熱河,北平 丙 ***危急、危機***。故宮博物院決定,將珍藏的歷代文物精品裝箱南遷,運至上海、南京。抗日戰爭全面 丁 ***暴發、爆發***,這批皇宮文物輾轉數千裡,運抵蜀中等地。抗戰勝利之後,再次運抵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撤退時,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運往臺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今日,文淵閣依舊聳立在故宮東華門內,乾隆年間的楠木書架猶在閣中。值得欣慰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依舊珍藏有:《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卷,清總纂官、大學士紀昀手書小楷進呈本,各卷首末均鈐“乾隆御覽之寶”印章,各卷之末,下署“臣紀昀恭書”,鈐“紀”“昀”朱文連珠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乾隆五十九年殿本;御製四庫文淵閣詩墨,套墨五錠;青玉乾隆御筆《文淵閣記》玉板十頁;“文淵閣寶”,青玉交龍鈕方形璽。

  書樓依舊在,《全書》何時還?

  材料二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四庫全書》修成以後,為了保管和利用,乾隆皇帝先後下令抄成一式七部,每部均為36000餘冊、6100餘函,分別收藏於專門建造的七座藏書閣中,這就是著名的四庫七閣,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盛京***今瀋陽***故宮的文溯閣,以及江蘇鎮江的文宗閣、揚州的文匯閣和浙江杭州的文瀾閣。在動盪不安的中國近代,七閣《四庫全書》經歷了坎坷曲折的歷史命運,其中尤以文瀾閣《四庫全書》聚散離合的經歷最富傳奇色彩。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三閣《四庫全書》抄成送藏之後,江浙兩省的地方官員遵照乾隆帝的旨意,選擇專人掌管各閣書籍,並允許當地士子進閣借閱抄寫。由於《四庫全書》中收有不少當時社會上已經失傳的珍本、善本,因此前往閣中看書、抄書的士人絡繹不絕、盛況空前。但好景不長,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文宗、文匯兩閣《四庫全書》被毀,文瀾閣《四庫全書》也遭遇厄運。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軍隊第二次攻打杭州,文瀾閣在戰亂中倒塌,閣中珍藏的《四庫全書》大量散佚。當地著名的藏書家丁申、丁丙兄弟,在杭州城西的留下鎮躲避戰亂,發現市集上一些賣食物者所用的包裝紙居然是《四庫全書》的書頁。他們大為吃驚,立刻開始撿拾搜尋,當即收集到數十冊。又立即招募年輕力壯者數人,冒險前往杭州,到文瀾閣廢墟上翻撿搜尋,並把找到的書冊連夜運回留下,丁氏兄弟還委託書商協助收購。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總計從戰亂中搶救出8000餘冊文瀾閣的散佚圖書,約佔《四庫全書》原有數量的四分之一。

  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撥款重建文瀾閣,文瀾閣《四庫全書》迴歸原址。丁氏兄弟又著手補抄工作,從光緒八年到光緒十四年,歷時七年,大體恢復了文瀾閣《四庫全書》的規模。1911年,浙江公立圖書館建成,文瀾閣《四庫全書》移至該館儲存。其後又經過幾次補抄以及整理,江浙三閣僅存的這部《四庫全書》終於得以恢復原貌。

  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浙江圖書館立刻對文瀾閣《四庫全書》的轉移作了安排。從杭州出發,時而水路,時而陸路,先到浙南,繼往貴州,1944年又轉到重慶。抗戰勝利後,歷經輾轉搬遷的文瀾閣《四庫全書》終於在1946年完好無缺地回到了它的故鄉杭州,由浙江省圖書館珍藏至今。

  材料三

  《四庫全書》成書後,曾做過兩次全面複查,都是從文津閣本開始的。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清高宗在承德避暑山莊消閒時翻檢此書,發現訛誤,於是下令全面複查。五十六年***1791年***七月,高宗在避暑山莊又發現已經複查的文津閣本中揚雄《法言》卷一首篇竟有空白二行,大為生氣,又再次下令全面複查。而這兩次複查都是由總纂官紀昀親自帶領有關人員進行的。

  除北方四閣本外,乾隆又下令再抄寫三份全書,分別庋藏於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應當說,這七部書儲存最穩妥的還是文津閣本。藏於圓明園的文源閣本因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燒燬圓明園而全部毀滅。太平天國戰事起,揚州文匯閣本、鎮江文宗閣本全部焚燒,杭州文瀾閣本也燒、散大半。其他如文溯閣本、文淵閣本則有幾次搬遷,唯獨文津閣本自1914年遷至北京,後藏於京師圖書館,80年代移至北京圖書館新館,長時期未經移動。因此,其他三閣本曾分別據文津閣本加以抄補。可見,文津閣本在歷史上起了相當大的文獻補輯作用。

  也正因如此,20世紀前期,文津閣本就受到學者的重視。1920年,前輩知名學者陳垣就曾親自對文津閣本進行清查,統計全部收書3462種,列有103架,6144函,36277冊,2291100頁。陳垣先生還細閱文津閣本所收書的提要,發現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不少差異,因此與幾位學者共同撰寫《影印四庫全書提要緣起》一文,建議將文津閣本的提要彙集影印出來。這可以說是提議影印文津閣本的首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

  初二現代文閱讀題目

  1.材料一甲乙丙丁處詞語選用準確的一項是***3分***

  A.別具一格 規制 危急 暴發

  B.獨具匠心 規模 危機 爆發

  C.獨具匠心 規制 危急 爆發

  D.別具一格 規模 危機 暴發

  2.下列有關中國印章的文化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印章是書法和鐫刻相結合的藝術,它將漢字書法之美、章法表現之美、刀法展現之美和

  金石自然之美融為一體。

  B.印章分為官印、私印兩種。官印主要用於釋出公文公告,私印主要用於私人憑證或賞玩。

  “乾隆御覽之寶”屬於官印,“臣紀昀恭書”屬於私印。

  C.春秋戰國至秦以前,印章稱為“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專用,大臣以下

  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為“印”。

  D.印章分朱文和白文。朱文就是鐫刻時將字之外的部分刻掉,印章為白底紅字;白文就是

  鐫刻時將字刻掉,印章為紅底白字。

  3.材料一結尾處說“書樓依舊在,《全書》何時還?”下列詩句中表達的情感與之最為接近的一項是***3分***

  A.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B.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C.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D.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4.請簡要概括文淵閣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4分***

  5.材料二中說“文瀾閣《四庫全書》聚散離合的經歷最富傳奇色彩”,請依次概括其傳奇經歷。***5分***

  6.以上三個材料中的加點詞語注音和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靜謐***nì***:安靜,寧靜 B.鐫***jùn***刻 :雕刻

  C.散佚***zhì***:流失不傳 散失 D.訛***é***誤:錯誤

  7. 依據以上三個材料,以下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乾隆下旨專門建造七座藏書閣收藏內容各異的七部《四庫全書》。

  B.七部收藏在不同地方的《四庫全書》均因戰火而全部或部分被毀,後人經過相互參照補抄,才留下完整的《四庫全書》。

  C.七部《四庫全書》中只有文津閣本經過全面修正,和其它六個相比儲存最完好,對其它閣本的文獻補輯作用也最大。

  D.陳垣先生髮現文津閣本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不少差異,決定將文津閣本提要彙集影印出來,開創了我國影印古籍的先河。

  初二現代文閱讀答案

  1.***3分***答案:C

  2.***3分***答案:B

  3.***3分***答案:C

  4.***4分***【參考答案】***答出其中四點給滿分***

  ①講求規制,寓意深刻

  ②建築工藝考究

  ③以冷色調為主,氣氛肅穆

  ④自然與人文和諧統一

  ⑤設計獨特,明二暗三,美觀、大方、實用

  5.***5分***

  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庫全書》送藏文瀾閣。

  ②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文瀾閣《四庫全書》被毀,藏書大量流失。

  ③丁氏兄弟多方搜尋、搶救散佚圖書8000餘冊。

  ④光緒七年***1881年***,文瀾閣重建,丁氏兄弟歷時7年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基本恢復藏書規模。

  ⑤1911年,文瀾閣圖書移送浙江公立圖書館儲存,幾經補抄整理,文瀾閣《四庫全書》恢復原貌。

  ⑥1937年,日寇侵華,文瀾閣《四庫全書》歷經輾轉至重慶。

  ⑦1946年,文瀾閣《四庫全書》完好無損地回到浙江省圖書館,珍藏至今。

  本題共7個點,答夠七點給滿分,少一點扣1分,扣完為止。紀年可用公元紀年。

  6.***3分***答案:D

  7.***3分***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