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知識

  人口是高中地理的一個重點學習內容,那麼人口的相關知識你掌握了多少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萬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人口老齡化是指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7%。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正負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概念

指某地在一個時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數與該時期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

指某地在一定時期內***通常一年***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平均總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強度

影響因素

環境汙染、生產力發展水平、醫療衛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觀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傳統習俗、社會風氣等

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生產力發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水平、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發達國家的人口現狀

發展中國家在二戰後人口增長的特點

時間段

20世紀70年代中期,步入現代型

20世紀70年代以前

20世紀70年代以後

人口自然增長率

較低

   

人口增長速度

緩慢

趨於緩慢

人口數量

較穩定甚至下降,如俄羅斯、德國

   

原因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觀念的轉變

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很多國家採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5、人口發展不同於人口再生產,還包括了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素質的提高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三方面的內容。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出生的活產嬰兒數與當年平均人口數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近30多年來,全世界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趨勢,從1950-1955年的3.59%降至2005年的2.65%.長期以來,發達地區出生率一直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且不斷下降,從1950年的2.33環降至2005年的1.2%,幾乎每隔5年就下降0.1%.

  發展中地區出生率仍然很高,但也呈現出下降趨勢。從1950-1955年的4.24%降至2005年的3%.非洲出生率自二次大戰以來下降幅度最小,從4.8%降為4.4%,而有些國家出生率高達5%,如肯亞******5.2%***、盧安達***5.3%***、馬拉維******5.3%***、尼日和貝南***5.1%***,是世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國家。亞洲出生率下降幅度較大,特別是東部地區下降更快,這主要受中國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影響。歐洲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區,為1. 3%,德國1%,丹麥1.1%,更有國家是人口負增長。

  :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也是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定地區死亡人數與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也用千分率表示。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30年,死亡率從1.85%降為1腸,在21世紀前5年裡停滯在1. 1%的水平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逐漸接近。

  2005年以北美洲〔0.8%***、拉丁美洲******0.7%***為最低,以非洲為最高***1. 6%***。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是非洲的獅子山***2. 6%***與甘比亞***2. 4%***,最低的國家是科威特***0. 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0.4緯***等。我國20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結果表明,我國的人口死亡率已降到0.613%,遠低於新中國成立前的2.5%,成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