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學習的易錯的知識點分析

  在此物理的學習中,有一些的知識點是學生比較容易做錯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高中物理的易錯的知識點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學習的易錯的知識點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向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於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複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後,再釋放紙帶。

  11.釋放物體前,應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12.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複寫紙下面。

  13.“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著重理解速度的向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9.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22.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23.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4.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5.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6.解題前先搞清兩座標軸各代表什麼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27.圖象是曲線的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28.由圖象讀取某個物理量時,應搞清這個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別要注意方向。

  29.v-t圖上兩圖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只是在這一時刻相等。

  30.人們得出“重的物體下落快”的錯誤結論主要是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

  31.嚴格地講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氣阻力影響較小時,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近似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2.自由落體實驗實驗記錄自由落體軌跡時,對重物的要求是“質量大、體積小”,只強調“質量大”或“體積小”都是不確切的。

  33.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時題目中不點明這一點,我們解題時要充分利用這一隱含條件。

  34.自由落體運動是無空氣阻力的理想情況,實際物體的運動有時受空氣阻力的影響過大,這時就不能忽略空氣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後階段,阻力很大,不能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5.自由落體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並不是不變的,它隨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36.四個重要比例式都是從自由落體運動開始時,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條件,如果v0≠0則這四個比例式不成立。

  37.勻變速運動的各公式都是向量式,列方程解題時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8.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但這並不是一定的,也可取與v0相反的方向為正方向。

  39.汽車剎車問題應先判斷汽車何時停止運動,不要盲目套用勻減速直線運動公式求解。

  40.找準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係、速度相等等。

  41.用速度圖象解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處。

  42.產生彈力的條件之一是兩物體相互接觸,但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存在彈力。

  43.某個物體受到彈力作用,不是由於這個物體的形變產生的,而是由於施加這個彈力的物體的形變產生的。

  44.壓力或支援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與物體的重心位置無關。

  45.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不是彈簧的總長度,更不是彈簧原長。

  46.彈簧彈力的大小等於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兩端受力之和,更不是兩端受力之差。

  47.杆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8.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當阻力,也可充當動力。

  49.滑動摩擦力只以μ和N有關,與接觸面的大小和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50.各種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無關。

  51.靜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變性,在分析有關靜摩擦力的問題時容易出錯。

  52.最大靜摩擦力與接觸面和正壓力有關,靜摩擦力與壓力無關。

  53.畫力的圖示時要選擇合適的標度。

  54.檢查彈簧測力計指標是否指零。

  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比較容易做錯的知識點

  57.使用彈簧測力計拉細繩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彈簧與細繩套在同一直線上,彈簧與木板面平行,避免彈簧與彈簧測力計外殼、彈簧測力計限位卡之間有摩擦。

  58.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時選定的標度要相同,並且要恰當使用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一定大於分力,分力不一定小於合力。

  60.三個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個力的數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個力的數值之差,要先判斷能否為零。

  61.兩個力合成一個力的結果是惟一的,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的情況不惟一,可以有多種分解方式。

  62一個力分解成的兩個分力,與原來的這個力一定是同性質的,一定是同一個受力物體,如一個物體放在斜面上靜止,其重力可分解為使物體下滑的力和使物體壓緊斜面的力,不能說成下滑力和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63.物體在粗糙斜面上向前運動,並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認為物體向前運動會存在一種向前的“衝力”的說法是錯誤的。

  64.所有認為慣性與運動狀態有關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因為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

  65.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不是一種力,物體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慣性。

  66.物體受力為零時速度不一定為零,速度為零時受力不一定為零。

  67.牛頓第二定律F=ma中的F通常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對應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個獨自產生的加速度的向量和,當只研究某個力產生加速度時牛頓第二定律仍成立。

  68.力與加速度的對應關係,無先後之分,力改變的同時加速度相應改變。

  69.雖然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出,當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但不能說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因為牛頓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即慣性,在牛頓第二定律中沒有體現。

  70.牛頓第二定律在力學中的應用廣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也有侷限性,對於微觀的高速運動的物體不適用,只適用於低速運動的巨集觀物體。

  71.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關鍵在於正確地求出加速度a,計算合外力時要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2.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時注意合力與分力不能重複計算。

  73.注意F合=ma是向量式,在應用時,要選擇正方向,一般我們選擇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74.超重並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視重的變化,物體的實重沒有改變。

  75.判斷超重、失重時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還是向下。

  76.有時加速度方向不在豎直方向上,但只要在豎直方向上有分量,物體也處於超、失重狀態。

  77.兩個相關聯的物體,其中一個處於超***失***重狀態,整體對支援面的壓力也會比重力大***小***。

  78.國際單位制是單位制的一種,不要把單位制理解成國際單位制。

  79.力的單位牛頓不是基本單位而是匯出單位。

  80.有些單位是常用單位而不是國際單位制單位,如:小時、斤等。

  81.進行物理計算時常需要統一單位。

  82.只要存在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合外力,物體就做曲線運動,與所受力是否為恆力無關。

  83.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沿該點所在的軌跡的切線,而不是合外力沿軌跡的切線。請注意區別。

  84.合運動是指物體相對地面的實際運動,不一定是人感覺到的運動。

  85.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不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86.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實際上就是描述運動的物理量的合成與分解,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與分解。

  87.運動的分解並不是把運動分開,物體先參與一個運動,然後再參與另一運動,而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從兩個方向上分析物體的運動,分運動間具有等時性,不存在先後關係。

  88.豎直上拋運動整體法分析時一定要注意方向問題,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列方程時可以先假設一個正方向,再用正、負號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負,容易弄錯,要特別注意。

  89.豎直上拋運動的加速度不變,故其v-t圖象的斜率不變,應為一條直線。

  90.要注意題目描述中的隱蔽性,如“物體到達離丟擲點5m處”,不一定是由丟擲點上升5m,有可能在下降階段到達該處,也有可能在丟擲點下方5m處。

  91.平拋運動公式中的時間t是從丟擲點開始計時的,否則公式不成立。

  92.求平拋運動物體某段時間內的速度變化時要注意應該用向量相減的方法。用平拋豎落儀研究平拋運動時結果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小球與同時平拋的小球同時落地,說明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但此實驗不能說明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93.並不是水平速度越大斜拋物體的射程就越遠,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拋射角度兩因素共同決定。

  94.斜拋運動最高點的物體速度不等於零,而等於其水平分速度。

  95.斜拋運動軌跡具有對稱性,但彈道曲線不具有對稱性。

  96.在半徑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能由角速度大小判斷線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線速度大小判斷角速度大小。

  97.地球上的各點均繞地軸做勻速圓周運動,其週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不同,故各點線速度大小不相等。

  98.同一輪子上各質點的角速度關係:由於同一輪子上的各質點與轉軸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轉過的角度相同,因此各質點角速度相同。各質點具有相同的ω、T和n。

  99.在齒輪傳動或皮帶傳動***皮帶不打滑,摩擦傳動中接觸面不打滑***裝置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皮帶上各點及輪邊緣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100.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就是物體的合外力,但變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101.當向心力有靜摩擦力提供時,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運動狀態決定的。

  102.繩只能產生拉力,杆對球既可以產生拉力又可以產生壓力,所以求作用力時,應先利用臨界條件判斷杆對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設力朝某一方向,然後根據所求結果進行判斷。

  103.公式F=mv2/r是牛頓第二定律在圓周運動中的應用,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因此,牛頓定律及由牛頓定律匯出的一些規律***如超重、失重等***在本章仍適用。

  104.物體做離心運動是向心力不足造成的,並不是受到“離心力”的作用。

  105.物體在完全失去向心力作用時,應沿當時物體所在處的切線方向運動,而不是沿半徑方向運動。

  106.要弄清需要的向心力F需和提供的向心力F供的關係,當F供F需時,物體做近***向***心運動。

  107.任意兩物體間都存在萬有引力,但不是任意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都能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

  108.開普勒第三定律只對繞同一天體運轉的星體適用,中心天體不同的不能用該定律,如各行星間可用該定律,火星和月球間不能用該定律。

  109.在地球表面的物體,由於受地球自轉的影響,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離開了地球表面,不受地球自轉的影響時,重力就是萬有引力。

  110.萬有引力定律適用於兩質點之間引力的計算,如果是均勻的球體,也用兩球心之間距離來計算。

  111.掌握日常知識中地球的公轉週期、月球的週期及地球同步衛星的週期等,在估算天體質量時,應作為隱含的已知條件加以挖掘應用。

  112.進入繞地球執行軌道的宇宙飛船,在執行時不需要開發動機,因為宇宙飛船在軌道上執行時,萬有引力全部用來提供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