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二練習蘇教版

  語文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課後練習題,一起來練習吧。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課後練習題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迂徙*** *** ***2***戈壁*** *** ***3***按捺*** *** ***4***吶喊*** ***

  ***5***憔悴*** ****** *** ***6***顛簸****** ***7***拋錨*** *** ***8***崔顥*** ***

  2.解釋下列詞語。

  ***1***遷徙:

  ***2***荒原:

  ***3***戈壁:

  ***4***寂滅:

  ***5***視野:

  ***6***誘惑:

  3.通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文眼”***。

  4.本文是一篇“攝影散文”。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 和 構成的。這種新的文體具有兩種表達手段的審美特點,即 和 。本文第1段就充分體現了“攝影散文’’的特點,請就此稍作解析: 。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後的題目。

  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

  當人類還未有家的意識與家的形式之前,祖先們是在幾乎無休止的遷徙中生活的。今天,我們在電視上,總是看見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動物大遷徙的巨集大場面:它們不停地奔跑著,翻過一道道山,穿過一片片戈壁灘,遊過一條條河流,其間,不時遭到猛獸的襲擊與追捕,或摔死於山崖、淹死於激流。然而,任何阻攔與艱險,也不能阻擋這聲勢浩大、撼動人心的遷徙。前方在召喚著它們,它們只有奮蹄挺進。其實,人類的祖先也在這遷徙中度過了漫長的光陰。

  後來,人類有了家。然而,先前的習性與慾望依然沒有寂滅。人還得離家,甚至是遠行。

  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艱辛,充滿危險,然而又豐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夠開闊視野,能夠壯大和發展自己。它總在誘惑著人走出家門。人會在闖蕩世界之中獲得生命的快感或滿足按捺不住的虛榮心。因此,人的內心總在吶喊:走啊走!

  離家也許是出自無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著家的壓迫。他必須走,遠走高飛。因此,人類自有歷史,便留下了無數逃離家園,結伴上路,一路風塵,一路勞頓,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裡,總有一個前方。前方的情景並不明確,朦朧如霧中之月,閃爍如水中之屑。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助長了人們對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們興奮,使他們行動,使他們陷入如痴如醉的狀態。他們彷彿從蒼茫的前方,聽到了呼喚他們前往的鐘聲和激動人心的鼓樂。他們不知疲倦地走著。

  5.下面各組詞語的釋義和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遷徙***xǐ***:遷移。 如痴***chī***如醉:人的精神狀態不正常,神思恍惚。

  B.按殺***nài***:抑制。 戈***gē***壁灘:指沙漠地區。

  C.誘***xiù***惑:吸引,招引。一路風塵***chéng***:指整個旅途中勞累。

  D.扔***yǐ***或:可是或者。 勞頓***dùn***:勞累。

  6.“他南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是受著家的壓迫”一句中加粗的“或”和“和”字,在表意方面的作用嗇什麼區別?。

  7.這幾段文字圍繞“ ”一句進行敘述和闡析的。

  8.這幾段文字從四個方面討論了“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的原凼,這四個方面的原因是:

  ***1***

  ***2***[

  ***3***

  ***4***

  9.將下面的一段文字補充完整,要求所填內容圍繞冰的作用、合乎人物的身份並上下連貫。

  天暖了,冰河化凍了。一塊塊浮冰擁擠著順流而下,它們沒有具體的形狀,更無所謂數量的多少。只是一塊塊在水面上漂浮著,像一團潔白的泡沫。

  一個站在岸邊的男孩兒說:

  一個老農說:

  藝術家眯起眼睛望著浮冰說:

  10.將下面這條簡訊改為一句話訊息。***15字以內***

  簡訊 我們國家繼一億畝速生豐產林基地和“三北”“長江中上游”“治海”“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及全國治沙工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之後.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大型生態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將全面啟動。加速太行山綠化,能改善太行山區生態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對華北和京津地區的建設,意義重大。

  一句話訊息: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的題目。

  流浪與迴歸

  錢鍾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圍城》要告訴人們的,恐怕是說愛情像“城堡”,外面的想進去,進去的想出來。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實,推而廣之,我們對於許多事物的態度,大抵破口止匕。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對於困守一隅的人來說,這句歌詞的魅力太大了, ① 人們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憑著想象繪出許多精彩的色塊,常常羨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裡總有一個“出去”的念頭。② 面對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厭倦的情緒。

  他們在心底自語: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時光。於是,有從婚姻的城堡紛紛走出去的,有從熟悉的故土紛紛走出去的,有從乏味的工作中紛紛走出去的,甚至有從生命這頭走向了死亡……人們態度堅定,義無反顧,大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我想,這是人類的一個大悲劇,一種深刻的厭倦情緒無從排遣的必然結果一一人類的大遷徙,大流浪。

  一個人,當他對身邊的一切深感厭倦無聊時,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義和價值蕩然無存。改變生活困頓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冒險”。而“流浪”正是“冒險”的具體行動。我們知道的許多大冒險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們的行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對社會有意義的因素,但根本點都是為了擺脫生命的厭倦情緒。 ③

  我們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心靈的流浪者。

  那麼,流派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個家。”

  這個“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字,它的涵蓋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來的一個託詞,一個沉甸甸的戀舊“迴歸”, ④ 但是,在經歷了許多陌生和新奇之後,興奮消失了,深感腳跑累了,骨架鬆弛了,心靈勞累了,厭倦情緒再度油然而生。於是,久存於心底總不敢窺顧的一個銘心刻骨的詞冒出來了一一“家”。心頭一驚。原來,無論走到哪裡也找不到可依戀的歸宿,只是隨便走了走,看;原來,我們只是世間的一個匆匆過客!“我想有個家”,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喚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震撼著流浪者的心魂。回去吧,我從哪裡來,便回哪裡去。對從前嫌棄厭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種巨大的親切感,土也可親,城也可戀,人也可愛,夢裡總是從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想頭,並構思著一步步具體化的行動。最後,終於“回來”了。

  出去叉回來,回來又出去。

  人生就是這樣反反覆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個家”。這兩首歌為什麼使我們百聽不厭?就是因為在我們的心底和骨頭裡與生俱來地存著一個信念一一流浪與迴歸。

  11.第1段說“我們對於許多事物的態度,大抵如此”。

  ***1***“此”指代什麼?***不超過14個字***

  ***2***為什麼說“錢鍾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圍城》”“是一個很有意味的‘寓言”’?***不超過30個字***

  12.分別寫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個家”這兩首歌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答:***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我想有個家”

  13.“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和“面色憔悴的心靈的流浪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答:***1***相同點: 。

  ***2***不同點:“行色匆匆的流浪者” ,而“面色憔悴的心靈的流浪者” 。***前者不超過8個字,後者不超過20個字***

  14.“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精彩,充滿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無窮。”這句話是從原文中抽出來的,它應復原於哪個位置?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15.下列各項內容中,與原文意思不符合的兩項是*** ***

  A.“心靈流浪者”指常想著“流浪”,但未能實現的人。

  B.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世間的匆匆過客,因為人是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家”的。

  C.在人們的心目中,“流浪”與“迴歸”是一對矛盾的存在。

  D.產生“回憶”的心情,是因為對從前的一切又生出了一種親切感。

  E.“出去又回來,回來又出去”含有不安於現狀的消極因素,是不值得肯定的。

  【參考答案】

  1.***1***xǐ***2***gē ***3***nà ***4***nà ***5***qiá0 cuì ***6***bǒ ***7***má0 ***8***hà0

  2.***1***遷移 ***2***荒涼的原野 ***3***泛指沙漠地區 ***4***沉寂滅絕,也指死亡 ***5***眼睛看到的空間範圍 ***6***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3、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

  4.攝影 文字 攝影的視覺性、對瞬間畫面逼真的再現能力 散文運用語言來表達物件的自由 第1段從攝影畫面起筆,但並沒有對畫面進行具體的描摹,而是馬上展開了聯想——“他們正在路上”,圖中的人們正在離家或曾經離家,從而引出下文。

  5、A***B“捺”應讀“nà。c.“誘”應讀yòu,“塵,,應讀chén。D.“抑”應讀yì;“抑或”,或是,還是***

  6.“或”字表示選擇,指“心”和“身”中同時有一個“受家的壓迫”;“和“字表示兼有,指“心’’和‘‘身’’二者同時“受家的壓迫”。

  7、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

  8.***1***人類的祖先一直在無休止的遷徙中生活,人有離家遠行的習性; ***2***外面的世界時時在誘惑著人們,人在外面的世界中會獲得生命的滿足; ***3***由於種種原因,由於外在的壓迫,人不得不離家;***4***人的理想決定著人要不斷向前走。

  9.示例:***男孩***瞧那冰,要能吃就好了,它多麼潔白啊!***老農***那東西可吃不得,吃了會肚子痛的,它只能用來澆地。***藝術家***它們的價值可不僅僅是澆地。它們可以做成精美的冰雕,其藝術價值又豈是幾擔糧食可比。***每人的話要求合乎人物的身份,並且對上一人的話作出迴應或評價***

  10.太行山綠化工程將全面啟動。

  11.***1***外面的想進去,進去的想出來。 ***2***通過一個愛情故事,揭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的人生哲理***‘‘通過……故事’’或‘‘藉助……故事…‘用……故事”不可缺;“普遍意義”不可缺***

  12.***1***人們面對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生出厭倦的思緒。 ***2***在經歷了許多陌生和新奇之後,興奮消失了,厭倦情緒再度油然而生。

  13.***1***對身邊的一切深感厭倦無聊,感覺生命失去了光彩,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蕩然無存。 ***2***已走出原有的環境 對外面的環境還只停留在心嚮往之的階段

  14.D

  15.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