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技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題在高考中所佔的分數比較高,因此受到了教師和學生極大的重視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通讀全文,把握大意

  面對考題中的文言文閱讀理解,第一步就是要通讀全文,力求基本上把握文章的大體意思。而高考文言文的閱讀理解,理解把握文章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快速地把握文章內容呢?

  第一步,抓人物。目前,各省高考題目中文言文的考查內容以人物傳記為主,因此,考生拿到題目應首先確定傳主,對傳主的大體情況應基本把握。

  第二步,找事件。把握傳主的大體情況後,應重點分析文章或材料圍繞傳主詳細敘述了哪些事件,應具體瞭解所記敘主要事件的來龍去脈。

  第三步,析形象。確定了人物,明確了傳主的生平事蹟,接著應具體分析通過這些事件具體刻畫了人物什麼樣的形象、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從而較為準確地把握傳主的形象。

  二、縱觀考題,有的放矢

  把握了文章的大意後,要縱觀文後幾個題目的設定,明確各個題目的具體考查點。全國及各省高考卷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目的考查點一般包括:文言文中常見的實詞、虛詞、特殊的句式、文句的翻譯及理解,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等幾個方面。如此,對應考試要求,明確了各題的考查點,考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數。

  三、鎖定區間,思考答案

  明確了每個題目的考查點,接著就應該返回原文,聚焦各個題目在原文中的對應點,鎖定答題區間。如實詞的考查題,大多數實詞是一詞多義的,考生應在原文中找到所考查實詞出現在哪個句子中,再次精讀句子,結合上下文語境,仔細分析,判斷出該詞的正確意思。正因為文言實詞絕大多數是一詞多義的,考生做到完全準確記憶非常困難,考生可以結合上下文語境來判斷實詞的準確意思。因為,語境是相對穩定的,要緊緊圍繞前後文的意思細緻把握語境中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如2015年的江蘇省高考實詞考查題C選項“要必申其意。申:施展”。這個題目考生看到後可以迅速返回原文,精讀所在句子,結合語境不難知道本句意思是“***遇到***重大的***事***一定表明他的心意”,因此該實詞“申”解釋為“表明”,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運用方法,確定答案

  語文試卷中文言文的考查,固然需要考生在平時大量地積累文言文中常見的固定實詞、虛詞、詞類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而在此基礎上,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解題方法,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文言文中的常考題型——理解並翻譯文章中的句子。文言文的翻譯是以全面準確理解句子的含義為基礎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積累和譯文語言組織方法和技巧的基礎上的。對於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即第一步就是直接按順序翻譯句子中的每一個詞,逐字進行落實,當直譯不能解決的時候,再輔以意譯。具體翻譯的方法總結為“留、調、換、補、刪”五字口訣。所謂“留”即對於文章中的地名、人名、書名、年號、官職等不需要翻譯的應予以保留。所謂“調”即調整語序。

  文言文閱讀理解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查點是“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中“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及省略句等。對於賓語前置等倒裝句式,在翻譯時要調整語序,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求人可使報秦者”,如果直接翻譯的話應為“找一個人可以出使回覆秦國的”,很顯然這是不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就應將該句語序調整為“求可使報秦人”,即“找一個可以出使回覆秦國的人”,這樣就文通字順了。所謂“換”,即將古代漢語中的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古代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如“蚓無爪牙之利”中的“蚓”、“無”、“利”這些單音節詞應換成雙音節詞“蚯蚓”、“沒有”和“鋒利”。所謂“補”,即對於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根據句意補充出來。所謂“刪”,即把一些沒有實意的虛詞、襯詞等刪去。掌握了這些方法,還要遵循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信,即翻譯句子要準確;達,即翻譯出的句子要通順流暢;雅,即儘可能使翻譯出的句子優美。高考題目中文言文的翻譯要求考生基本能達到信和達這兩個標準即可。當然,翻譯句子的關鍵點就是抓住其中的得分點,翻譯時還應該特別關注句子中的關鍵字詞,掌握抓住得分點的一些技巧。可對句子中有可能使用修辭的地方力求適當意譯,使被翻譯的句子文通句順,條理清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試卷中文言文閱讀理解這塊硬骨頭,考生是能夠真正地啃得有滋有味的。在平時大量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應走好“通讀全文,把握大意——縱觀考題,有的放矢——鎖定區間,思考答案——運用方法,確定答案”這四步,有了這四步為源頭,考生文言文閱讀理解這渠水將會更加“清如許”。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文言實詞題】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答題技巧: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絡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係。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資訊篩選題】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讚譽的話可考慮。

  【性格表現題】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幹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麼性格。

  【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蹟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絡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