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高一文言文學習比初中不一樣,除了背誦,積累語言材料外,還要引導學生積累文言字詞和語句的相關知識。那麼同學們應該怎樣學好文言文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一、“三多”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儘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二、預習和複習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複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覆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 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蒐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覆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 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複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三、瞭解句式和翻譯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語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瞭解並掌握這些文言知識,我們首先應從各種特殊句式,基本結構入手。

  二

  一、推斷句子成分

  與現代漢語一樣,古代漢語也有一定的語法結構,除個別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與現代漢語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係。基於此,同學們就可 以從語法結構入手來推斷詞語意思。通過語法知識我們知道,主語、賓語往往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動詞、形容詞,而定語則多是形容詞、名詞、代詞,狀 語往往是副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意思。

  二、要學會學習

  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文言文不外乎翻譯課文,因此,上課時一般不怎麼愛聽老師的講解,更不會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滿以為參考書上什麼都有,根本用不著操這份閒心,抱著參考書不放,一切唯參考書是聽。一旦關上參考書,他們就像一個失去柺杖而又不會走路的孩子,收穫的是一臉的茫然,因此,我們要科學的使 用參考書,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借用一下,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機取巧都只能是徒勞和枉然。

  三、重視歸納和積累

  一般說來,初學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課一歸納,單元一小結”。歸納整理時可以從特殊字詞的注音、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 式、成語典故、重點語句以及文化常識等個方面來進行,每個單項都可以自行規定一種特殊的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益。當然,無論做什麼整理,都必須積累相應的例 句,否則,你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三

  高考重點考查的有實詞、虛詞、句式和翻譯。因此,這幾項是高中階段學習文言文的重點。

  一、實詞學習:高考大綱要求高中階段掌握120—150個實詞。

  首先,實詞的學習要以平時積累為基礎。大量背誦實詞含義和例句,因為文言實詞都是一詞多義,所以增加了學習難度。

  文言實詞的積累是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鍵。實詞知識點太零散,所以不能完全依靠押題、猜題來解決問題。因此,同學們需要在大腦中儲備足夠的文言詞語,記住它們的常見義項,這樣我們就會在解題時做到成竹在胸。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記住一些典型的例句。這些典型例句就像典型例題一樣,在關鍵時刻可以幫我們掃除閱讀障礙。

  高考文言實詞,大多都能在中學課本中找到例項。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熟讀典型例句,記住常見實詞的多個義項,在實際運中總結經驗。

  第二、做好歸類整理工作:依據考點,分類整理各種實詞的語法現象,掌握規律。

  實詞的考查主要涉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等,我們在複習時可以按照這些分類進行整理,把握各類詞的特性,以便迅速而牢固地記住。

  當然,文言實詞的學習除了注重積累之外,也講究一定的方法。而掌握一些推斷實詞的方法,可以增強我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其具體方法有:

  1.根據語境推斷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比較普遍,如果同學們只把背過的實詞義項機械地搬到句子中,往往不能表達意思。原因就是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都有它的特定意思,因此,同學們除了在背過常用實詞的基本義項外,還要學會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理解實詞。

  例如:亦去之。***《燭之武退秦師》***

  句中的“去”是一個常用字,今天的主要意思是指“到……去”。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還有“距離”、“離開”等意思。如果按今天的意思理解,則本句會譯為“也就到……去了”。根據語境判斷這是錯誤的,在秦軍撤退之後,晉軍無法攻擊鄭國,因此也就撤軍了。所以,這裡的“去”應是“離開”。

  2.通過句子成分推斷

  與現代漢語一樣,古代漢語也有一定的語法結構,除個別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與現代漢語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係。基於此,同學們就可以從語法結構入手來推斷詞語意思。

  通過語法知識我們知道,主語、賓語往往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動詞、形容詞,而定語則多是形容詞、名詞、代詞,狀語往往是副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意思。

  例如:軻既取圖奉之,發圖。***《荊軻刺秦王》***

  句中的“發”詞義眾多,有“頭髮”、“挖掘”、“開啟”、“發射”等。在本句中,“發”字站在了謂語動詞的位置上,其後的“圖”是其賓語,指的是“地圖”。根據語境,“發圖”的意思是開啟地圖,因此“發”應理解為“開啟、開啟”。

  二、虛詞學習

  與現代漢語一樣,文言虛詞在句子中也起語法作用,也就是起組織句子和句群的作用。高考主要是考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虛詞所佔分值並不高,但是,如果不懂虛詞則不可能分清句子結構,也就不會讀懂整篇文章,進而影響各種試題的得分。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虛詞學習方法,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

  首先要分清虛實。

  文字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實詞的出現早於虛詞。大多數虛詞都是從實詞借用或虛化而來的,因此,好多虛詞既有虛詞意義和用法,也有實詞意義和用法。如“莫”,這個字用得最多的是否定副詞用法,而這個字的最初意思則是實詞“日落”,即現代漢語的“暮”,是個會意字。在文言文中,“莫”這個字兼有兩種用法。“所”有實詞意義“處所”,也有虛詞用法,放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其次要辨明詞性。

  文言虛詞是個大的概念,它又具體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代詞***現代漢語屬實詞***和兼詞。因此,對於同一個虛詞,我們還要弄清它的具體詞性。如“以”,無論是在高考中還是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中,這都是個出現頻率比較多的虛詞。它有兩大詞性,一種是作介詞,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中“以”就是介詞“拿”、“用”。另一種用法是連詞,如“作師說以貽之”句中的“以”就是連詞,相當於“而”,譯為“用來”。除了“以”之外,好多常用虛詞的詞性都很複雜,比如“之”有代詞、助詞和動詞的用法,“其”有代詞、語氣副詞的用法,“焉”有代詞、兼詞和助詞的用法等。

  三.句式和翻譯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語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瞭解並掌握這些文言知識,我們首先應從各種特殊句式的基本結構入手。

  例如,文言文的判斷句與現代漢語明顯不同,現在漢語往往用判斷動詞“是”表示判斷,而文言文則常用“者”、“也”等虛詞表判斷。比如“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就是判斷句。文言文的被動句形式比現代漢語多,除了用“被”表判斷外,“為”、“為……所”、“受”、“於”、“見”等詞語也常常表被動。比如“吾屬今為所虜矣”就是被動句。文言文的倒裝句也分多種,如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它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徵。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也很常見,古人用語極為簡省,所以常常出現省略句子成分的句子。這樣的句子要靠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

  對於文言文翻譯,把大意翻譯出來是不能得到高分的,只有把得分點翻譯出來,才能得分。在高考閱卷時,閱卷組長往往把文言文翻譯部分分值分派到被譯句子中,以知識點的形式讓閱卷老師有點可依,有分可給。這些佔有分值的文言知識點就是得分點,這些得分點往往就是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此同學們在平時學習文言文時,一定要努力把得分點找到並準確譯出來,唯有如此才會提高我們翻譯句子的含金量,拿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