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學生自學語文的方法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轉折點,語文學科顯得尤為重要,一、二年級只是字詞句的學習,到了三年級加了個作文,難度增大不少。那怎樣才能學好三年級語文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一、 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動腦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起始環節,課前預習是一種自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講新課之前,我都會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最重要的是把課文讀熟,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因為是小學生,很多字和詞都不是很熟悉,甚至不認識,不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我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的同時,把生字和生詞劃出來,利用工具書自己先查出它的讀音和意思;還有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詞語也可以劃出來,寫在積累本上,方便以後使用。

  對於句子,我提醒他們閱讀的時候注意句子的語氣,看看是不是反問句,是不是感嘆句,體現了人物當時怎樣的心情,有沒有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如果有的話,找出來到底是什麼。做好了上課前的預習工作,孩子們對課文可以說做到了心中有數,到底哪些是重點記錄,哪些是聽聽就可以的,哪些又是自己不明白的,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事半功倍。

  二、 融入多種元素,營造和諧快樂的課堂氣氛

  孩子們喜歡在笑聲中學習就像鳥兒喜歡在自由的天空飛翔,為孩子們帶來知識和快樂,讓他們充分張揚個性,暢遊知識的海洋,在愉悅的心境中主動學習,是我一生的奢望,但是現在我做到了。

  每次上課的時候我總是面帶微笑的走進課堂,因為我相信我的微笑可以給孩子們力量,讓他們可以輕鬆的度過這45分鐘。沒有壓力和煩惱,孩子們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節課當中,可想而知,這一節課也會是成功的。

  講新課時,我都會選取一個很有趣的匯入語匯入新課,有時候是故事,有時候是生活中的小事,還有的時候是謎語,匯入語一下子就會激起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他們眼巴巴的望著我,等待我揭曉謎底,這是我所期望的效果。講課當中,我還會適當的插入他們喜歡看的動畫片情節,或者電視劇情節,使課堂氣氛處於活躍的狀態。

  例如講到“擔”這個字的時候,孩子們都認識這個字,知道它的讀音是“dàn”,然後我給它組詞***擔子***,那什麼是擔子呢?孩子們都沒有見過,於是我問大家看過《西遊記》沒有,大家都說看過,那沙和尚挑的就是擔子,這樣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擔子就是兩頭可以挑東西的一根扁擔之類的東西。再比如我們講到“假冒”“冒充”兩個詞的時候,大家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於是我給他們講到了《豬豬俠》,這可是大家都喜歡看的動畫片,大家一下就熱情起來。

  我提到貓臉怪變成了白雪王后,而把白雪王后變成了貓臉怪。那貓臉怪就是假冒了白雪王后,孩子們頓時醒悟,原來“假冒”就是這個意思。很簡單的講解,同時又是很生動的,課堂氣氛還特別的熱烈,何樂而不為呢?當講到“淼”時,大家又不說話了,我問他們看過《大丈夫》沒有,他們都爭著回答看過,我又問他們,裡面男主人公歐陽劍的女兒叫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叫淼淼,那你們還不認識這個字嗎?一句話大家如夢初醒,原來念“miǎo”啊!

  孩子是天真的,活潑的,他們喜歡說話,喜歡搶著表達自己,我都知道,所以上課的時候我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和發言的權力,也允許孩子插嘴,但必須是和課堂內容有關的。

  一節課下來,孩子們都覺得充分表現了自己,很是高興,連下課做遊戲都是興高采烈的。

  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拉近了我和學生的關係,每次下課他們都會圍著我說長道短,甚至拉著我一同做遊戲。

  三、 課堂發揮學生主體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最具潛能的人,只要教師善於發掘,他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的能量也是超乎想象的。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教學中充分的挖掘了孩子們的內在能量,讓他們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張揚自我,放飛久已積蓄心中的夢想。

  一改往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慢慢的培養孩子們自己在課文中發現問題,回答問題。例如講授課文的時候,我會讓孩子們尋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還有故事情節。這謝簡單的問題經過幾篇課文的學習之後,大家就會輕鬆的找到。

  然後我再加大難度,讓孩子們認識詞語和句子,自己能分析每篇課文有幾段,每一段有幾個句子,再細緻到句子中有幾個問句,幾個感嘆句,哪些運用了修辭手法等等。經過半年時間的訓練,到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孩子們基本已經掌握了講課的規律,也能發現課文中的問題。到二年級的時候,加大難度,要孩子們在讀熟課文之後,不僅要找到生字,還要會分析字的結構和部首,會組詞造句。

  對於詞語要能找到好的詞語,瞭解它的大概意思;句子要會分析語氣和說話人物的心情;一篇課文還要會分段,找到人物的各種描寫手法,以及段落的作用,當然修辭手法也是少不了的。一年的訓練讓孩子們成熟了不少,對於這些貌似很難的事情,他們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我又培養他們寫預習提綱,也就是把他們找到的問題都寫在本子上,大多數同學還是能很認真的完成,對於這一點我很滿意,畢竟他們才是二年級的小學生,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我推動自主學習的第一課,也是很成功的一課。

  當聽說要自主學習這一課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都很激動,上課鈴一響,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齊齊的把小手舉起來,我們這一節課在笑聲中開始了。課文中有兩幅圖畫,我引導大家先看圖,問大家看到了什麼?孩子們說看到了兩棵樹,一棵柳樹,一棵棗樹。那有什麼不一樣呢?孩子們舉出了兩棵樹的不同,然後就有孩子舉手,說這裡運用了對比,我鼓勵了這個孩子,很聰明,能發現這裡用了對比手法。在我的鼓勵下,大家又找出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人物,還找到了小柳樹的外形。

  中間我插了一句,那有寫小柳樹外形的句子,有沒有寫小棗樹的呢?於是很快有孩子舉手找到了寫小棗樹的外形的句子。這個孩子剛坐下,就有孩子說這裡也是對比。我很高興孩子們反應這麼快,大家都為這個孩子鼓掌。接下來大家的熱情更加高漲,找到了小柳樹說的話,我引導孩子,它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再讀了一遍後,孩子們就體會到小柳樹是在嘲笑小棗樹。

  我接著問,那麼它嘲笑了幾次呢?孩子們又找到了一處。我再啟發他們,小棗樹說話了嗎?說什麼了?孩子們又找到小棗樹說的話。是不是也在嘲笑小柳樹呢?沒有。那它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孩子們反覆讀過後,想到這是在讚美小柳樹,它說的都是小柳樹的長處,然後我們一起總結小柳樹的長處,那小柳樹有短處嗎?孩子們說小柳樹太驕傲了,老是嘲笑別人。我再啟發,小棗樹有優點嗎?孩子們馬上就找到了,小棗樹秋天會結出又大又紅的棗子。

  那它有缺點嗎?我趁熱打鐵,孩子們又找到小棗樹說的話,從裡面找到小棗樹發芽晚,落葉早等缺點。我繼續深入問題,他們都有缺點和優點,那如果用我們前邊學的成語來形容是什麼呢?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前後知識真正做到了融會貫通。

  之後我們又找到了小柳樹的心理描寫,通過心理描寫又分析了小柳樹的形象,又找到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還有就是分析了個別詞語。

  整整一節課大家的情緒都非常高,全班22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了學習當中,小手舉得高高的,有的孩子甚至怕我看不到身子都站起來了,嘴裡還喊著“我”,看到這些,我不得不感動,孩子們真的太棒了,他們那種敢於回答問題,敢於表現自己的精神真的很好,他們的潛力無限,他們的精力無限,只待我們這些園丁去發現,去挖掘。

  這一節課很成功,我也很高興,特別是當我看到孩子們滿臉的笑容,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你給他們一片白雲,他們還你一片天空,這就是孩子。

  四、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積極協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不管怎麼說,學習總是累的,考慮到孩子們還小,不能總是這樣無休止的學習再學習,於是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有趣的課外活動來協調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也有助於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講故事大賽鍛鍊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跳繩比賽不僅測試了體能,還加強了孩子們的鍛鍊;手指遊戲讓孩子們活動了小手,帶動了腦的發展。

  到花園裡採摘葉子標本,孩子們認識了秋的顏色和味道,感受到秋的存在;我來做導遊,讓孩子們學會了觀察和講解;去後院尋找春天,發現春的美,感受春的氣息……形式多樣的課餘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讓孩子們親身走進了大自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活動中他們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很好的完成了我交給他們的學習任務,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

  2

  ***一***多積累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這種積累不一定是在書本上,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片段,聽到他人說的一些好詞,都可以作為學生積累的素材。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當人們很隨意地學習東西的時候,依著自己的興趣學東西的時候,學習就會變成一件樂事。

  ***二***多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裡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後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由於剛上完課,學生對大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時間就回憶完了。如果回到家,書一合,對所講的內容不理不睬,到期末複習時,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望題興嘆”。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來得好。

  ***三***多動筆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許多學生在看書時只是看個熱鬧,即使有問題也不會做筆記,就這樣將問題“讀”過去。當再次學習時,在同一個地方還是會有問題,並且不清楚自己當時有沒有解決。所以,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善於動筆,將自己的問題、收穫一一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不必要的時間,還會加深自己學習的記憶。

  ***四***多思考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於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麼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後,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鬆自如。做練習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衚衕。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為了使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平時讀書時也要多思考,開啟自己的思維,不要僵化在老師和家長告訴的道理中,憑著自己的認知和學習到的知識去重新思考問題,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多背誦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一些有價值的材料,猶如常做體操增強體力一樣,可增強記憶力。據生理學家研究,重複的刺激可以幫助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同時,還要在大腦之外建立知識的倉庫。這種知識的倉庫,可以是書本、筆記、日記、摘抄本、電腦,平時經常翻看檢閱,就可以把外部記憶變為內部記憶,加深背誦的效果,把知識真正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覆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裡紮根。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從根本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3

  首先,大語文知識從小的方面學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一樣寬闊。與其讓學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語文知識,到不如從小的方面讓學生感受語文的豐富:讓學生知道,語文原來是一幅漂亮的書法,是生日送給友人的溫暖問候,是商場競爭的一句充滿智慧的廣告詞。語文是影視作品中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情節,是一句家喻戶曉得經典臺詞。

  其次,老師要講的知識用自己的方法學

  毫無疑問教材選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但是對於久居校園,遠離生活和歷史的學生,總會有一種陌生感的產生。老師的講解總會有帶上老師自己的個人體會和感情。那麼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教材的內容。可能要比聽老師的講解容易的很。

  讓學生給自己創造一個和作品內容相似的心境或氛圍,這樣可能會讓學生的感情很快貼近作者或融入課文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查閱故事發生的背景資料和作品相關相關評論,不僅能夠使學生從更深的層面去理解作品的內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勇於對同學或老師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不同看法,則更能夠使學生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總之,調動學生的一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

  第三,課堂內的知識放在課堂外學

  語文即生活。不僅是說語文的內容來源於生活。更主要的是讓這些知識再回到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醜。學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內涵,才會熱愛人生,珍惜生活。‘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課程標準也是這樣說的。

  讓學生把課內的語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讓他們知道語文學習不只是繼承,更主要是為了創新。

  第四,分散的語文知識整體學

  不論是一個學段還是一個學期或者是一篇課文。他們都包含有許多散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會更有利於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老師的問題設計也要善於從大的方面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抓根本,抓關鍵的學習。

  新的學期開始,拿到新的課本要讓學生看一下課文的封面,編者,出版社,課本的目錄,及教材內容的安排體系。這也學會更有利於學生對本學期學習內容的把握。一本書是這樣,一個教學單元也可以這樣:讓學生看看本單元有幾篇講讀課文,幾篇自讀課文,哪幾個作者以前見過等等。教師的問題設計也要在整體上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譬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不妨先問:為什麼要打?在什麼地方打的?作者是怎樣描寫被打者的感受的?打的結果如何?幾個簡單的問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讓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抓住課文重點。

  4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學習的自由。如學習《散步》一課時,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散步美在哪裡?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開始了一段尋美之路。有的同學選擇描寫景物的自然段來學習,有的同學選擇敘寫散步過程的自然段來學習,有的學生選擇體現三代人溫馨和諧的細節來學習。整節課,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得到了保證,他們就結合所選段落來欣賞揣摩語言文字,展開自主的學習。

  2、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學習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要達到預期的目的或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其方式和途徑並非“自古華山一條道”,而是“條條大道通羅馬”。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每個學生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習時,我鼓勵他們選用自己擅長的學習方法、適宜的學習方式去開展活動。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我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的學生分角色朗讀,有的學生激情表演,有的學生展開想象續寫故事,有的學生賞析揣摩句子……我把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交流,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機會展示才華、發展特長,從而促進個性發展。

  3、自主選擇學習夥伴

  合作學習是課堂上經常採用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學中,我既保留傳統的同桌、前後桌四人或六人組成合作夥伴,又打破單一的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相同學習內容的可以組成一組,興趣愛好相同的可以組成一組等等。教學《天淨沙•秋思》時,擅長朗讀的學生在一起朗讀、品味,喜歡想象的學生在一起構建畫面、再現情境,愛好繪畫的學生在一起構圖、描畫……這樣不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且能共同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從而為學生提供了多維度合作的機會。

  4、自主選擇交流方式。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往往都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組織學生進行彙報,以便互相交流,共同發展。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或朗讀、或表演、或繪畫、或演講,展示方式多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