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學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期中考試到來之前,高二學生要做好複習,在政治哲學課程上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1、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1***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絡、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唯物辯證法的聯絡、發展、全面的觀點和對立統一規律,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堅決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人生價值:

  ①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需要依靠社會創造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因此每個人理當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滿足他人。一個人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

  ②人生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

  ③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看他的貢獻。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在今天,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二***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②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勞動群眾還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

  ③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①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②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③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併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三***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與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使人類關於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

  3、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係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當上層建築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後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表明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