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優秀的教案是教師在課堂中的必備課件。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節
  一、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對標準的把握須注意如下幾點:1.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山西煤炭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放置於世界和中國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這樣可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2.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比山西省在改革開放初期同現在在能源開發上存在什麼不同?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來探討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煤炭在我國乃至世界的能源結構中都佔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資源,能源開發和資源保護是一對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設既面臨機遇,又充滿了挑戰;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中,主要關注於煤在使用過程中***如燃燒煤發電、取暖、做飯***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本節內容更多的涉及到開採過程,所以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建更顯得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能從資源狀況、市場和交通條件三方面記憶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優越條件;⑵能理解我國為何要加強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設;
  ⑶能瞭解能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對環境的影響,理解保護環境所採取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教師演示引導下,通過讀圖、比較、推理、討論辯論等學習活動,去學習知識達成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態度,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方法,特別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學重點
  1.理解山西煤炭資源的優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綜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環境保護的迫切性。
  五、教法
  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用講授法結合討論法進行教學,加強師生雙邊活動。
  六、學法
  新課程標準特別突出學生的活動,包括課堂活動和課外的探究活動。應當看到,本節內容時事性、現實性都比較強,比如山西省是我國的能源大省,但為何不是工業大省,更不是經濟強省,問題何在?教材對此語焉不詳,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討論甚至是辯論,教師不要求給出現成的答案,其實本來也就沒有現成的答案。還有山西煤炭開發礦難屢屢發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結”黑幕,更是當前媒體關注的焦點,在課堂上都可以開展討論。
  七、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2.網上下載的有關山西煤炭開發的新聞資料。
  八、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用2課時
  第一課時 資源開發條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設
  ***匯入***教師:大家還記得前一段時間廣東鬧“油荒”的經歷嗎?***記得***教師提醒同學們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類 包括的主要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煤炭雖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但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國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直接影響到山西省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
  [展示課件]一、資源開發條件
  1. 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2. ***在這裡要多引用一些具體數字來說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700億噸,按2002年生產規模4.8億噸計算,可開採560年。
  ① 分佈廣② 煤種全③ 質量優④ 開採易
  3. ***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中國煤炭資源分佈圖與之參照,這樣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資源分佈的特點***
  2.市場廣闊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2002年的消費量接近15億噸標準煤,而生產量約14億噸標準煤。***對於圖3.2,可以指導學生對比和分析,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這種能源結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這些都為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並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我國今後能源戰略的發展方向。***
  3.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教師:說到能源結構,我覺得在這裡同學們應當好好思考一下我國的能源現狀,我國每年有近1億噸標準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費大量外匯去購買石油,大家認真閱讀一下教材47-48頁的“我國能源供求面臨的五大挑戰”,你覺得哪一點對你的觸動最大?***課堂分組展開討論,然後學生髮言***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作點評。要特別注意,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市場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穩定的供應是相當困難的***這就是為何廣東會鬧“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須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能源發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設
  為了充分發揮山西省的煤炭資源優勢,從1982年起,國家加快了建設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擴大煤炭開採量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指導學生找出主要的鐵路運輸線:大秦線、神黃線、焦-兗-日線***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實施教材49頁活動題,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我們來討論一下,對於山西省來說,究竟是輸煤好還是輸電好?
  ***在討論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注意:教材的資料從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給出了正反兩方面的說明或資料,不能簡單地肯定一種和否定另一種,正因為它們各有利弊,這兩種方式一直是並存的。***
  學生閱讀教材50頁資料,有條件的播放有關“西氣東輸”和“西電東輸”的影視片。
  [課堂小結]
  [學生形成性練習]
  1.下列能源中,屬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風能 B.生物能 C.天然氣 D.太陽能
  2.沒有從山西經過的鐵路線是*** ***
  A.京包線 B.包蘭線 C.太焦線 D.同蒲線
  3.山西省煤炭資源的特點是*** ***
  A.煤種齊全,以褐煤為主
  B.大同煤礦是優質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於露天開採
  D.分佈範圍廣,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佈
  4.讀中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消費能源是_______,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什麼?
  ***2*** 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比重大於我國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C 3.B 4.***1***煤炭,大氣環境持續惡化,酸雨大面積發生,而且煤炭發電和運輸佔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資源。***2***石油、天然氣、核能
  第二課時
  ***引入***教師:“正如我們上節課討論的那樣,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運出的,也有建設坑口電站向外輸電的,所以對煤炭是綜合利用的,在開發利用的時候,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必須重視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引出本節課***[展示課件]
  三、能源的綜合利用 教師: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的產業結構十分單一,從“六五”時期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結合本區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圍繞能源開發,主要構建了三條產業鏈。
  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使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讓同學們討論山西省三類工業發展變化的情況。
  可以看出,採掘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間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業始終在增加,且有越來越快的趨勢。加工工業1985~1995年間比重下降,到2000年幾乎停滯不前。這說明山西省雖然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但還是限於初級加工階段,工業發展水平還不高。山西省只是一個能源大省,並不是一個工業大省,更不是經濟強省,山西省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參考資料***《急需調整產業結構的山西經濟》***山西日報1999年11月25日***
  山西能源的綜合利用是一個正在發展完善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境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例如屢屢發生的礦難,以及背後隱藏的“官煤勾結”問題,這些都是目前各種媒體關注的焦點,相關的新聞報道,教師在課前應該專門蒐集一些,或者讓有條件上網的學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四、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建立一個多品種、多層次的清潔能源體系,減少環境汙染。
  2.調整產業結構
  一方面,對原有的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
  3.“三廢”的治理
  其中,工業廢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採煤和使用煤的過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黃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黃河下游缺水更加嚴重。
  學生閱讀54頁“山西安太堡煤礦生態環境建設”,有條件的播放有關影視片。
  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辯論。
  教材中列舉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經摸索出來的部分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探討,其他地區還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這裡實施。
  [教師小結]
  [學生形成性練習]
  回答下列問題。
  1.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經濟的核心是*** ***
  A.原料工業 B.加工工業 C.採煤業 D.冶金業
  2.圍繞能源開發,山西省構建的產業鏈是*** ***
  ①煤-電-鋁②煤-焦-化③煤-氣-液④煤-鐵-鋼⑤煤-電-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工工業一直呈下降趨勢
  B.原料工業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採掘業逐漸取代加工工業佔到主導地位
  D.冶金、化學、建材等部門屬於加工工業
  4.雖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它卻尚未成為經濟強省。為改變這種狀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急需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此,正在建設引黃入晉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是*** ***
  A.露天開採  B.礦區道路的鋪設  C.井礦巷道的建設  D.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
  ***3***你認為應怎樣調整經濟結構,變能源大省為經濟強省?
  答案:1.C2.C3.B4.***1***萬家寨***2***D***3***①推動能源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變關鍵就是要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協調三大產業的發展;②適當壓縮原煤的生產規模和數量,推動煤炭生產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轉化,提高經濟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加快經濟的發展。
  [課後反思]
  教學預測和教學反饋
  1.教學預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煤炭資源的開發有一定的瞭解,並且知道環境保護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2.教學反饋:基本達到預測的效果,根據板書歸納內容,強調其他自然資源和煤炭資源利用相似,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分析學習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開發中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
  3.課後反思:學生對本節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課堂討論也積極熱烈,有些學生甚至爭辯得相當激烈,教學效果比較好。但是,也有很多遺憾和不足,一個是明顯感到課時緊;第二個是班級人數多,不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第三個是當涉及到一些敏感問題,如“礦難頻發”,“官煤勾結”等,個別學生的觀點有些過激,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
  :第二節
  [課標要求]:
  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瞭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及開發的現狀;
  2、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
  難點: 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根據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及意義
  [教學方法]啟發講述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一、流域:
  1、流域和水系:
  流域***供水區***——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一般指地面集水區。
  分水嶺——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乾流、支流和流域內的湖泊、沼澤或地下暗河,彼此連線組成的龐大系統。
  支流——注入幹流;二級支流——注入一級支流;三級支流——注入二級支流。
  2、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體性。
  二、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了 方式和 方向。
  田納西河的基本情況
  1、 地形——
  評價:利:
  弊:
  ***注意:分析水力豐富與否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氣候——
  ***注意:描述氣候特徵要從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著手。對氣溫的描述可參考下列數值指標***
描述 酷寒 嚴寒 寒冷 溫和 溫暖 炎熱
月均溫℃ -30℃∽-34.9℃ <-20℃ <0℃ 0℃∽15.9℃ 16℃∽19.9℃ >20℃
  3、水系——對航運影響
  ⑴有利——
  ⑵不利——
  ***注意:分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發達——水量大;水量變化小;經濟發展程度高
  不發達——水量小;水量變化大;經濟發展程度低***
  4、礦產資源——
  ***注意:常見非金屬礦:石英、雲母、磷、鹽、煤、石油、天然氣、玉石礦等,以能源礦和寶石類礦最為重要***
  三、流域的開發早期及其後果:
  1.18世紀下半葉:生產狀況:
  環境狀況:
  2.19世紀後期:生產狀況:
  環境狀況:
生態環境問題 產生原因 造成後果
土地退化  
 
 
 
植被破壞  
 
 
環境汙染  
 
 
  3.後果:
  ***注意:棉花適宜的地區具有光照充足,氣候乾旱,水源豐富的特點,如中亞、埃及、中國的新疆等,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夏季降水較少,正利於棉花後期的生長和成熟,田納西河為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四、流域的綜合開發
  1.流域的開發的核心:
  2.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
  TVA將河流的 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並結合 條件對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同時對流域的 進行恢復和治理***圖3.20***。
  思考:幹流上的大壩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 。
  為何田納西河每年的8月1日開始放水?
  為什麼對於田納西河這樣的自然和經濟背景,採取梯級開發比較有利?
  ***注意:水電站的選址從三個方面考慮——建壩的工程量要小,一般選建在峽谷處;蓄水量,要有水可蓄;效益高,追求綜合效益:防洪、旅遊、養殖、發電、灌溉等***
  流域的綜合治理方面:
  1、防洪
  2、航運
  3、發電
  4、提高水質
  圖3.26:發電與保護環境:
  電站發電時出現的的問題 採取補救的措施
左圖:抽水泵 當發電時,就會放出尾水,因這種水缺少氧氣,不利於水生生物生存 用一種抽水泵,將下層冰冷而又缺氧的水抽上來,讓上層溫暖的水沉下去,為下層的水生生物提供熱量和氧氣
右圖:水壩 當發電停止時,壩下就會乾涸,水生生物就會死亡 用圖中的水壩,來阻止發電的尾水迅速流失,在不發電時仍能保持河床中有水。
  5、旅遊
  6、土地利用——措施:①
  ② ;
  ③ ;
  ④ 。
  治理結果: 。
  [知識連結]
  流域和水系:
  ***1***流域:又稱供水區域,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區.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稱為分水嶺.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或分水界.流域是一個自然區域,又是一個經濟區域,區域內自然因素之間,自然因素與經濟因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由此構成了流域的整體性。具體表現為下表:
  區域自然要素 自然狀況 區域特徵 區域發展方向
產業型別、佈局與區域關係 植被 含沙量的多少 地形塑造 特色農業
地形、降水 落差與水量 水能的資源的豐歉 能源工業
地質 成礦 礦產資源 加工工業
  知識儲備:防洪庫容和防洪標準
  庫容就是水庫的容積。防洪庫容主要是用於調蓄上游入庫洪水,削減洪峰,減輕下游洪水威脅,以達到防洪的目的。其相應水位,稱為最高洪水位,洪水能夠給水上建築物***如大壩、堤防等***構成較大的威脅,在設計這些水上建築物時就不能不考慮它本身抗禦洪水的能力。通常所說某水庫是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就是指水庫能夠抗禦重現期為百年的洪水。“百年一遇”即為該水庫的設計標準。
  魚道:fish way
  供魚類洄游通過水閘或壩的人工水槽。魚道的設計主要考慮魚類的上溯習性。在閘壩的下游,魚類常依靠水流的吸引進入魚道。魚類在魚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魚道由進口、槽身、出口和誘魚補水系統組成。進口多佈置在水流平穩,且有一定水深的岸邊或電站,溢流壩出口附近。常用的槽身橫斷面為矩形,用隔板將水槽上、下游的水位差分成若干個小的梯級,板上設有過魚孔,利用水墊、沿程摩阻、水流對衝和擴散來消除多餘能量。由於孔形不同,又可分為堰式、淹沒孔口式、豎縫式和組合式等。調查瞭解通過閘、壩的過魚物件,擬定設計執行水位和設計流速等是確定隔板佈置、過魚孔形式和尺寸等的主要依據。出口應靠近岸邊,水流平順,並與溢流壩或水電站進口間留有足夠的距離,以免過壩的魚再被水流帶到下游。儘管魚道設計成敗的關鍵在於進口位置的選擇,但實際運用情況表明,攔河修建閘、壩後,難於引魚進入魚道,故近代常採用其他魚類過壩措施。
  [練習鞏固]:
  1.下列能源中,屬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風能 B.生物能 C.天然氣 D.太陽能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特點是*** ***
  A.煤種齊全,以褐煤為主
  B.大同煤礦是優質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於露天開採
  D.分佈範圍廣,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佈
  3.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經濟的核心是*** ***
  A.原料工業 B.加工工業 C.採煤業 D.冶金業
  4.圍繞能源開發,山西省構建的產業鏈是*** ***
  ①煤-電-鋁②煤-焦-化③煤-氣-液④煤-鐵-鋼⑤煤-電-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工工業一直呈下降趨勢
  B.原料工業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採掘業逐漸取代加工工業佔到主導地位
  D.冶金、化學、建材等部門屬於加工工業
  6.雖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它卻尚未成為經濟強省。為改變這種狀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急需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此,正在建設引黃入晉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是*** ***
  A.露天開採  B.礦區道路的鋪設
  C.井礦巷道的建設  D.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
  ***3***你認為應怎樣調整經濟結構,變能源大省為經濟強省?
  P56思考:
  1、田納西河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河流的水量會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這個季節徑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河流流量在這一埋藏也最小,進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從諾克斯維爾市氣溫降水柱狀圖看,田納西河流域水熱條件的匹配並不佳。冬末春初多陰雨,光照少,不利於作物的播種和生長;而在作物生長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節,而該季節降水不足,極易形成旱災,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成熟。解決的措施就是發展農田灌溉。田納西河水量圈套,能夠為農田灌溉提供充足穩定的水源。
  P56思考:田納西河進入枯水期時,因水位過低,使噸位大的船隻不能通航,將大大影響客貨運量。可以通過修建水庫大壩的方法調節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P57活動:1、灌溉容易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河流因考試抽水而徑流減少,鹽度增加,溼地又因失去補給水源而面積減小,導致溼地生態環境的變化,造成河湖中藍綠藻繁殖,魚類減少;因灌溉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出現乾旱地鹽漬化的問題。
  2、從墨累—達令河流域開發的情況來看,主要是對水資源的數量掌握不清。導致引用了過多的河水用灌溉,使下游生態環境惡化,甚至發生海水倒灌現象。
  在乾旱、半乾旱區,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生存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水,大流域開發時至關重要的也是對水的合理利用。只要採取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就不會出現因灌溉不當而出現的種種生態環境問題。對河流水源利用上,只要進行全流域的合理調配使用,避免在上、中、下游地區過多的擷取徑流,就不會出現下游水量養活海水倒灌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乾旱區進行流域開發中要積極避免的。
  思考:結合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徵,分析修建大壩有何作用?
  修建大壩攔蓄水量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就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徵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⑴田納西河流域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壩可利用落差發電;⑵水流急,且水位季節變化大,修建大壩可調節徑流,使之趨於平穩,利用內河航運;⑶降水年內變化較大,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雨季易出現洪水,修建大壩可攔蓄洪水,減少洪災;⑷修建大壩攔水,還用作旱季時的灌溉用水。⑸水源充足可改善小氣候環境。
  ***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
  此圖為田納西河梯級開發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關係。⑴農業:梯級開發為其種植業和林業、牧業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澇災害;為水產養殖提供了場所。⑵工業:水電為其提供了動力資源,使工業成本降低、汙染下降。⑶第三產業:梯級開發提供了旅遊資源和便利的交通。⑷三大產業間間相互影響的關係:如森林得到恢復,為木材加工、造紙工業提供原料。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旅遊業的基礎。方便的水運為工業提供了廉價的運輸。
  P62活動:
  1、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說要加強開墾荒地、發展畜牧業、增加旅遊設施、為造紙廠採集更多的原料等。可能會使
  ①旅遊在短期內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但從長期分析會導致旅遊業萎縮;
  ②由於工農業用地的增加,植被的減少,汙染源增多,如增加農藥、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的使用量等,從而導致水質下降;
  ③由於農牧業加強,用水也有所增加,對枯水期的發電用水會減少;
  ④由於農牧業加強,用水也有所增加,枯水期水位下降,加上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加強,淤塞河道,航運條件變差;
  ⑤由於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會加重水土流失現象,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氣候惡化、洪澇災害增多,加重防洪負擔。
  2、如水質下降
  ①河水水質變壞會影響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糧食、花卉的種植和畜牧業等,凡是用河水灌溉或飲用的,都將受到影響。
  ②河水水質下降,將會使旅遊人數減少。
  ③如果水質變差是由於“富營養化”的話,會引起水生植物滋生,繁生的水生植物順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輪機,影響發電。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暢而影響防洪效果。④短期內不會對航運帶來麻煩,但旅遊人減少,也會影響航運的經濟效益。
  又如提高水質:土地利用、旅遊、航運三個方面都會降低,因為這些部門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汙染物,損壞水質。土地利用降低才能減小其他生產的規模,植被覆蓋率才高;旅遊降低,才能減少旅遊活動對水的汙染;航運降低才能減輕航運過程中,特別是船舶產生的石油汙染。
  閱讀指導:伏爾加河的綜合利用
  1、伏爾加河流域的條件
  位於俄羅斯境內,多流經平原地區,干支流通航里程長;
  流域內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鉀、磷等礦產;
  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農業發達
  2、伏爾加流域的開發
  以修築大型水利樞紐、進行梯級開發為重點;
  通過開通運河、清理水道、建設河港等工程措施,溝通了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裡海,實現了“五海通航”;
  通過對全水系進行綜合開發治理,實現了發電、航運、灌溉、供水、漁業和旅遊等綜合經濟效益,帶動了全流域國民經濟的綜合發展。
  3、伏爾加河綜合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水利工程沒有修建過魚道,影響魚群洄游產卵;
  下游沒有修建大型水庫,水量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沿岸法治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汙染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