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複習時間安排

  高考戰鼓已經擂響!高考複習計劃該如何定製呢?複習時間該如何分配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全年複習時間安排表,歡迎參考!

  :

  ***一***第一輪複習***9月—1月初***政治背書要趁早

  許多同學在高三一開始就會對政治有著極大的恐懼感——傳說中的“背多分”典型科目。在這裡必須提出一點,在知識點還沒有理解的基礎上死記硬背到最後只會導致知識體系混亂,背一次忘一次的尷尬局面。

  其實剛升高三的同學就像是一張白紙,乍看下是缺點,但同時也是各位需抓緊的機遇。在第一輪複習的四個月裡平均每個月消化一本必修。什麼叫做消化一本必修?第一,需要理解和明白書本的每個知識點的內涵,實在覺得文皺皺的表達難以下嚥可以通過舉例子去聯絡知識點。如在複習經濟生活的時候很多同學到第二輪複習都還沒有搞清楚“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區別。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生活的例子加以區別,一般初次分配指的是工作崗位上的工資,而再次分配主要指的是公務員和編制內教師的工資,還有社會保障體系。第二,在理解書本每句話的基礎上按照每個知識點對應的內容進行鍼對性的記憶工作,即我們常說的問答題重點考點。如“影響消費的因素”包括了“1、居民收入,包括當前收入和預期收入。2、物價。3、社會經濟發展水平。4、社會的收入差距會影響社會的總體消費水平。”第三點,在記憶和理解的基礎上嘗試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知識框架的搭建,知道每個知識點內在聯絡。如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生產、經營、投資即經濟生活中經典的常見由大到小的分析角度。首先是明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其次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的經營,再次是經濟中的個人——投資者。

  在完成“消化”課本的基礎上,同學們可以就複習進度每天適度地做相應的選擇題,老師不建議大家一開始就做高考題,因為現在的高考題考察難度遠比前兩年靈活,對於還在打基礎的同學們來說難度相對較大。建議大家在第一輪複習的過程中先做基礎題,或者是11年之前的高考真題,再適當選取12、13、14年的高考真題練習。同時建議大家在熟背知識點的基礎上再做材料題,這樣有利於大家儘早培養閉卷的題感。一開始做問答題大家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大家在第一輪複習的過程沉得住氣,做完題之後一定要認真琢磨參考答案的思路,日後遇到相似的題目要有意識地仿寫答案。

  ***二***第二輪複習***1月初—4月末***會自覺反思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1.題海無涯,反思是岸。第二輪複習同學們經常會陷入一種毫無頭緒的做題狀態,每天晚上一張文綜卷,但是提分效果卻遲遲不見,又或者是做題狀態極其不穩定時好時壞。這個時候請同學們謹記解決辦法絕對不是再苦苦地做題,而是抽離出盲目做題的題海狀態,收集自己近一個月來做得最不理想的試卷進行改錯和反思。正如哲學必修中說的,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看起來你錯的每到問題都不一樣,但是背後一定會有問題的共性,如在經濟生活中沒有弄明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原理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必定會磕磕碰碰。因此在第二輪複習中老師建議各位同學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政治改錯本,把那些你胸有成竹卻做錯又或者是毫無頭緒的題目登入改錯本中,考前除了加強重點考點記憶,不妨抽一個小時仔細閱讀思考自己曾經掉進過的坑,擅長考試的孩子從來不會再次掉進同一個坑。

  2.構建知識體系,進行專項練習。在第一輪複習嘗試建立完單元體系的基礎上,不妨在第二輪複習中嘗試按問答題的設問思路重新搭建知識框架。如經濟問答題常見問答題設問形式“怎麼做”的措施類題目,這個時候同學們就可以根據書本原有的知識點和試卷常出現相關表達把它們整合成一類知識體系,如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常見縮小貧富差距措施:1、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收入。2、協調區域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3、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4、在初次分配中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5、在再次分配中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差距,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保護合法收入。6、發揮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7、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維護好落實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又比如說可以把經濟的中的個人——勞動者,消費者,投資者的做法或者觀念統一記錄在一個地方,這樣可以幫助大家在分角度的時候就更加有針對性。

  3.決勝在問答題,積累關鍵詞

  當同學們把上面的複習步驟全部做到位之後,總的來說絕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把選擇題錯誤控制在一個之內,那麼高考的關鍵就在問答題的優勢。大部分同學都感覺問答題回答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得分出來之後總會有各種不如意,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從兩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是否踩準了答案中的知識要點。現在的高考題出題趨勢的確確是越來越靈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每個答案要點中必定會有書本知識點作為支撐,因此在問答題失分嚴重的同學首先要思考的是是否理解並能夠運用課本的知識點。如很多高三考生都把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五個點背得滾瓜爛熟,但又是否真正意義上明白這五條措施的含義以及運用的場景。一般題目側重問縮小貧富差距的解決措施就會側重考察“統籌城鄉”和“協調區域發展”兩個知識要點。

  第二,知識點背對了,但是是否結合材料進行了語言組織?這是很多政治成績徘徊在75分—80分考生的硬傷。遇到不會結合材料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有三:1、積累材料關鍵詞,這個工作在做哲學問答題時特別有效果,如題目中出現了“著力解決”或者“重點建設”必然就會用到重點論這一知識點,因此在結合材料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材料中出現“重點”這個關鍵詞的原話套進知識點,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一次。最安全保險的哲學問答題格式“原理方法論+材料解釋”。2、仿寫參考答案,當你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寫都會被比較多的材料分的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一味地抱怨或者認為參考答案各種不合理,你需要做的是把參考答案拿出來對應到題目,找到材料的關鍵詞對應相應知識點,每個出現在參考答案的答案要點都能夠在題目裡面找到依據。同時,在認真把題目和參考答案對應上之後可以拿出改錯本把答案中結合材料的語言重新改寫一次。3、反覆練習近兩年高考真題和當地主流的模擬題,高三題海無涯,永遠有做不完新題目,我們在第二輪複習卻應該逆其道而行,從經典中尋找共性,廣東省近年的高考題參考答案主要模式仍是“知識要點+材料拓展”,簡單說即書本知識佔50%,學生自己的語言組織佔50%,也就是說現在已經不存在可以直接死記硬背下來的所謂標準答案。

  ***三***第三輪複習***5月初—6月初***應用能力提高時期

  1.調整心理狀態。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好最好的準備的同時,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當你已經可以預知自己最壞的境地有多壞時,那麼最終壞結果早在你心裡有個準備,這個可預知最壞的打算還能壞到哪裡去呢?人真正的恐懼是來源於未知,當你已經可以預知到最壞的結果時,其實一切已經往好的方向發展。同學們在備考高三的時候往往傾盡全力奮力一搏,每個人都做好了最好的準備,但是卻沒有什麼人可以做好最壞的打算。希望大家為自己留一條底線,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那麼就更加沒什麼好恐懼,更加應該從容又專注地堅持和奮鬥最後一個月。

  2.查缺補漏,不放過任何一次訂正的機會。只要犯錯誤,那就證明你的知識體系還存在問題,在考前的一個月,珍惜每一次可以改錯的機會,所有的練習都應該閉卷狀態進行。很多同學在做題時如果發現自己忘記某一個知識點的完整表述就會不自覺地翻書,這種習慣對考場的應試有極大的危害,因為在考試時你忘記了一個知識點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給你再翻書看看的。大家應該在做完題目以及對完答案之後,拿出你的改錯本把試卷的錯題認真記錄,寫明每一個錯誤選項的原意,以及問答題遺漏的知識要點的完整表述,不要給自己在高考中犯同一個錯誤的機會。

  高三就是一場獨自的旅行,旅途上會有許多美麗的風景,高三的校園生活會是同學們未來人生寶貴且會深深想念的回憶。高三也是一場馬拉松,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如願到達終點。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大專學歷就像是火車的硬座票,本科是軟座票,211重本是硬臥票,985重本是軟臥票,下火車後不會有老闆在乎你是怎麼來的,只會在乎你能為他做什麼事。但是回頭一想,同學們,如果不努力一把,你又怎樣擠上這趟火車享受未來繁花似錦的四年大學生活呢?未來路途的喜悲,此刻正掌握在你的手中。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