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歷史複習記憶的方法詳情

  歷史的複習需要比較好的記憶,因為歷史的知識考點比較的多,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記憶高三歷史的方法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的歷史複習記憶的方法

  夯實基礎知識、理解知識點

  首先要準確記住歷史時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概念等基礎知識。多看書、常複習、採用一些容易記憶史實的方法,如:比較記憶方法、理解記憶方法、聯想記憶方法***如時間聯想法、人物聯想法、事件聯想法***等記憶歷史史實。

  其次是要掌握好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內在聯絡,以重要知識點為基點。如文藝復興這個知識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隨著歐洲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資產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經濟、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衝破宗教會神學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於是一場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興起,它促進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而文藝復興所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創世精神,又極大地鼓舞著當時的人們去探索通往亞洲的新航路,地理大發現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與此同時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資產階級藉助反對天主教會神學形式進行反封建鬥爭,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推動了整個歐洲社會的進步。文藝復興是在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發展的前提下出現的,同時它又與地理大發現及宗教改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鳴鑼開道。

  當我們理解了文藝復興與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新航路的開闢和宗教改革的因果關係和內在聯絡後就很容易解決這段歷史問題。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實

  將知識系統化和形成完整性對複習歷史有重要的意義。如中國近代的每一個變化無不與世界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複習中國近代史一定要把歷史事件置於世界的大背景中學習,形成歷史知識系統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麼樣的題,考前很難預料,但可以做到"有備無患",就是將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分界線,是新舊民主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的背景從國際角度分析是一戰和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從國內角度分析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北洋軍閥統治對內鎮壓革命對外賣國,導致階級矛盾尖銳,巴黎外交失敗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而“五四”運動的條件包括:內部條件―――經濟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政治***階級***條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學的指導;外部條件―――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指明瞭解放的出路,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設問,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實都是一個,所以對每一個歷史知識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學會以不變應萬變

  從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來分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知識點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層深入的特點***表現在選擇題上***;能力的考查體現了“綜合”的特點,尤其是考查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從近兩年的高考試題的答案來看,精練、概括性強、可操作性強,而且許多答案出自於書上的內容甚至章節目錄及標題***表現在材料式的問答題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題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這樣幾種情況:1.考查基礎知識的準確再認再現;2.考查應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3.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考查在比較知識異同基礎上的歸納、概括歷史概念和歷史事件屬性的能力;5.考查在龐雜的史料中提出有效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6.歸納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7.考查在以後的學習中的再造能力和潛在能力;8.考查各科綜合能力的掌握情況。

  當理解考題的指向性後,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對於答歷史試題有重要意義。試題的角度的變化再多樣化也離不開基本的歷史知識點和基本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答題時要"以不變應萬變"。

  高三歷史複習的指導

  一、闡釋教材,著重加強揭示歷史的階段性特徵

  單元複習不是章節知識的簡單重複,應重在揭示歷史的階段特徵、構建單元知識結構體系。複習時,可按“基本史實——歷史概念——知識體系——階段特徵”的內容結構,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在對基本史實進行微觀分析後,再從巨集觀上進行系統綜合,把單元知識平面的“廣”度、垂直“深”度和理論“高”度有機統一起來,揭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規律性,形成單元知識結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準確地歸納概括這一特定階段歷史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趨向,提示歷史的階段特徵。

  二、鑽研《大綱》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

  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高考歷史史科《考試說明》***《考綱》***是高考歷史命題的基本依據。《考綱》對高考歷史學科能力提出了四項九條要求,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歷史學科及選拔性考試的特點。1997年高考歷史試題進一步突出了這一特點,突出了考查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著眼於考查“為什麼”、“還有什麼”,純知識考查越來越淡化了。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應深入鑽研教材《大綱》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隱性知識。

  三、讀歷史教材

  "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註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絡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並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高三的歷史複習的策略

  一、把握主幹知識

  哪些是主幹知識?主幹知識並不難尋,首先是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通常老師在引導學生做複習時,會對某些知識點反覆強調,要求做重點識記,這些便是主幹知識,如《中國近代現代史》第一章鴉片戰爭,其主幹知識就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和影響;其次,站在出題人的角度上,容易滲透政治、歷史、地理三個學科的知識就是主幹知識。如歷史學科在小字裡所談到的蘇伊士運河問題、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其在地理學科和政治學科都有滲透,雖然出現在歷史教材的小字中,也是應該掌握的主幹知識;再次,與當下時事熱點相掛鉤的知識點也是主幹知識點。如:對“絲綢之路”“歐亞大陸橋”等知識點的考查,往往會聯絡時事。時事熱點關注的時間段通常為:前一年四月到第二年四月,一年的時間段。

  二、建立知識網路

  歷史涉及的內容很多,需要做大量的記憶,很多同學反映歷史學科的知識點非常多,且難以記憶和掌握,往往投入時間很多,但卻收效甚微。將零散的知識整理成系統,可以幫助自己理順知識,既便於理解和記憶,又能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知識系統是最終要落實到筆頭的,最好是能形成圖表或知識樹。第一階系統,立足於本學科的章節或單元知識,形成單元知識樹;第二階系統,在各單元知識系統的基礎上,形成相關的專題知識樹,在巨集觀上,多角度,成體系形成一條專題脈絡;第三階系統,結合主幹知識,立足基本的歷史知識系統,拓展形成大歷史概念,構建文綜思維的大專題。如此掌握歷史知識,才能既提高效率,又能增強其靈活性,以適應多變的考題。

  三、培養解題思維

  文科綜合學科的學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把握了這些規律,有助於系統地掌握知識,大大提高分析、概括、歸納、綜合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舉一反三、高效率地學習的目的。歷史學科也是這樣。如:歷史背景的分析模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建構:1.歷史因素:是否是歷史發展趨勢需要。2.現實因素:是否是社會現實的需要。3.主觀因素:是否是歷史事件參與者的主觀願望。如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分析為:歷史因素是春秋末年以來,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要求建立與之相關的上層建築;現實因素是,新興地主階級要求掌握政權,發展封建地主經濟;主觀因素是秦孝公迫切要求改變秦國落後的面貌。

  分析社會改革和革命的模型。首先從原因方面看,往往是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次從條件方面看,一般需要具備經濟、政治、思想條件;再次從程度方面看,分為量變型***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制度和生產關係***和質變型***社會制度和生產關係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等等。

  歷史課本中,也往往會有相應的對歷史事件的原因或結果的分析文字,當看到這部分文字時,不妨有心總結一下,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時,也不要盡信書,要有自己的想法,拓展思維,補充相應的合理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