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課前複習有哪些方法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不但可以提前瞭解學習內容,降低課堂學習難度,促進課堂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有關課前預習的文章,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和啟發:

  那麼中高年級怎麼預習呢?

  1.讀課文

  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瞭解課文大意。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將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讀正確,然後利用工具書,弄清字詞的音、形、義。當“一字多意”“一詞多意”的時候,要結合上下文想一想:課文中的這個字詞應當選哪一種。

  2.蒐集資料

  ⑴關於作者。新課標要求“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些課文出自於大家之手,預習時可以利用手邊的資料,網路工具對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個瞭解。這可以比較好的幫助同學理解課文的有關內容。

  ⑵關於背景。新課標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獲取資料,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作為高年級的同學,應當有能力瞭解一些課文的歷史背景,如:《金色的魚鉤》《負荊請罪》《將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經典,只有蒐集並查閱相關的圖片、資料、光碟、文字資料,才會對課文所涉及到的歷史有一個瞭解,才會在課堂上更易理解老師的講授。

  3.理清脈絡

  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知識已有一定積澱,讀了課文後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一些思考:⑴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⑵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⑶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我們可以將全文分為哪幾段?⑷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段意的概括根據文章的寫法有這樣幾種:⑸摘抄法。相關段落如果在寫法上採用的是“段首概括” 法、“總——分——總”“總——分”“分——總”的方式,就可以採用這種概括方式。①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幾層意思,對最重要的一層作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點。②綜合法。就是圍繞文章的中心進行概括。③合併法。如《桂林山水》

  4.做批註

  學習語文主要是品讀。品讀在預習中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品讀含義深刻的,優美的句子或段落,從中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讚揚了什麼,批評了什麼?向我們揭示了什麼道理。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欣賞的字、詞、句,哪怕是一個標點的使用,都可以用簡潔的文字批註在書的空白處。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標點來表達中心思想的。最後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這樣不僅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長期堅持下去,探索能力會逐步提高。

  5.做好讀書筆記

  先看清楚要預習的內容,看不懂的寫到筆記本上,或者把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合上書,把記得的東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寫下記得的重點。課後,拿出預習筆記,檢視原來不懂的問題是否已經解決。

  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善於質疑、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