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預習有哪些方法

  ?想了解更多的資訊嗎?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語文預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語文預習的方法

  ***一***通讀全文。

  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通讀課文時,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什麼人,描寫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準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三是帶著課後問題通讀全文。

  ***二***讀準字音,瞭解字詞含義。

  參照拼音,讀準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於讀不準或不認識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

  一篇文章裡,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麼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並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註解,那麼閱讀時可以對照註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註釋的問題,那麼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小學生,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用這種方法學習。

  比如張海迪,她靠自學翻譯出了《海邊診所》這本書。這除了她具有驚人的毅力和勤奮的精神以外,還和她使用工具書有很大關係。她就是靠著工具書,一個字一個字的掃除翻譯上的障礙,最終完成全書的。由此可見,查閱工具書在預習上或在學習上,都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朗讀

  反覆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文章告訴我們的內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鑑的詞句摘錄下來。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思考

  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在對課文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及時記錄下來。預習時還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問,可以記在預習筆記上,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帶著疑問聽講,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綜上所述,讀***看***課文、自學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研究課文的結構特點、摘錄好詞佳句,提出疑難問題,是預習的主要任務,而“默看——查問——朗讀——摘抄——思考”,便是預習課文的常規性步驟。

  小學生語文預習的要求

  1、讀課文至少3遍。要求:讀通讀順,沒有讀錯和重複讀的情況,儘量做到有感情。

  2、標出每一篇課文自然段序號。

  3、圈出當課的生字,“--”劃出生詞***包括四字詞語***,難理解的詞可查詞典理解記錄。

  4、準備字卡,組詞認讀。

  ***字卡做好,要充分利用,如進行認字遊戲;將音近或形近的字擺在一起比一比。***

  5、找出本課生字中易錯或難寫之處在課後田字格中進行標註。

  6、在課後“田字格生字”頭上寫拼音,各組2個詞語。

  7、遇到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用“?”標出。

  8、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蒐集相關的資料。

  小學生語文預習的意義

  1.從形式上看,預習是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下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學生是預習活動的獨立主體。

  2.從功能上看,預習是學生鍛鍊自學能力的舞臺。小學語文教材具有內容生動形象、語言豐富、情感性強的特點。預習時學生通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鍛鍊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都強,學習也更主動、學習效果也更好,這就是證明。

  3.從程式上來看,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過的學生,不僅對教學內容有了一定認識,還會有困惑和收穫。課堂上,這類學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動地參與到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當中來,認真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又可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使預習者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楊再隋教授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資源進行適當的預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絡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曾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學生髮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課前預習了的學生,他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會及時去查資料解決,如果未能解決的,他們會有意識地記下來在課堂上更認真地、有側重地聽講。經過老師的講解或啟發,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聽課效率。

  可見,預習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提前學習、得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這一習慣更應重視、培養和推廣。

1.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語文

2.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

3.三年級語文預習要求和方法

4.怎樣提前預習課文的方法

5.小學生如何做好語文的課前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