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計算題得高分的技巧是什麼

  高考物理是理綜的重點科目,計算題佔了物理總卷面的大量分值,所以做好計算題,是提高物理成績的捷徑。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物理計算題得高分的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物理計算題得高分的技巧

  1.對於多體問題,要正確選取研究物件,善於尋找相互聯絡。

  選取研究物件和尋找相互聯絡是求解多體問題的兩個關鍵。選取研究物件需根據不同的條件,或採用隔離法,即把研究物件從其所在的系統中抽取出來進行研究;或採用整體法,即把幾個研究物件組成的系統作為整體來進行研究;或將隔離法與整體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恆定律的系統或各部分運動狀態相同的系統,宜採用整體法;在需討論系統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時,宜採用隔離法;對於各部分運動狀態不同的系統,應慎用整體法,有時不能用整體法。至於多個物體間的相互聯絡,通常可從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運動的時間、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尋找。

  2.對於多過程問題,要仔細觀察過程特徵,妥善運用物理規律

  觀察每一個過程特徵和尋找過程之間的聯絡是求解多過程問題的兩個關鍵。分析過程特徵需仔細分析每個過程的約束條件,如物體的受力情況、狀態參量等,以便運用相應的物理規律逐個進行研究。至於過程之間的聯絡,則可從物體運動的速度、位移、時間等方面去尋找。

  3.對於含有隱含條件的問題,要注重審題,深究細琢,努力挖掘隱含條件

  注重審題,深究細琢,綜觀全域性重點推敲,挖掘並應用隱含條件,梳理解題思路或建立輔助方程,是求解的關鍵。通常,隱含條件可通過觀察物理現象、認識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過程,甚至從試題的字裡行間或影象中去挖掘。

  4.對於存在多種情況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制約條件,周密探討多種情況

  解題時必須根據不同條件對各種可能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必要時要自己擬定討論方案,將問題根據一定的標準分類,再逐類進行探討,防止漏解。

  5.對於數學技巧性較強的問題,要耐心細緻尋找規律,熟練運用數學方法

  耐心尋找規律、選取相應的數學方法是關鍵。求解物理問題,通常採用的數學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數列法、不等式法、函式極值法、微元分析法、影象法和幾何法等,在眾多數學方法的運用上必須打下紮實的基礎。

  6.對於有多種解法的問題,要開拓思路避繁就簡,合理選取最優解法

  避繁就簡、選取最優解法是順利解題、爭取高分的關鍵,特別是在受考試時間限制的情況下更應如此。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熟練的解題技巧,在短時間內進行斟酌、比較、選擇並作出決斷。當然,作為平時的解題訓練,儘可能地多采用幾種解法,對於開拓我們的解題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高考物理審題的方法

  第一步:全面想象題目給定的物理過程

  每一道物理題目都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物理圖景,解題就是去探索這個物理過程的規律和結果。可是,不論在現實中,還是在題中給出的物理過程往往不是一目瞭然的,因而解題首先要根據題意,通過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過程,勾畫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圖景。

  在完成了鑰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題目給定的全部物理過程後,就要準確確定研究物件,研究物件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物理過程。

  怎樣才能準確地確定研究物件呢?一般要緊扣題目提出的問題。如:“這些剩餘氣體的壓強是多大?”我們就可直接把“剩餘氣體”作為研究物件,但也有不少題目的研究物件比較隱蔽,那麼我們間接地選定那些已知條件較多的、而且與題目所提的問題又有密切關係的物體或教程作為研究物件。例如:“A內氣體的體積是多大?”若直接選留在A內氣體的體積不太方便,如果選B內的氣體為研究物件,不但知道其溫度、壓強,而且還知道其體積為已知數,同時原來氧氣體除去B內的氣體就是留在A內氣體了,象這樣間接地選擇研究物件的方法在角電學習題中經常用到。

  以上所談的是解答一般物理習題的關鍵的頭兩步,應當引起學生重視。

  第二步:挖掘隱蔽條件

  具有一定難度的物理題目,往往含有隱蔽條件,這些隱蔽條件可隱蔽在題目的已知條件中、要求中、物理過程中、物理圖象中和定律應用範圍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時挖掘這些隱蔽條件,應能夠越過“思維陷井”,突破解題障礙,提高解題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內涵中找出隱蔽條件

  物理概念是解題的依據之一,不少題目的部分條件隱含在相關的概念之中,於是可以從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隱含條件,尋求解題方法。

  ***2***由物理現象的分析找出隱含條件。

  物理問題中,有些隱含條件存在於問題敘述的過程之中,只要認真分析題中的物理現象和臨界條件,應能找出隱含條件。

  ***3***由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出隱含條件。

  物理過程的分析是解題中的重要一環,通過物理過程的分析,可找出問題中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絡和必備條件。

  ***4***由物體運動物理規律的約束找出隱含條件。

  ***5***由題中的數學關係找出隱含條件。

  正確的示意圖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啟發思路,而且還能通過數學關係找出題中的隱含條件。這種方法不僅在幾何光學中有較多的應用,而且在其它物理問題中也經常應用。

  ***6***由物理中尋找隱含條件。

  有些題目,所設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確的,不易直接處理,只有恰當地將複雜的模型向隱含的理想化模型轉化,才能使問題解決。

  ***7***從關鍵語句中尋找隱含條件

  在物理題中,常見的關鍵用語有:表現為極值條件的用語,如“最大”、“最小”、“至少”、“剛好”等,它們均隱含著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現為理想化模型的用語,如“理想變壓器”、“輕質槓桿”、“光滑水平面”等,扣住關鍵用語,挖掘隱含條件,能使解題靈感頓生。

  ***8***從題設圖形中尋找隱含條件

  有的物理題的部分條件隱含在題目的圖形中,結合題設條件分析圖形,從圖形中挖掘隱含條件,方可找出解題途徑。

  高考物理複習常見問題

  1、高三一年的複習時間,那麼長,怎樣合理地安排複習才更有效呢?

  高三複習時間看似很多,其實有效的複習時間並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統地安排複習時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複習都有其相應的特點和要求。

  通常從當年9月到次年3月上旬為第一個階段,習慣上稱為第一輪複習。這個階段的複習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章節順序進行復習。在第一輪的複習中知識點的複習非常細緻、系統,但是與高一、高二新授課不同,這個階段主要是幫助同學們回憶學習過的知識點,在回憶的基礎上再進行鞏固和提高。上課的時候一定要主動聽課,不能被動聽課。

  從當年3月中旬到4月底,大約45天的時間,習慣上稱為第二輪複習。在這段時間裡通常是進行專題複習,將打破章節之間的限制,主要從學科知識、方法的角度設定專題進行復習。

  從當4月底到5月底,我們通常稱為第三輪複習,主要是以練習卷為主實戰練習,進入六月份,就是考前的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看看教材和卷子上做錯的題目。

  2、您剛才說的主動聽課是什麼意思?您能具體的解釋一下嗎?

  高一、高二上課的時候,課堂上,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仔細聽老師講解,你的思路是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深入的思考,課堂上邊聽課邊記筆記然後在課下再消化、理解、鞏固。在高三的課堂,這樣做就是低效率了,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以後,你必須主動積極思考,如果不能立刻回憶出這個知識點,你再聽老師的講解,這樣就能知道哪些知識點是自己不會的,哪些知識點是自己會的。課下把不會的知識點一定要弄懂弄通,不能留下知識點的死角。舉個例子吧,例如當老師問“如果把力按照性質來分類有哪些力呢?”,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回憶有哪些力,如果能回憶起來就說明你這個知識點沒有遺忘。再比如老師問“這個力做功是正功還是負功呢?”,如果你回憶不起來怎樣判斷力做功正負的方法,這就說明這部分知識點有遺漏,這就是我說的主動聽課。

  3、聽說第一輪複習將做大量的習題,市場上的教輔資料可謂汗牛充棟,選用什麼樣的資料比較好呢?在資料的使用上有什麼祕訣嗎?

  高三的學生最好不要做大量的習題,整天泡在題海中,但是不做題是不行的,必須經過實戰演練才能知道哪些知識在理解上或者應用上還有不足。對於教輔資料我認為不要太多,有兩本就夠了。在自己選擇教輔資料時,我建議應該選擇難易適度的。標準是這樣的,假設一章有10道試題,如果你發現幾乎沒有不會的,那麼這本教輔資料對你來說就是過於簡單了,如果有7到8道題經過長時間思考都沒有解題思路,那就是過於難了。過於簡單和過於難都會浪費你寶貴的複習時間,這樣的教輔資料對一輪複習是不合適的。對於教輔資料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下幾點:

  ***1***哪些題是一看就會的,哪些題是經過深度思考才能做對的,哪些題是經過深度思考後一點思路都沒有的,這些題必須做好不同的標識。

  ***2***對那些一點思路沒有的習題,必須通過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使之變成有思路的習題,這些知識點就是你們備考路上的“攔路虎”,一定要把他們都“消滅”了。

  ***3***要定期回頭複習那些經過深度思考才做出的習題,保證思路上的暢通。

  ***4***要把自己不會的習題、做錯的習題進行歸類,看看哪些題是方法上的錯誤,哪些題是計算上的失誤,哪些題是概念理解不透造成的錯誤,設計一個表格記錄下來。

  掌握自己犯錯的型別,就為防範錯誤做好了準備,整理一個錯題本是複習的一個好辦法,便於集中查閱自己犯過的錯誤。當看到曾經出現過的問題,應該隨時翻看課本里面相應的內容,這樣邊記邊看效果會更顯著,不會的知識點就會越來越少了。

  4、都說要跳出題海,少做題還能得高分嗎?

  物理學科不做題是不行的,但是沒有必要做大量的習題,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抓住物理模型的本質、習題條件變換、多過程多物件的拆分。

  ***1***注意物理題的模型。我們所學到的規律都是經過簡化以後物理模型所對應的規律。只有找到題目所述的是什麼樣的模型,才能用這個模型所對應的物理規律來解決問題。

  ***2***注意題目條件的變化。高中所學的模型不多,但是題目千變萬化,原因是每一道題都有區別於其他題目的條件。審題的關鍵是將這種條件找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要找的初始條件、邊界條件、臨界條件等。

  ***3***能把多過程和多物件進行拆分。對於多過程、多物件的問題,審題清楚以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整個過程分解為多個子過程,把多個研究物件分別隔離作為單個物體來研究,或者將幾個物件作為整體來研究。

  5、有一個問題使我特鬧心,就是有些題老師一講我就明白,等自己做的時候就不會了,這可怎麼辦啊?

  對於知識的學習分為不同的層次,通常分為知道、理解、應用、評價這四個層次。你說的“明白”那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可能沒有理解或者沒有達到應用和評價的層次。而高考題對知識點的要求是達到理解和靈活應用的層次。例如僅記住力做功的公式是不行的,你還必須理解這個公式中的力必須是作用在物體上的恆力,當是變力的時候就不能應用這個公式求解變力做功了,對於公式中的位移應該是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移,公式中的夾角應該是力的正方向和位移正方向間的夾角。你不會獨立做題的原因也可能是沒有掌握一些解決試題方面的程式性知識,或者對於處理這些問題所需要的知識不能以模組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或者是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等。

  6、我們馬上要進行力學的複習了,高考對要求考查的力學知識點有哪些?針對不同的知識點要掌握到何種程度?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指揮棒,也是高三複習的綱領性檔案,《考試大綱》中有明確的知識點的要求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對本輯設計的力學內容,Ⅱ類要求的知識點主要有:速度和加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影象;力的合成和分解;共點力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牛頓定律的應用;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拋體運動;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等.Ⅱ類要求是指對所列知識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絡,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並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與課程標準中"理解"和"應用"相當。除Ⅱ類要求的知識點之外都屬於Ⅰ類要求的知識,Ⅰ類要求是指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與課程標準中的"瞭解"和"認識"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