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的解答方法

  高考語文會有現代文閱讀,學生想要獲得高分,最好掌握一些的答題方法,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方法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方法

  一、注意詞語和句子表達

  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絡,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絡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理清複雜句子的結構關係,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斷句子正誤,要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遊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定錯部分定語或狀語***複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

  ***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新增定語或狀語,刪: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

  ***2***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於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二、認真審題,準備把握各種資訊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幹,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幹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資訊。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題幹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定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幹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

  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資訊,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三、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從容作答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幹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高考語文的文言文答題體技巧

  【文言實詞題】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答題技巧: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絡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係。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資訊篩選題】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讚譽的話可考慮。

  【性格表現題】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幹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麼性格。

  【內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蹟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絡全文。

  高考的文言文常見誤區

  1誤區一:不辨感情色彩

  例1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晉書·皇甫謐傳》***

  誤譯:於是他不做官,沉湎於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正譯:於是他不做官,沉醉於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分析與對策:譯句將“耽玩”的褒揚色彩誤譯成了貶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愛好、玩味,應譯為“沉醉”“潛心玩味”之義。

  考生誤解詞語的感情色彩,原因在於受到先入為主的思維影響,從而容易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詞,想當然地進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將其解釋為“耽擱”,從負面的角度進行理解,誤譯為“沉湎”。

  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對待一些前後有矛盾的詞、有疑義的詞,應該“瞻前顧後”,核實自己的初始判斷是否正確。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後文有“忘寢與食”一句,對此句不難理解為“廢寢忘食”之意;並且這句和上句是並列關係而非轉折關係,故此“耽玩”一詞應與“廢寢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應譯為正面的意思“沉醉”。

  2誤區二:詞類活用分析錯誤

  例2***2010年天津卷***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

  誤譯:後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兒的衣服,袖子裡的那把刀也向著池塘呼喚魚兒。

  正譯:後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裡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分析與對策:句中的第一個“衣”,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穿”;“袖”,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袖子裡藏著”。一般情況下,“名詞+名詞”的結構,第一個名詞往往活用為動詞。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藉助複習資料熟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類別,並能通過對活用特徵的識記、比較,結合語境進行正確翻譯。如,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可譯為“認為……”“以……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2翻譯語句的前提是讀懂文章大意,而我們檢驗自己翻譯正誤的方法,就是將譯文放到文段中去檢驗,使自己的翻譯符合語境,合情合理。

  3誤區三:漏譯省略成分

  例3***2007年廣東卷***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

  誤譯: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正譯:***狐狸***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分析與對策:句中漏譯了省略主語“狐狸”。原文中雖然省略了主語,但為使文意通順、明瞭,翻譯時要將省略的成分補上。這也是考試中的一點要求。另外,有些通過直譯無法使文意貫通的地方,如“滿紙都是”,也應適當“增詞”,即加上使文句連貫的詞語。

  考生漏譯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通讀整個句子或與譯句有關聯的前後句,沒有形成整體語境意識,只是“就詞譯詞”,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傳達出來。這種毛病輕則影響到考生對個別詞的判斷和翻譯,重則影響到考生對整個句子的理解。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考生應注意樹立較強的語境意識,閱讀時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翻譯一個句子時,不能偷懶,只滿足於讀單一的那個要求翻譯的句子,還應適當“瞻前顧後”地照顧語境。

  2、翻譯出一個句子之後,不要急著做下一題,而要回顧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看看有沒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語、賓語等。

  誤區一:混淆古今異義

  例1***2010年安徽卷***時既與樑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誤譯:當時已經與樑國互通友好,揹著行囊送禮的,官方贈送的、私人遺留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譯:當時已經與樑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與對策:句中的“行李”,古義為“使者”;今義是“出行時帶的箱子、包裹”等。“遺”的古義為“贈予贈送的東西”,今義為“遺失、遺漏、遺留”等。

  考生以今義釋古義,原因是不明古義,不知古今詞義不同。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積累古今異義詞。一是藉助教材註釋識記古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二是藉助成語識記古義,如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這個古義;三是藉助複習資料上的《古今異義詞簡表》識記古義。

  2、翻譯一個詞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個詞的古義,除此之外還要檢驗這個古義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與上下文是否相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