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複習題目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的複習除了得迴歸課本鞏固好基礎知識以外,還需要通過題目加強練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文言文複習題目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李斯論 ***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於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於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於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後人,而彼宴然①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於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於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於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遊宦,而李斯諫逐客②,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後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註釋]①宴然:安閒的樣子。②諫逐客:秦始皇曾釋出逐客令,驅逐六國來到秦國做官的人,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提出了反對意見。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中:符合

  B.滅三代法而尚督責尚:崇尚

  C.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勸:鼓勵

  D.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易:交換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因秦國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

  B.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

  C.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不亦遠乎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

  B.而大體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

  D.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

  12.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認為李斯以荀卿之學輔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亂,作者則認為李斯是完全捨棄了荀子的說學,李斯的做法只不過是追隨時勢罷了。

  B.作者由論李斯事秦進而泛論人臣事君的問題,強調為臣者對於國君的“悖謬無義”之政,不應為自身的富貴而阿附甚至助長之。

  C.此文主旨在於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論的不可“趨時”,“中侈君張吾之寵”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D.文章開門見山,擺出蘇軾的觀點,然後通過對秦國發展歷史的分析,駁斥了蘇說的謬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論證嚴密,逐層深入,是一篇典範的史論。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

  譯文:

  ***2***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於吾君,而不吾罪也

  譯文:

  ***3***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

  譯文: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題。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於腐壞漸盡泯滅而已。而眾人之中,有聖賢者,固亦生且死於其間,而獨異於草木鳥獸眾人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也。其所以為聖賢者,修之於身,施之於事,見之於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於身者,無所不獲;施於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見於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施於事矣,不見於言可也。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皆能言之士哉?修於身矣,而不施於事,不見於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語者矣。若顏回者,在陋巷曲肱飢臥而已,其群居則默然終日如愚人。然自當時群弟子皆推尊之,以為不敢望而及。而後世更百千歲,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於事,況於言乎?

  予讀班固藝文志,唐四庫書目,見其所列,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之士,多者至百餘篇,少者猶三四十篇,其人不可勝數;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予竊悲其人,文章麗矣,言語工矣,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也。方其用心與力之勞,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①,而忽然以死者,雖有遲有速,而卒與三者同歸於泯滅,夫言之不可恃也。蓋如此。今之學者,莫不慕古聖賢之不朽,而勤一世以盡心於文字間者,皆可悲也!

  東陽徐生,少從予學為文章,稍稍見稱於人。既去,而與群士試於禮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辭日進,如水湧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於其歸,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 ***選自《居士集》***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逾遠而彌存也 彌:久長

  B.不見於言可也 言:著作

  C.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 榮華:茂盛

  D.稍稍見稱於人 稍稍:漸漸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一歸於腐壞漸盡泯滅而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而散亡磨滅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13.對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修於身者,無所不獲:只要修於身,就能施於事,見於言。

  B.施於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個人功業,往往受社會環境條件的限制。

  C.見於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傳世,往往受到個人天賦能力的限制。

  D.今之學者,……皆可悲也:以竭盡文辭技藝求不朽,悲哀在於其捨本逐末。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感慨於當時學者“立言傳世以求不朽”的世風,強調了“修身為本,精神不朽”觀點,具有振聾發聵的警示作用。

  B.顏回無甚功和言,竟然受當世和後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為例,有力地說明了君子務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來比工麗文辭,意在說明立言是不能傳世永存的,盡心於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長,增添了勸誡的力量,更激勵人自省自醒。

  15.完成下面兩題。***8分***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於事,況於言乎?

  譯: 。

  ②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於其歸,告以是言。

  譯: 。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自予初識貞甫,時貞甫年甚少,讀書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時時過內家相從也。予嘗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共居,日遊虎山、西崦上下諸山,觀太湖七十二峰之勝。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吳淞江上,界崑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於此。貞甫是以益親善,以文字往來無虛日。以予之窮於世,貞甫獨相信,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

  蓋予屏居江海之濱,二十年間,死喪憂患,顛倒狼狽,世人之所嗤笑,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於心,以與之上下。至於一時富貴翕嚇,眾所觀駭,而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當不遇時,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於心,予何以得此於貞甫耶?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

  貞甫之為人伉厲,喜自修飾。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嘗假以詞色。遇事激昂,僵仆無所避。尤好觀古書,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宮。所至掃地焚香,圖書充幾。聞人有書,多方求之,手自抄寫,至數百卷。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於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於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數年,而為書益勤。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無事,每過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及貞甫沒而予復往,又經兵燹之後,獨徘徊無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嘆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銘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於斯!

  ***歸有光《沈貞甫墓誌銘》***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以予之窮於世窮:貧窮

  B.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於心了:全然

  C.而貞甫不予易也易:輕易

  D.予甚畏其志畏:畏懼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志之勤而止於斯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B.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

  1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 B.以予之窮於世,貞甫獨相信

  C.為人伉厲,喜自修飾 D.又經兵燹之後,獨徘徊無所之

  14.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歸有光,明代後期散文家,他繼承了西漢和唐宋散文的優良傳統,反對當時浮飾雕琢的文風。本文和《項脊軒志》都顯得文筆質樸簡潔,情感真摯動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貞甫的交誼為線索,簡要記敘兩人從初識到交厚的過程,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為人和為學。最後簡介其卒年,並以銘文作結。

  C.文章在平實質樸的記敘中,揭示了貞甫為人耿直,交友誠篤,鄙棄趨炎附勢,抵制浮躁學風的性格特點。這正是平凡讀書人的不平凡之處。

  D.本文記敘和抒情緊密結合:自己狼狽不堪卻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慟;畏其志,憂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論文,今獨處寂寞,不能不嘆;最後贊其勤學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