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孝親敬老的事蹟及相關作文

  下面是小學生孝親敬老的事蹟以及相關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陶星

  攜母讀書盡孝心 陶星***湖南省***,男,18歲,岳陽縣農村中學生。不久前,陶星光榮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 前些年陶星的父親患病去世,14歲的陶星和17歲的姐姐以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並償還債務,特別是照顧痴呆聾啞、精神失常、患有嚴重癲癇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母親。2006年9月,深懷孝敬和感恩之心的陶星將母親帶到縣裡,攜母讀書。他學習刻苦,學業精益求精,同時還要精心照顧母親。

  他每天要做飯,一日三餐給母親餵飯、服侍大小便、洗澡、洗尿溼的衣褲。母親經常往外亂跑,有時走失,陶星要到處尋找。尤其是母親時常犯病,在地上打滾、毀壞傢俱、亂叫打人。陶星仍以慈孝之心,忍受著母親的狂躁,細心照料,守護著病殘的母親。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晚上11點才能睡覺,含辛茹苦,無怨無悔。由於生活困難,他經常省吃儉用。陶星崇高的道德品質被媒體廣泛傳播,受到社會推崇。他被評為岳陽市“十佳道德楷模”、“湖南省優秀共青團員”。

  劉國江

  人民公僕 道德模範 劉國江***吉林省***,男,44歲,長春市二道區國稅局幹部。 劉國江17歲參軍,軍營就在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地遼寧省撫順市郊區。從參軍轉業至今27年裡,他以雷鋒為榜樣,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用實際行動關愛著100多位孤寡老人。在部隊時,他經常去看望幫助孤寡老人,幫助有困難的老人,把他們當做父母孝敬。到地方工作後,劉國江始終如一地堅持孝敬老人。1996年3月,他把一位80歲生活陷入困境的老奶奶送到市益壽院,自己出錢供養,當時他的月薪只有700多元,每月為老奶奶支付供養費和醫療費500元左右。老人感激地說:“我撿了個好兒子。”從此,劉國江經常去益壽院看望老人們,照顧、護理生病老人,節假日給老人送食品、衣物和日用品,送老人去醫院治病。

  每逢夏季,他還找來大客車,拉上全院的老人們去看長春的城市美景,讓老人們感受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快樂。劉國江還資助了20多名貧困學生。20年來,劉國江的業餘時間基本上都花費在老人身上,他的工資收入很大一部分也都用在了孤寡老人身上。老人們送他錦旗,上面寫著:“人民的公僕,敬老的模範。”他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他的先進事蹟在全國廣為傳頌,曾被多家媒體報道。 希望這能幫助你!!

  相關孝親敬老的故事作文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從小就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長大,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也表現在我的言行舉止中。使我從小就懂得“孝敬雙親,尊敬老人”這個道理。下面就給大家講兩個我親身經歷的有關“孝親敬老”的故事吧!

  在我兩歲剛懂事的時候,記得每天晚上媽媽都給我洗個澡,但在給我洗澡前,媽媽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給奶奶倒一盆溫水,讓奶奶泡腳。我也好像懂得媽媽的意思,每到這時,我都靜靜地坐在那等著媽媽,等媽媽幹完這些事,然後再來給我洗澡。等給我洗完了澡,媽媽把我的洗澡水再連同奶奶的洗腳水一起倒掉,那時侯我不太會說什麼,但我能讀懂媽媽的意思,她是在以身作則給我看呢!大一點兒後,我能端動點水了,我就讓媽媽給我倒了一盆溫水,然後我等媽媽給奶奶端完水後,我就把這盆溫水端到了媽媽的腳下,媽媽既驚又喜地喊奶奶:“媽媽,媽媽你看哪,秀秀多懂事呀!”奶奶卻說:“這還不是你的功勞嗎?是你給孩子做的典範哦!”

  還有一次,爸爸媽媽買回來好多好吃的,全家人坐在一起要品嚐的時候,爸爸和我說了這樣一句話:“秀秀,記住,這些好吃的,只要有秀秀的,就要有奶奶的,不管是什麼,也不管奶奶吃不吃,都要先給奶奶,明白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然後爸爸又說:“那秀秀你來分配這些好吃的吧!”我拿起這些東西,奶奶一個,我一個,奶奶一個,我一個,最後還剩下一個,那怎麼分呀?怎麼辦呢?我想了想,然後把它分給了奶奶。這時,傳來爸爸媽媽的讚揚聲:“ 這才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噢!我做對了,原來爸爸媽媽讓我懂得的不光是如何分東西,而是讓我懂得如何孝敬雙親、老人。猛地,我一下子想起來,我光和奶奶分享好吃的了,爸爸媽媽還沒有呢!我趕緊從自己分得的那一小堆中,給爸媽又拿了一份,這時,全家人都樂了,奶奶說:“三歲看到老,這孩子以後肯定沒錯,一定是個孝順、有出息的好孩子!”爸爸媽媽也點頭稱是。他們這樣說我,我心裡當然是美滋滋的了。

  通過這兩件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凡事都要從我做起,只要自己做到了,才能影響他人。“孝親敬老”也是如此,如果爸爸媽媽不孝敬父母雙親,又怎麼來教育我呢?讓中華民族這一“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永遠繼承下去,讓中華大地遍地都盛開這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