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不過為什麼嬰兒會黃疸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

  1. 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洩能力缺陷;腸肝迴圈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2. 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迴圈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維生素E缺乏和低鋅血癥等。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徵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缺乏、Gilbert綜合徵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綜合徵家族性暫時性新生兒黃疸、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21-三體綜合徵等。

  3膽汁排洩障礙

  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Dubin-Johnson綜合徵先天性非溶血性結合膽紅素增高症等。

  嬰兒黃疸的護理

  1、注意寶寶大便顏色

  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這是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由膽管到腸道後排洩,糞便因此帶有顏色,但當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則會造成肝臟受損,這時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時進行手術,才使膽道暢通或另外造新的膽道來改善。

  2、時刻觀察寶寶黃疸情況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面板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就要注意了。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多讓寶寶接觸自然光照

  寶寶出院回家之後,儘量不要讓家裡太暗,窗簾不要都拉得太嚴實,白天寶寶接近窗戶旁邊的自然光,電燈開不開都沒關係,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在醫院時,寶寶黃疸指數超過15mg/dL,醫院會照光,讓膽紅素由於光化的反應,而使結構改變,變成不會傷害到腦部的結構而代謝。回家後繼續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裡任何波長都有,照光或多或少會有些幫助。而且家中太暗對寶寶吸收維他命D有影響,但不要讓寶寶直接晒到太陽,怕會晒傷,而且也怕紫外線帶來傷害。

  4、最好勤餵母乳

  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不知道寶寶是否餵食充足的媽媽,可以觀察尿尿的次數,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寶寶體重持續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夠。但還是要觀察寶寶後面的情形變化,如果黃疸退了又升高就絕對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黃疸的問題

  1、絕大多數寶寶會在生後早期出現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對寶寶的不良影響很小;

  2、病理性黃疸:黃疸只是疾病臨床表現中的冰山一角。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有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如核黃疸後遺症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或牙釉質發育不良等,影響生長髮育及智力發育。因此,在少數情況下,黃疸有可能導致寶寶不良結局,這絕非危言聳聽;

  3、如何判斷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黃疸?產科每天都有兒科醫生查房,會給您合理的建議;

  4、在家裡如何判斷寶寶的黃疸是否為病理性黃疸?

  從產科出院,回到溫馨的家之後,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寶寶黃疸的變化黃疸的程度,黃疸持續的時間、吃奶的情況、大小便情況、哭鬧的情況、有無嗜睡、煩躁不安、頻繁嘔吐、腹脹、面板出血點、抽搐、等…,及早發現異常並儘早抱回兒科檢查。

  建議:寶寶出院後3天內,可抱回兒科門診常規檢查。

  5、經常聽到家長說:小孩子的黃疸自己會退,不要去管它。真的嗎?生理性黃疸會逐漸減輕直至消退。但病理性黃疸如新生兒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兒敗血症、鉅細胞病毒感染、膽道發育畸形等,如果不積極處理原發疾病,黃疸很有可能越來越嚴重或遷延不退,對這一類黃疸,不能等待其自行消退,需要給予退黃治療;

  6、寶寶本來黃疸程度不重,如果短時間內突然出現黃疸明顯加深;還有些寶寶黃疸消退以後,又重新出現黃疸,這兩種情況都提示寶寶出現了病理性黃疸,需要立即帶寶寶去兒科看病,針對黃疸及原發病給予相應治療。

  7、有些家長會抱著寶寶晒太陽,認為晒太陽會幫助寶寶退黃。當然,太陽光直接照射寶寶面板對退黃有一定作用,但大面積裸露面板進行日光浴有可能導致寶寶面板紫外線灼傷和受涼感冒,而且退黃作用有限,因此不主張通過晒太陽來退黃。對寶寶而言,退黃治療最有效、最安全、最經濟的方法是藍光光療退黃;

  8、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1母乳餵養量不足所導致的黃疸:常出現在生後1周以內,由於母乳餵養量不足、寶寶排便延遲所致,增加母乳餵養量及餵養次數可以讓情況得到緩解;

  2母乳性黃疸:表現為母乳餵養的嬰兒生後3個月內仍有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完全停餵母乳2-3天后,黃疸可明顯減輕。但母乳性黃疸為排他性診斷,其診斷需要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母乳性黃疸有可能導致較高程度的黃疸,也需要嚴密監測黃疸水平,必要時行退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