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是歷史的一部分,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典故的成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典故的成語篇一:不可救藥

  西周後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不斷搜刮錢財,發動戰爭,壓迫百姓和奴隸。周厲王即位後,對百姓和奴隸的剝削壓迫更重。他貪財好利,獨佔山林川澤,不許百姓打獵、砍柴、捕魚,還派人監視他們的言行,誰議論他,他就把誰殺死。人民忍無可忍,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周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穩固。

  眼看周王朝政權搖搖欲墜,關心國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極力勸諫周厲王改變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國家。可是周厲王不聽,一些權臣也嘲笑凡伯,說他昏庸無能,不識時務。

  凡伯非常氣憤,揮筆寫了一首長詩,表達自己焦急的心情。這首詩很長,其中有一節是這樣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這樣盲目快樂。老夫我一片誠意,小子們卻是驕傲自得。我進諫的並非老昏之言,你們反倒拿來取笑戲謔。你們的氣焰熾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這首詩的內容,是勸說周厲王千萬別把憂患當做兒戲,應趁它還沒有全面爆發的時候盡力防止它。若是憂患越積越多,就像病重一樣無法治癒了。後來的勢態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國都的平民和奴隸們拿起武器,衝進王宮,周厲王倉皇逃走。西周從此衰落下去,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

  後來,人們就用“不可救藥”來形容病情已經嚴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有典故的成語篇二:安步當車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隱士名叫顏斶***chù***。齊宣王聽說他很有名,就召見了他。

  顏斶進宮後,齊宣王傲慢地說:“顏斶,你過來!”顏斶不卑不亢地對齊宣王說:“大王,你過來!”齊宣王很不高興,旁邊的大臣也都責怪顏斶。顏斶便說:“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的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地問他:“到底是大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下令:誰敢在距離高士柳下惠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格殺勿論!另外還懸賞: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兩萬兩。由此可見,一個活著的大王的頭,還抵不上一個死去的士人墳墓呢。”

  齊宣王覺得自己理虧了,便請求做顏斶的學生,並說:“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車,妻子兒女可以穿上華美的服裝。”顏斶毫不動心,堅決辭謝:“我還是希望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兒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慢慢地走路,就當是坐車一樣;不犯罪過,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貴。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啊!”顏斶說罷,告辭而去。

  後來,人們就以“安步當車”表示不乘車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於現狀,不求顯貴。安,安詳,不慌不忙;步,步行。

  有典故的成語篇三: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裡,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開啟的盒子裡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裡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看過有典故的成語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