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成語典故大全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的固定短語,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乘風破浪

  南北朝時,有個年青人名叫宗愨[què],字元幹。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劍弄棒,練拳習武,年紀不大,武藝卻十分高強。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結婚的日子,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正當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夥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裡搶劫起來。有個家僕去庫房拿東西,發現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一時間,客廳裡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

  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盜賊見勢不妙,丟下搶得的財物,趕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了,紛紛稱讚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將來長大後幹什麼?他昂起頭,大聲地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幹一番偉大的事業。”

  果然,幾年以後,當林邑王范陽邁侵擾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粟城裡林邑王的守將範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

  宗愨設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個落花流水。

  就這樣,宗愨果然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功,被封為洮陽候。實現了他少年時的志向。

  篇二: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

  “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

  “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

  “現在朝廷裡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篇三: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篇四:雙管齊下

  唐朝的張璪*** zǎo***,官拜員外郎。曾被貶為衡州司馬。後來,又被調為忠州司馬,在官場上很不得志。但是,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的松樹,令人稱絕。

  他畫松樹時,總是雙手各握一支毛筆。他用一支筆畫新枝,另一支筆畫枯枝。

  用兩支筆畫出來的松樹,不論是新枝還是枯枝,都勢凌風雨,氣傲煙霞。人們請教他作畫的方法,他說:“畫的形在於大自然,畫的神藏在你的心裡。”

  人們喜歡他的畫,紛紛上門求索。大家稱讚他的畫為“神品”。他繪畫的方式,則被稱為“雙管齊下”。

  篇五: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與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經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 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楊時同一起學習的遊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旽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眾望,終於學到老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遍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