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寫作技巧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寫作一直讓不少考生感到困難,那麼你想知道怎麼寫好申論寫作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學習。

  :抓準關鍵詞

  一、抓住要點提示詞

  在申論命題過程中,一般會圍繞著問題、影響、原因、對策這樣一些核心內容出題,考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敏感性,知道哪些詞表示問題,那些題提示原因,哪些詞代表對策。例如,問題的提示詞:“困境、弊端、尷尬、瓶頸、軟肋、不良現象、不足之處。”影響的提示詞:“意義、價值、作用、有利於、有助於、不利於。”原因的提示詞:“因素、要素、由……引起、由……導致、因為……所以……”對策的提示詞:“建議、要求、措施、務必、希望、應該”等。這些詞的作用在於只要有提示詞出現,我們就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問題、原因、影響、對策等答案要點出現了。

  【例題】大力度的撤併“麻雀校”和集中辦學使當地農村教育出現新亮點,如:顯著擴大了學校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優質資源,教育質量有了保證,特別是寄宿制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的積極作用突出。但這個“撤點並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廣過程中,一系列“尷尬”也逐漸暴露出來。課題組在陝南調查時發現,撤點並校後,六七歲的孩子為了上學,每天都要走幾十裡山路,每天在路上耗費的時間最多超過4個小時。有的地方寄宿制學校建設滯後,學生食宿條件較差,生活費用超出當地群眾承受能力,增加了農民負擔,有的地方對佈局調整後的學校處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資源的浪費和流失等。教育部在回覆部分網友反映的佈局調整導致部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時指出:今後農村小學佈局調整要按照實事求是、穩步推進、方便就學的原則實施,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的調整,要在保證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進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須保留必要的小學和教學點,防止因過度調整造成學生失學、輟學和上學難問題。這個回覆被輿論解讀為國家叫停“強行撤併”。

  材料的內容很多,讀起來彷彿不知道都講到了什麼,但用我們的要點提示詞就會發現,亮點提示有成績出現,尷尬提示有問題出現,要按照原則進行提示對策。這樣一來,主要內容就一目瞭然了。

  二、善於運用標誌性詞彙

  所謂標誌性詞彙,是提示我們有重點內容出現,雖然重點並不意味著是答案,但可以提升我們的閱讀速度,提高我們的閱讀質量。標誌性詞彙分成三類,第一類為引出觀點的詞:“XX認為……、XX強調……、XX主張……、XX指出……、XX表示……、XX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重點關注領導人的觀點。第二類是表示重點的詞:“但是、但、然而、儘管如此、雖然;並且、還、另外;關鍵是……、本質上……、主要是……”這一類中具體包括轉折性的詞,轉折詞出現的時候重點看轉折以後的內容,並列性詞語出現的時候在提示我們要點還沒有寫完,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最後一類是進行總結的詞彙:“總之、一言以蔽之、總而言之、綜上所述、***由此***可見、總體看來、因此、所以”。只要這類詞出現,即便前面的內容沒看懂,只要抓住進行總結的詞就可以瞭解這一段的主要內容了。

  【例題】2010年7月16日,國務院召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依法普查、科學普查、客觀摸清人口資訊。全面把握基本國情,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在這一段材料中,我們會發現有引出觀點的詞,是領導人,所以他的話要引起重視,在他強調的內容中核心思想在表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學會了標誌性的詞彙,在閱讀過程中同樣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申論“微分”

  一、邏輯分

  邏輯正確即可得分,邏輯混亂或錯誤均不得分。邏輯分其實很容易得到,綜合分析只需按照提出觀點、分析觀點、落實觀點作答,即可得分。貫徹執行題,不同的公文有邏輯不同,需要分析關鍵要素的出作答思路。在審題中,審清楚文種、目的、身份、背景、語言要求、格式要求、特殊要求,並對這些關鍵詞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公文的作答思路邏輯。

  二、格式分

  申論作答的一般格式為開頭空兩格,一字佔一格,標點佔一格。一般不會扣格式分,而在貫徹執行題中,有些情況會設定2——3分的格式分,格式正確即可得分,格式錯誤便失掉格式分。公文、應用問的完整格式包含五要素: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日期。不同的公文種類格式也會有差異,考生需要掌握不同的公文種類,掌握其邏輯與格式。

  三、卷面分

  考生在作答時應當嚴格保證卷面的乾淨整潔,不要塗改、刪改。出現了錯別字需要改正,因為錯別字也會扣分,只是改正的方式方法應當還是以卷面整潔為前提,可以劃橫線或斜線刪除,也可以打括號表示刪錯。基本原則是儘量使卷面乾淨整潔,字跡工整美觀。考生平時可以多練字,養成良好的作答習慣。

  :精彩結尾

  結尾技巧之一:言簡意賅,總結全篇

  用簡潔的文字、生動的語言,有力地總結全文主旨。強調指出,在某一領域或某一工作中,重點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或深遠意義。

  示例:

  資源改革是應對資源危機和產業升級潮流的必然選擇。推進煤炭資源整合重組,堅持以煤補林、以黑補綠,讓黑色的礦山重新披滿蒼翠的綠衣,必將讓華夏大地呈現一派勃勃的生機!

  結尾結構為:總結意義——重申對策——高亢抒情。

  結尾技巧之二:前後呼應,點題深化

  結尾扣題,呼應上文,強調開篇與正文主體所提出的問題,為何必須解決與怎樣解決,概括解決的意義和能夠產生的影響、效果,緊扣政策背景、聯絡本地或本職實際,目光深遠,視野開闊,深化對全文主題的闡釋與論述。

  示例: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敬畏群眾並親近群眾,是我們處理複雜問題的根本,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力量來源。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於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沒有一種執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貴持久。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堅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我們一定能以更加堅強的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化解危機和矛盾,贏得群眾信任,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的新局面。

  結尾結構為:重申論點——排比昇華——展望未來。

  結尾技巧之三:展望未來,抒情倡議

  以堅定有力的語氣指明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政策走向,問題必然解決、情況必然改善的趨勢與前景,描繪藍圖,闡述事物能夠在經濟社會和群眾心理等各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以感嘆句、陳述句、設問句等抒發感情,發出倡議,呼籲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公眾或幹部個人遵循政策方向、響應改革號召,支援政府工作,自覺履行責任和義務等。

  示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是如此,樹更益人。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人類之肺的衛士。呵護森林健康,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健康。過去我們向這隻肺索取良多,今後要用生態文明的意識和舉措給予它更多的呵護,讓地球之肺永葆活力,努力建設森林資源強國,讓人民世世代代健康生活在這片美好家園!

  結尾結構為:引用詩詞——推物及人——類比昇華。

  結尾技巧之四:引用名言,烘托境界

  引用黨和國家領導人或專家學者、經典名著中的權威論述,聯絡本文主題進行闡釋論述,借題發揮,有引有闡,開掘文章的內涵思想,提升全文的理論層次,展現政策、道義高度與人文情懷,烘托文章的立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