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得高分的原則

  申論科目,一直以來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考生的最高分就低於行測,想要高分該怎麼做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完善格式,注意體例

  在作答問題中,很多考生喜歡重複題幹。比如問“王景治河後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很多同學在答題中就直接先把題幹抄上去,這樣做實際上只會浪費格子,而沒有額外的分值。在答題的過程中注意刪去那些修飾語,留下最關鍵的部分。在作答題幹中如果提到了“歸納”,要求中如果提到了“條理”,就說明該題對答案的邏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考生在閱讀材料的時候注意使用分類方法去理解材料的邏輯,只有把材料看透,才能依據材料的邏輯為答案進行分類,使整個答案顯得更清晰。

  第二,規範語言,注意高度

  在申論的語言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語言。因此在作文的提高中,最重要的是寫出來再來看自己寫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要知道想到和寫出來是兩回事,學寶雲課堂老師在授課中很多學生都會有疑問:“會寫作文,但是寫出來的文章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自己寫的感覺像是初中生的作文似的。”其實這恰恰說明了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提高。因此在之後的練習中,需要先寫,寫完之後去修改文章,這樣才是進步的最好方法。

  第三,牢記身份,作答問題

  申論在大綱中的要求是考察考生從事機關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說申論考試其實是在考大家的工作能力。這就要求考生在答題中不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而更應該把自己當成公職人員在處理公務。所以在作答問題的時候要站在公務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達到預期的分數。在對策題和公文題的題幹中,往往有對考生的身份限制,這時候考生就更應該進行身份轉換,站在要求的身份上思考問題,考慮下該身份的職責,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

  當然想要把握好給定身份的職責,需要考生們做的還有很多。第一,需要熟讀國家政策。國家政策中提到的發展重點不僅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也是申論的考試重點。在政策中會有一些表現、原因、對策的描述,這不僅能為申論考試把握方向,更能為申論作文的寫作提供素材。第二,需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政策檔案中提供了對策的備考方向,但是在對策題中,更需要考生針對問題去提出對策。做到有針對性、可行性,才更符合申論的要求。

  另外,注意梳理材料的邏輯,申論材料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是有一定邏輯可言的,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的練習中習慣去歸納材料大意,把所有的材料意思歸納出來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提煉出材料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這個具體問題屬於五位一體中哪個領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進行昇華,突出寫作高度。

  對申論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位考生做的還有很多,但其根本上不能脫離材料進行發揮,要更好的遵循“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的原則。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建議各位考生在備考中,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堅持踏實的態度,運用科學的方法展開國考申論的複習,那麼勝利將會不遠!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的開頭

  一是引言式開頭

  引言式開頭是建立在時間式和空間式開頭的基礎上,只要在兩種開頭之前加入適當的名言警句即可,如下文所示:

  文化強,則國強;文化自信,則國自信;文化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德國歌德學院遍佈全球,宣傳自己價值觀,打造了文化自信。然而,孔子學院努力推廣“愚公移山”“孔融讓梨”等傳統故事並沒有讓這張“中國圓桌”產生文化的共鳴。究其原因,是我國的文化政策沒有及時轉型,因此,使中國認知從經濟發展到文化認可,必須推進文化政策轉型,才能使文化走得更遠、更好。

  二是設問式開頭

  設問式開頭是在前面三種開頭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自問自答。這個問句加在問題或者是分析問題的後面比較合適,具體如下文所示:

  在闡述中國夢時說:中國夢是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共享與國家時代一起進步發展的機會。我們孔子學院廣大志願者也懷有一個“中國夢”--將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國文化撒播在一個個學堂。然而,實現這一夢想困難重重,由於缺乏專職化隊伍,國家財政投入不足等問題,築夢道路依然任重道遠。道雖邇,不行不至,如何實現文化強國之夢?關鍵在於推進政策轉型,來改善中西文化交流,共享夢想成真。

  三是時間式開頭

  時間式開頭是以時間為軸,從過去寫到現在,在對現在的分析,最後引出總論點。如下文所示:

  文化交流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一千多年前,玄奘的取經給中國社會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加深了中印兩國人民文化的瞭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壯舉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對衝與摩擦起電。然而,現在我國對話交流中沒有自己的專職隊伍,國內教育發展也不平衡,這些阻礙了廣大志願者將悠久魅力的中國文化撒播在一個個學堂的夢想的實現。因此,為讓孔子學院這一和平友善的種子在世界紮根發芽開花,必須推進文化政策轉型,來建設新絲綢之路。

  四是空間式開頭

  空間式開頭是以空間為軸,從國外寫到國內,在對國內的現象進行分析,最後引出總論點。如下文所示:

  美國商人將富有中國特色元素的“熊貓”“功夫”成功融入家喻戶曉的電影《功夫熊貓》之中,不僅獲得了鉅額利潤,同時悄悄的輸送了自己的價值觀,提升了本國的文化軟實力。然而,我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因缺乏強有力的對外文化發展政策支援,中國的形象於外界依然遙遠而神祕,距離文化認可任重而道遠。因此,為使國外感覺中國“挺文化、挺哲學”,必須推進文化政策轉型,來建設新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