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優秀範文

  想要寫好公務員考試申論的作文,就要多閱讀優秀範文,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供考生參考閱讀。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關愛留守兒童

  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兒童“祖國的花朵”普遍面臨著“爸爸媽媽去哪兒了”的困惑,缺乏監護和關愛,很多留守兒童身體羸弱、性格孤僻、學業荒廢。這些難題刻不容緩,戕害著新生代的健康成長,阻礙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壓縮著未來中國的發展空間。加強對留守兒童權益的保護,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需要探索多方協作的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機制。

  家庭情感是破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基礎。羅曼羅蘭曾說過:“誰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陰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組織中的星雲,方在醞釀的宇宙。”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拍打著鄉村封閉的堤壩,年輕力壯的農民帶著新生的憧憬背井離鄉去尋找謀生的天地和致富的機會,把鄉村的陰影留給了孱弱的孩兒,千百年來看似堅固的家庭開始鬆了鐵箍散了框架。撕裂的是家庭,流血的是親情,疼痛的是心靈。進城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溝通,讓孩子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讓生活有“奔頭”!

  學校教育是破解農村留守兒童的關鍵。傳統文化流逝破敗的背景之下,學校教育是農村文化的重要陣地。教育好留守兒童,這不僅需要從物質上給予他們一定關懷,還需要大量熱愛學生、樂於奉獻的良師從精神上給他們予引導。當前,雖然鄉村教師在工作日勤勤懇懇,答疑解惑,見證孩子的點滴進步。但是在週末、節假日,留守家庭的老人無暇顧及孩子,放任孩子,再加上兒童普遍對網路遊戲迷戀,但是留守孩子心理問題就又反覆出現。以趣味性的文化活動調動學生自主性,提升學生的素養,依託學校的平臺,讓孩子們共同成長!

  城鄉一體化是破解農村留守兒童謎題的根本。農村“三留守”問題本質上是人口的城鎮化不到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是跨區域的、離土離鄉的轉移;隻身在外的青壯年難以在工作地妥善解決住房、子女就業問題,客觀上成農村留守兒童,在監護人缺失的情況下,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偏差在所難免。因此,一方面,政府必須儘快改革與戶籍相關聯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各種制度,減少農民進城的“遷移成本”,同時制定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設施,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農村是有價值的,農民是有尊嚴的,農業是有前途的。關愛留守兒童,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是一項艱難而長久的事業,希望家庭作為一個溫馨的情感港灣、學校作為一個熱情的成長平臺,政府作為一個博大的保護傘;三者協力以實際行動來關懷留守兒童。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崇尚公德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社會公德匱乏不僅影響城市文明建設,還將影響社會的和諧景象。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由此帶來了精神文化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在此過程中,某些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存在以及不同階層利益的懸殊落差,導致很多人心理失衡,做了有損公德的事、損害別人利益還理直氣壯,極大影響了城市文明建設。為此,我們倡導人人崇尚公德,全面推進城市文明建設。

  崇尚公德,提升城市文明,需要強化法律制度的約束性。法律法規是對弱自律性行為的一種約束,同時又是對善行者的激勵。這方面,美麗的花園城市一新加坡就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典範:通過一段時間制度化的約束,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就會逐漸形成,遵守社會公德就會變為自覺的習慣。因此,要形成、發展和鞏固良好的道德風尚,必須以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政管理制度作為保障,把公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社會管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德的發展。

  崇尚公德,提升城市文明,需要發揮媒體作用,調動輿論力量。新聞輿論對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具有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大眾傳媒應充分發揮教育和監督功能,利用傳媒信度和效率高的優勢,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使公德規範深人人心,變為人們自覺的意識和行動,通過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公交車上的城市頻道,以及網路等現代手段,進行正面的社會公德教育,起積極的導向作用。通過輿論的力量淨化社會空氣、昇華人心、扶正祛邪、弘揚正氣。

  崇尚公德,提升城市文明,需要對社會成員進行正確的倫理觀念教育。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念不利於正確的社會公德的形成。因此,我們要把那些正確的倫理觀念,以各種形式向社會成員進行滲透,讓這些觀念在成員思想中紮根,不再像過去那樣,“獨親其親”,而變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而為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公德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只有充分利用法制法規的強制性及權威性,運用輿論力量,同時強化社會成員的倫理觀念教育,才能使我國的公德建設更上一層樓,推動城市文明建設,實現建立社會和諧景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