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知識的應用

  專案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組織、管理、經濟、技術、法律、模式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要如何有效應用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 專案的人力資源管理

  整個專案組由專案管理辦公室對專案進行管理。主要包括專案經理組成員以及甲方專案管理人員。

  下設上線組、技術組、業務組。

  上線組主要負責對生產環境問題的協調、反饋,保證生產環境穩定執行。

  技術組劃分為:系統設計組、系統運維組、應用支援組、應用優化組。

  系統設計組主要負責系統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工作。

  系統運維組主要負責生產環境問題的分析、處理。

  系統優化組主要負責對使用者提高的優化建議進行分析、統計並安排修改計劃。

  開發組又劃分為開發一組、開發二組。根據功能模組劃分開發內容。兩組並行協調展開工作。

  業務組人員主要由甲方人員組成。下分為:測試組、業務支援組。

  業務支援組人員均由甲方的一線資深業務人員組成。負責完成日常的需求調研,協助需求分析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需求確認環節。

  測試組劃分為:業務測試組、效能測試組。

  業務測試組也是由甲方的一線業務人員組成。負責完成日常的業務驗證測試,以確認系統功能滿足實際業務需要。

  效能測試組則由乙方的技術測試人員組成。主要把系統在壓力環境下的工作情況作為工作重點。

  由於專案進展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工作模式。因此,專案組織結構雖然可能隨著專案組的實際需要進行人員調整,但總體結構將在專案生命期中持續存在,以推動專案進展。

  2. 專案的溝通管理

  一般而言,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溝通管理體系中,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溝通計劃編制、資訊分發、績效報告和管理收尾。溝通計劃決定專案干係人的資訊溝通需求:誰需要什麼資訊,什麼時候需要,怎樣獲得。資訊釋出使需要的資訊及時傳送給專案干係人。績效報告收集和傳播執行資訊,包括狀況報告、進度報告和預測。專案或專案階段在達到目標或因故終止後,需要進行收尾,管理收尾包含專案結果文件的形成,包括專案記錄收集、對符合最終規範的保證、對專案的效果***成功或教訓***進行的分析以及這些資訊的存檔***以備將來利用***。

  在編制專案溝通計劃時,最重要的是理解組織結構和做好專案干係人分析。專案經理所在的組織結構通常對溝通需求有較大影響,比如組織要求專案經理定期向專案管理部門做進展分析報告,那麼溝通計劃中就必須包含這條。專案干係人的利益要受到專案成敗的影響,因此他們的需求必須予以考慮。最典型也最重要的專案干係人是客戶,而專案組成員、專案經理以及他的上司也是較重要的專案干係人。所有這些人員各自需要什麼資訊、在每個階段要求的資訊是否不同、資訊傳遞的方式上有什麼偏好,都是需要細緻分析的。比如有的客戶希望每週提交進度報告,有的客戶除週報外還希望有電話交流,也有的客戶希望定期檢查專案成果,種種情形都要考慮到,分析後的結果要在溝通計劃中體現並能滿足不同人員的資訊需求,這樣建立起來的溝通體系才會全面、有效。

  本專案由於涉及的是一個使用者覆蓋面廣,業務邏輯負責的系統,而且專案組中甲方成員所佔比例較高***近40%主要是測試人員***,溝通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最初採用書面溝通方式,如各專案小組中使用的內部備忘錄,以及對客戶和非公司成員使用專案報告、日報、週報、報事帖、更改通知單、會議紀要等。隨著專案的進展,口頭溝通包括會議、評審、私人接觸、自由討論也增加進來。進一步提高了溝通的效率。成功的溝通管理使客戶很樂意與我們進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溝通,直接影響了專案質量的提高,對專案後期的實施和驗收非常有利。同時,使專案各方實現利益最大化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3.專案的質量管理

  專案過程中會出現並可能導致專案差錯的情況,主要是工作上的問題。問題管理是專案小組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保證專案實施成功的基礎。問題管理的重點在於解決問題或防止問題的惡化、統計問題防止同類問題的發生。在專案管理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出現在各個階段的問題被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應該在下一個專案階段開始之前得到妥善解決。

  這裡主要談一下專案組質量控制的方式、手段。由於專案存在兩個階段,當專案進展到第二階段時,問題就可具體劃分為:生產環境產生的問題、新需求開發產生的問題兩類。對此,專案組有一整套問題處理的流程,並將Mercury Quality Center工具用於質量管理過程中,實現對問題處理情況的實時監控。

  當生產環境出現問題時,首先會以《生產環境問題單》的形式出現,並在MQC中。系統運維組對問題進行分析、統計,並安排相應的開發組人員處理問題。測試人員將對處理完成的問題進行業務驗證測試。最終由系統運維組向用戶反饋問題的處理情況。

  問題發現人反映:專案組人員驗證問題、確認問題型別、分析呈交的問題並決定是否在專案實施範圍之內,分別採取如下措施:

  1、問題拒絕:包括生產問題、新需求開發問題,因其與專案無關或超出專案範圍;

  2、問題推遲:推遲呈交的問題,因其附屬於其它問題或暫無法解決;

  3、問題轉交:問題涉及設計、需求方面的變更,需要轉交設計組、業務支援組進行分析、確認並制定問題處理方案。

  4、問題接收:接受與專案相關的問題,進行問題處理;

  問題解決的跟進:各組負責人將每日對本組問題的狀態、進展情況進行統計,督促所有未解決的問題的解決。問題描述應儘量詳細,並需要記錄。專案組人員發現問題,先進行分析原因,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並作記錄。如果不能解決,就將解決的方式和步驟記錄下來,一起提交小組責任人。

  問題引起的變更:部分問題經分析需要進行設計變更的,開發人員需首先將問題對應MQC告知相關設計人員,由設計人員確認變更的必要性。當設計人員確認需要進行變更時,設計人員將發起關於該問題需要討論的會議。會議討論的結果將做問題需求變更的重要依據。據此將應發相應的範圍變更、計劃變更等。

  問題的統計: 針對生產環境問題,專案組採取了問題統計的機制。通過對同類問題的統計、整理,彙總出了一整套問題處理的方法論。使生產線上一部分非技術類問題由系統運維組通過問題處理方法論解決。從而提高了問題反饋的效率。

  特殊問題特殊處理:如果問題在預計的時間無法解決,並會影響專案的進展,則問題必須按非常規的程式得到處理。首先對未完成的原因分析,制定後續行動,明確人員和時間;若需要,調整專案計劃保證問題得到解決。

  問題跟蹤過程的記錄:專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提出到最後解決,都應用在MQC中詳細記錄下來。從而形成記錄的形式,以便日後查詢統計。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