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歷史總複習計劃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關於怎麼制定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新課程標準為指標,以教材為依據,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基本理念,以探究性學習和課程評價為載體,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結合知識與能力要點和《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理清基礎知識,掌握主幹知識,強化知識的理解和深化,拓寬視野,遵循2012年中考備考思路,適當發展創新,全面提高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適應2012年中考。

  二、 知識體系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和山西地方史。

  三、具體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密切聯絡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檢測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複習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考標。最短時期內在教材中找出考點,依據教材將考點編成複習資料的形式,幫助學生理清基礎知識點。

  2、根據每次考試成績和學校的中考目標圈定優生和差生名單,指導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並督促他們檢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

  3、制定培優輔差計劃。在複習時,注重因材施教。對優生除了要求他們掌握考試標準中的識記內容外,還要掌握理解、運用的內容。

  而差生只要求他們掌握識記和理解的內容。

  4、特別關注臨界生。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背誦知識點,尤其是優生帶動臨界生。老師對臨界生多鼓勵,進行個別輔導,力爭把他們列入優生行列。

  5、平時的要強化訓練。我們每兩週進行一次周清,每月進行一次考試,每次周清、月考的內容都是滾動式的,帶著學過的內容一起考察,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6、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如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麼要弄明白,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儘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

  篇二

  回顧以往中考歷史的複習工作,有得有失,在強調新課程理念,注重考察學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複習,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績呢,無非就是要注意這幾點吧。

  一、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基礎知識絕對是最重要的。根據考試內容和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內容包括複習進度、教學案的編寫、周練的安排,整個複習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中考說明》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複習,此階段約佔了整個複習階段的一大半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瞭解。第二階段是綜合訓練,將六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模擬測試,根據列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歷史複習內容較多,一共考六本書,但課時少,雖然《中考說明》規定了考試內容,但歷史知識是相互聯絡的,因此我們必須合理地利用時間,全面地有重點地複習,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容面對中考。為了更好地提高複習效果,我們在以課本為主的前提下,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案,包括知識結構和習題兩部分,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提綱挈領的認識,習題涉及所有題型,突出重點知識。使所複習的知識得到鞏固,以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複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同時又要有側重點,重點是什麼呢?就是《歷史考試說明》裡的考查內容及要求,複習時這部分內容要強化。此外,我們認為八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四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單元,九年級上冊第四、六、七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四、七單元是整個初中階段歷史複習的重點內容。對於上述內容,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我們每兩週進行一次周練,每月進行一次考試,每次周練、月考的內容都是滾動式的,帶著學過的內容一起考察,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我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麼要弄明白,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儘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

  篇三

  在從教初三年曆史教學的幾年中,經歷了歷史學科在中考分值上由30分到100分的變革,歷史學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歷史成績的優劣越來越大地影響到中考總成績的提高,影響到升學。歷史學科採用開卷考試的形式,這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過去長期以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學生對歷史科的學習並不怎麼重視,學習效果常常不盡人意,這讓教師肩上的壓力更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大多數初三歷史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鑑於歷史科課時少的緣故,本人基本上採用三個階段複習:

  第一階段:以教材為本,全面複習,打好基礎。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所謂能力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近幾年的歷史中考試卷來看,試卷容易題、中等題、稍難題的比例約為8∶1∶1,試題難度值控制在0.8左右。可見,基礎題所佔比例比較大,突出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重點主幹知識,大部分知識點來源於課本。而中考複習期間經常有的一些提綱式的複習資料,顯然不可能把書本內容都包羅進去,特別是課本上的一些圖片和名言名句。因此,複習的第一階段還是以課本為主,中考複習的重中之重,還是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複習。用好課木,打牢基礎,在中考時就能取得滿意的成績。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學以為開卷考可以翻書,看書時不注意適當的記憶,這種方法是不可當的。歷史的中考考試時間只有60分鐘,如果題題查,頁頁翻,那時間明顯是不夠的。因此,理解基礎上的適當記憶是很重要的。

  那麼在複習中,怎樣讓學生準確掌握基礎知識呢?我覺得教師要做的是深刻領會考綱內容,把不屬於考試範圍的排除在外,少做無用功。其次,最重要的還是要求學生多讀書,並要善於讀書。這裡要注意的是,知識點背了不等於你掌握它,而是要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所以,在要求學生讀書時還得教會學生掌握技巧,不能僅僅就是瀏覽一遍,平時看書要精細,知識掌握要準確。具體方法是先讀目錄,分清教材有哪幾個單元?每個單元的涉及到哪一時期歷史事件?每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這些課文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絡?課文中有哪些歷史圖片、地圖和文字資料?此外,還要重視每本書最後面的大事年表,注重從大事年表中尋找歷史規律,並要做到中外結合。只有科學地把握了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鬆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個內容,才能捉住歷史的階段性特徵。在複習期間,如果能認真地閱讀課本,利用課本來複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就會起到極好的功效。

  第二階段:題型訓練,熟悉解題技巧。

  中考歷史學科考試採用開卷的形式,既轉變了過去長期以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又體現了中考歷史學科改革的核心是逐漸轉向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因此,試題既依據課程標準和《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歷史科考試說明》規定的知識點及能力層次要求進行命題,又會體現出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加強試題內容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密切聯絡,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由於開卷考試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很多學生會覺得“開卷考試要比閉卷難。”因此,在中考複習中還要特別重視解題能力的提高,我們應指導學生重視題型的特點和解題的技巧,從中探索出一定的解題規律,以便考出更好的成績。試題分為四大型別,包括選擇題、辨析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

  選擇題在考查歷史基礎知識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覆蓋面廣,能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幾乎所有層次的思維能力及思想品質,所佔分值比重大。從近年的試卷來看,選擇題的難度值低,分值佔40%,避免這部分的失分將有助於提高整體成績。解題時,須要求學生讀懂題意,抓住“題幹”和題中的關鍵字,理清題目考查的是哪一個階段的知識點。其後,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解題,如運用直選法、排除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在選擇題題型複習時,須讓學生注意課本中的插圖

  辨析題是最迫切需要攻克丟分的誤區,這部分題目在於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準確性把握的程度。課改後近兩年中考中,辨析題的失分較為嚴重。在辨析題解答中,有的學生並不能按要求正確作答,把“錯誤”與“理由”混合糾纏在一起,影響了得分;也有的同學沒能分清辨析題與改錯題的區別,直接改錯,從而失分。因此,要多設計此型別習題來強化練習,把不準確的、容易混淆的、似是而非的歷史概念提供給學生練習。在練習中須規範學生的答題模式,強調辨析題與改錯題的不同:理由並不完全等同於改錯,要求我們說明的是“為什麼錯”而不是“應改為什麼”,“一件事如果不是在這裡或這時發生的,那應該在哪裡或在什麼時候發生的?”而不是單純答出“當時還沒有”或“當時還沒發生”。

  材料解析題主要側重於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如處理和篩選資訊的能力、綜合概括能力、比較辨別和思維能力等。中考材料解析題的材料結合了時事熱點,且多來源於課本,因此複習時要注意課內材料,特別是課本上那些有極強時代性的名言、名句,認真分析這些名言、名句,對幫助理清解題思路、解題過程都有一定的作用。解題時須要求學生先讀懂材料,讀懂材料所涉及的歷史事件,讀懂不同材料的差別或不同觀點,並學會進行比較。讀懂發問也很重要:如“依據材料”,就說明答案基本上在題目中可以直接找到;“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則要求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此外,還應要求學生注意看分答題,堅持問什麼答什麼,語言簡潔準確,不必像問答題一樣展開回答。

  問答題是一種多功能型的題型,根據不同層次的考試,可深可淺,可寬可窄,可點可面;也可根據具體題型的不同,設定高、中、低不同梯度的難易度。中考歷史問答題正朝開放性方向發展,難度略有偏高但也只在中下難度,且多與時事熱點結合。解題時須要求學生注意審題,理清考查的知識點,審出“題眼”,即原因、標誌及意義之類的關鍵詞語。在確定考查範圍的內容後,搜尋相關知識,組織答案。答題須規範化、格式化、系列化、條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