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怎麼寫

  1:把握材料寓義

  審題立意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首要問題,而所給材料對主題的確立有著客觀的制約性。很多考生往往把握不了材料揭示的中心,脫離材料另起爐灶,造成“跑題”。請看200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小姑娘把橘子皮剝去,看見裡面有很多小瓣,就問:“橘子,你為什麼長這麼多小瓣呢?”“是為了讓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說。

  小姑娘又問蘋果:“蘋果,你為什麼沒有長成小瓣呢?是為了讓我一個人獨吃嗎?”“不!”蘋果回答,“是為了讓你能夠完整地把我奉獻出去。”從小姑娘和橘子、蘋果的對話中,我們看到都與“奉獻”二字有關。命題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讓我們拿這兩種對奉獻的看法作比較,去批判某一方,肯定另一方。我們可以從分享的角度,也可以從奉獻的角度,還可以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來立意構思,像蘋果那樣完全地奉獻,像橘子那樣讓每一個人分享你的奉獻。也可以從為人處世的角度來立意構思:當東西多時與人分享,當東西少時全讓給別人,這是一種可貴的美德。同學們要切記,準確把握主題是材料作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

  2:選擇恰當角度

  對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會有不同的選擇角度,我們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如2009年四川綿陽中考作文題:

  有人說,愛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歡的方式關心你。比如:躺在床上看書——“你還要不要眼睛?”期末考試成績大幅度下降——“寫出深刻反思!”邀好友上網——“網咖不是好地方,別去。”你可能真的不喜歡這些方式,可是你能說這些不是愛嗎?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麼感受?請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600字以上。

  這則材料要求我們寫的是生活中體驗到的“自己不喜歡甚至是反感的特殊的愛”。主題表達的是“愛”,但這種“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在同學們眼裡顯得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愛,是一種存在心理反差的愛,但最終又是一種符合人類普遍價值取向的愛。如果把親人的愛完全寫成暴力式的,把自己的反感推向極致,這樣的立意必將會出現嚴重偏差。

  3:發散思維,開啟思路

  對材料必須先發散思維,思路打開了,可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易於下筆了。下面以2009年湖北武漢中考作文題為例:

  鏡頭一:運動場上。“跳高健將”王山縱身一躍,跨過了1。5米的橫竿;小個子李川連跳三次,也沒能越過1。2米的高度。老師說,盡力去跳就好。

  鏡頭二:春遊途中。在一處懸崖的石縫裡,生長著一棵小松樹。同學們駐足觀望,擔心它難以枝繁葉茂。老師說,盡力去長就好。

  盡力而為就好。這一點引起你哪些聯想和思考?請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兩則材料在收尾時,借老師之口兩次點明故事的主旨,然後在提示語中再強化一遍,我們可從材料中直接獲得作文的主題。兩個鏡頭取材不同,但其寓含的意義卻有共通之處:儘管環境惡劣,或自身客觀條件不足,但主觀的積極努力卻是必不可少的,“盡力”就可為改變不利的現狀帶來希望。

  為什麼“盡力而為就好”?這是每一個寫作者都要思考的問題。能否講清“為什麼”,是作文成敗的關鍵。分析“為什麼”時,既分析主觀原因,又分析客觀原因的文章,是最切題的文章。但如果把“盡力而為就好”中的“好”理解成“成功”,便與材料主旨明顯相悖了。考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由於思維的定勢造成的。

  寫這篇作文時,可以有不同的思維,如果以“盡力而為就好”作為中心,肯定是對的,切題的;從反面切入,寫“不盡力而為就不好”,也是可以的;對“盡力而為就好”這個觀點質疑反思同樣可以:我們奮鬥拼搏時,真的只問耕耘,不問結果嗎?不講方式,不看物件,不顧現實,只是埋頭“盡力而為”,這種做法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適當的放棄、重新選擇是不是更明智一點呢?

  4:新題演練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首詩——《天真的預言》: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恆在那一剎那裡收藏。

  請根據上述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寫作導航:生活中處處湧動著令人感動的事情,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你用心捕捉的這份感動是“永恆”的,是含而不露的,是內斂的。這是寫作的切入點。只要文章內容能恰當地圍繞話題,闡發“珍藏”的蘊意,表現積極的價值取向,就是符合要求的。內容上,既可以寫偉人的壯舉,也可以寫凡人的小事,還可以寫造化奇觀、鬼斧神工。但所寫的這些都必須是令你感動的,值得你將其珍藏在記憶深處的。寫法上,可以抒情,也可以議論。但文章中的材料必須都是抒情、議論的基礎,否則,所抒之情,所議之理,皆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起不到感染讀者的作用,反而會讓讀者生厭。

  2、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寫作任務。

  一條大蟒蛇和一條小毒蛇是朋友。

  這天他們在路邊發現了一隻巨大的烏龜。

  蛇兄弟想,這麼大的個兒,可是一頓美餐啊。

  蟒蛇說:我來對付他。

  於是蟒蛇施展自己的絕技,用身體將大烏龜牢牢地纏住。而烏龜早已將身體縮進了殼裡,任憑蟒蛇怎麼纏繞,也無法傷害到大烏龜。洩氣的蟒蛇,氣喘吁吁地爬到了一邊。

  烏龜謹慎地露出腦袋,在他露出腦袋的一瞬間,小毒蛇閃電般地在烏龜腦袋上咬了一口,烏龜又急忙縮回殼中。幾分鐘後,烏龜因為中毒而死了。

  請根據上述材料,提煉其主旨,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寫作導航:故事意味深長,我們寫作時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

  1、每一個人必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不管做什麼事情,要有能力,更要有方法,要抓住事情的關鍵。

  3、做事要有頭腦,對不同人不同事要具體對待,用最恰當的方法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