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間作業審批管理制度

  相信很多的人都有到受限空間作業的經歷,那麼你不知道受限空間作業應該如何進入呢?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受限空間作業審批管理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受限空間作業審批管理方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管理內容

  第三條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式為:

  ***一***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安全管理人員負責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二***落實進入有限空間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檢驗結果;

  ***三***指派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與作業部門共同檢查監護措施、防護設施及應急報警、通訊、營救等設施,確認合格後簽字認可;

  ***四***安全管理負責人在對上述內容全面複查無誤後,報廠生產辦審批後,方可進入作業。

  第四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一***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二***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並對裝置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三***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採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四***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鐘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範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裝置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裝置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五***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有限空間作業出***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八***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捲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辦批准;

  ***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裝置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36V。在潮溼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十一***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間作業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採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十三***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採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並進行定時監測;

  ***十四***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並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十五***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裝置內作業審批手續;

  ***十六***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裝置內部,確認裝置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裝置孔。

  第五條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做一次全面檢查,凡是取樣分析不合格、無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實和工具行燈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均不準進入內部作業。

  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隔絕

  裝置上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孔洞均應與外界有效隔離。裝置上與外界連線的電源應有效切斷。

  管道安全隔絕可採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電源有效切斷可採用取下電源保險熔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掛警示牌。

  2 清洗和置換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對空間內進行清洗和置換,並達到下列要求: 5.2.1 氧含量不低於《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 8958***關於缺氧作業環境的規定,同時符合《化學品生產單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規範》***AQ 3028***的要求。 5.2.2 有毒有害物質濃度應符合GBZ 2的規定。

  可燃氣體濃度應符合《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安全規範》***AQ 3023***的要求

  置換清洗時應注意其受限空間內的死角,用蒸氣或惰性氣體進行置換壓力不得超過裝置、容器的正常工作壓力。

  受限空間的清洗、置換應嚴格遵守公司相關環保管理規定,避免造成環境負面影響。

  3 通風

  在受限空間作業,應採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間內空氣良好流通。

  開啟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必要時,可採取強制通風。

  採用管道空氣送風時,通風前必須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5.3.4 不準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4.作業監護

  監護人一般由檢修作業單位指派,必要時可以請裝置所在單位或公司內專業監護人員監護。

  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得急救知識,熟悉應急救護方法。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防護措施落實情況,監護人應進行確認。

  監護人在作業前、後必須清點進出受限空間作業人數。作業期間必須與作業人員確定聯絡訊號,在進、出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絡,嚴禁脫離崗位和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受限空間內需要進行搶救時,監護、救護人員必須做好自身防護方能進入受限空間內。

  監護人發現安全措施未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必須及時制止作業。

  5 安全作業要求

  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許可證》。

  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受限空間作業時,必須採取可靠防護措施,並有專業監護人員進行監護。

  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佩帶隔離式防毒面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需要戴長管面具的,聯絡防護器材管理部門提供。

  在易燃易爆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在酸鹼等腐蝕性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腐蝕護具。

  受限空間作業臨時電源的使用應執行《供用電管理制度》***Q/YYTH 20200***中相關規定。

  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式電動工具或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在潮溼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檢查確認金屬容器接地可靠。

  在受限空間存在高處或多層交叉作業情況,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必要時由監護人用安全繩拴住作業人員進行施工。

  在受限空間進行高處作業應執行《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在受限空間進行動火作業應執行《安全生產動火管理制度》。

  作業過程中,不能拋擲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業要有防止層間落物傷害作業人員的措施。

  受限空間出***應保持通暢。作業人員禁止在有毒、窒息環境下摘下防護面具。

  作業人員應在作業空間分析合格30min內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若超過30min必須重新分析並經確認合格方可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連續作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h監測一次。

  受限空間作業管理知識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範圍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原來的安全管理制度上稱為進罐作業或進入裝置作業,原來的叫法上有些侷限性。現在我們所稱的“受限空間”是指生產區域內的爐、塔、釜、罐、倉、槽車、管道、煙道、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因此,稱為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叫法比較科學,也符合實際情況。

  危害因素

  因為受限空間內可能盛裝過或積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如果工藝處理不徹底,或者對需要進入的裝置未有效隔離,導致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殘留或竄入等,若作業時對作業活動的危險性認識不足,採取措施不力,違章操作等,就可能發生著火、爆炸、中毒窒息事故;受限空間內可能有各種機械動力、傳動、電氣裝置,若處理不當、操作失誤等,可能發生機械傷害、觸電等事故;當在受限空間內進行高空作業時,可能造成高空墜落事故。

  “三不進罐”原則

  “三不進罐”原則是指沒有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進“罐”;監護人不在現場不進“罐”;安全防護措施沒有落實不進“罐”。“三不進罐”原則講起來大家都熟悉,但實際工作中,有些作業人員、監護人員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危險性認識不足,懷有僥倖心理,違反“三不進罐”原則,結果導致事故發生。

  辦理作業許可證

  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涉及到辦理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審批人、批准人等。要求各盡其責,人人把關。通過層層的辦理程式,有效避免“某一個人”、“某一環節”對“某一危險因素”的疏忽和遲鈍。落實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防範措施,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進入的受限空間的作業條件,如作業點周圍的環境,包括氧氣含量、可燃氣體含量、有毒氣體含量等是否合格,以及受限空間內殘存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等是否已經清除乾淨。二是受限空間的隔離情況,需要作業的受限空間是否與其它系統完全隔斷,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監護人

  監護人是保證作業安全的關鍵人物。監護人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要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以及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過程的安全負責。監護人應由進入受限空間所在單位指派責任心強、熟悉工藝流程,瞭解介質的化學、物理效能,會使用氣防器具、消防器材,懂急救知識,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並且經過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培訓考試合格、持有監護資格證的人員擔任。一些基層單位由於人手緊張,安排一些“老、弱、病、殘、孕婦”擔任監護人,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監護人進行監護時,應佩戴明顯標誌,合理行使自己的職權。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在安全技術人員和單位領導的指導下,逐項檢查並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重點檢查受限空間的隔斷情況。當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人員比較多時,要對作業人員逐個登記、點數。作業過程中要經常檢查作業環境的變化情況,發現異常必須立即停止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監護過程中,監護人千萬不能以為自己沒事幹而擅自離開監護現場,也不允許在監護期間看書看報或兼做其他工作。

  需要強調的是,現場作業監護人也不是越多越好,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即一個危險性較大或者比較重要的作業活動,往往各相關職能部門的人員、施工單位的負責人、施工區域所在單位的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等都在作業現場以示重視,這種情況不利於作業安全,不僅給作業人員帶來壓力,也不利於發生突發事故時的逃生疏散,尤其是在高處平臺或者作業場地狹窄的環境作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