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應該怎樣學好數學

  高一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眾多初中數學學習的佼佼者,進高中後數學成績卻不理想,高一數學怎麼學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高一學好數學的學習方法,供你參考。

  高一數學學習不好的原因

  ***1***基礎知識不紮實

  初中教學同樣受升學壓力的影響,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複習迎考,擠壓新課學習時間,刪減未列入考試的內容或自認為考試不重要的內容,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如初中對函式和平面幾何等內容的新課學習時間不夠,學生感到困難,帶著這樣的陰影學生到高中碰到函式和立體幾何等內容的學習就感到恐懼,沒有學就產生了畏難情緒。

  ***2***學習習慣和方法的指導不夠

  初中教學不太關注對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指導,忽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和滲透***現在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熱衷於通過大量的練習模仿來掌握解題方法,如對初中二次函式的學習。

  ***3***心理準備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強,非智力因素的干擾影響

  初中學生通過升學考試跨入高中學習,特別是考入重點中學學習,他們是帶著勝利的喜悅,滿懷豪情、充滿希望進入高中學習,希望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大顯身手,能夠取得象初中考試中的高分成績,另外,由於他們是初中的“優生”,時常得到老師關愛和稱讚,是在鮮花和讚揚聲中成長起來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優越感,進入高中***尤其是重點中學***,拔尖學生相對較集中,數學成績不再佔有絕對優勢,還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優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師及時的呵護,從而自信心喪失,自卑感增強,還有一部分學生片面認為初升高,經過一年***甚至幾個月的努力***就能如願以嘗,進入高中後想先耍,最後再努力考大學,對高中學習的難度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加之當突然一遇到困難時,心理承受力又不夠,所以,一進高中學習就感到很不適應,在數學學習上出現較大障礙。

  ***4***初、高中教學內容、要求、教學方法的強烈反差

  隨著初中課改的實施,普九工作的不斷推進,初中教學內容在不斷刪減,要求在不斷地降低,而高中教學內容,就是現使用的試驗修訂本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內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競爭,高考試題命題方向的調整***由過去的以知識立意為主轉向以能力立意為主***,導致高中數學教學的一些“戰略”性調整,趕教學進度,提前結束新課,爭取複習時間,沒有顧及到高一學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數學教學重在培養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思維的培養訓練,代替了初中的強化知識掌握和解題為主的培養訓練,這種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對學生的要求,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

  ***5***高一數學教師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

  各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各校都要從高校畢業生中引進一大批新教師,他們多半都被安排到高一年級任教,由於他們對高中數學教材的整體結構、體系、教學要求的安排瞭解不夠深入,對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不夠,因此,教學上就難免出現高起點***一步到位高考***、跨度大,教學重、難點處理不當,即使是有“傳、幫、帶”,先聽課後上課的安排要求,但由於教學物件的不同***各班的班情不一樣***,“老”教師特有的表達親和力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年青教師無法一時簡單借用的,更何況現在的高一新生對年青教師首先就不信任,懷疑老師的水平和能力。另外,現在的高一新生還經常把高中教師與初三教師***集中了各校的優秀骨幹教師***進行比較,多數學生認為高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甚至還不如他們的初三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些高一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對高一新生的數學學習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高一數學學習的方法篇一

  要積極調整心態

  暫時覺得學數學有困難,不要產生畏難情緒,大部分同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困難是暫時的,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逐漸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分數可以反映出一些情況,但多少有點粗糙。對自己的情況作出細緻診斷後,才有機會有效地糾正它。

  多動筆,勤做題

  高中數學課堂上,老師板書是比較多的。首先數學是符號語言,因為引入了符號,使數學的表達更清晰,更簡潔。其次,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動筆,我們可能無法推知下一步是什麼。高中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單憑想象走不了多遠。多動筆,不僅僅是要同學們計算,更重要的是通過解題步驟的書寫,理清我們的思路。例如在學基本函式的時候多動動筆,多畫畫函式圖象,數形結合,函式的基本性質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重視概念的學習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數學概念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僅僅侷限於字面上,而應該對概念的內涵進行加工,不僅學會從正面理解概念還要能舉出反例,甚至從符號、圖形角度來理解概念。例如我們學習等差數列概念,就要知道等差數列的通項、首項、項數及公差之間的關係,還要會在頭腦中建立綜合的心理圖式。

  適當做練習

  只聽課不做題多半學不好數學。練習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我們對概念的進一步深入理解,會自然引起我們對更多相關內容的注意,長此以往,思維就變得開闊,解題的思路就敏捷。

  解題回顧,總結反思

  一隻飛蟲試圖穿過玻璃窗逃出去,它一遍一遍地重複這個動作,卻不去試試旁邊那扇開著的窗,它就從那兒飛進屋的。“試試,再試試”是一條流行的忠告,飛蟲卻沒有成功。但人能夠聰明地改變他的嘗試,以更深入的理解來探索各種可能性。在解答完一個題目或聽完一個例題以後,我們要回顧解題過程,這時對題目的理解更充分,解題的成功決定於選擇正確的角度,不妨問一下自己三個“W”:已知是什麼***what***?為什麼選擇這樣的角度***why***?怎樣得到結果***how***?解題中的進展就是對以前獲得的知識進行了動員和組織,從記憶中提煉某些元素並用到題目中去。養成解題回顧的習慣,並且經常總結,有助於提高解題能力

  高一數學學習的方法篇二

  一、勤看書,學研究。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課本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變成事倍功半。因此,同學們最好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預習,複習。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作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並適當加些批註***如數學符號在不同範疇的含義,不同領域之間的關係***,舉個例子:x+y=0可以是二元一次方程,寫成y=-x又可看成一次函式。特別是可以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最後抽象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做好書面的解題後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另外,希望你們要儘可能獨立解題,因為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注重課堂,記好筆記。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的聽課習慣是很重要的。聽當然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注意積極思考、分析問題,要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提高數學能力,鍛鍊自己的思維,主要也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絡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其次,聽的時候不能光聽,為了往後複習,應適當地有目的性的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科學的記筆記可以提45鍾課堂效果。

  再次,如果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種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有目的進行限時訓練***,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最後,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資訊,這些問題是很有價值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抓住,遺留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範。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寫好總結,把握規律。

  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堅持“兩先兩後一小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善於歸納總結知識間的聯絡。

  學習數學並非我做題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而是要將精力花在歸納總結上。特別對課本或課堂上出現的例題,只要善於總結,就可以瞭解這一小節數學內容有哪幾種題型,每種題目的一般解法和思路是什麼,從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題的能力。同時,每學完一個單元,要建立本單元的知識框架,將本章的主要思路、推理方法及運用技巧等轉變成自己的實際技能。

  五、注重反思,提升能力

  學習要注重反思,練好悟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數學學科必須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數學內容的鉅變和學習方法的落後,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如山,形成惡性迴圈,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最好的悟性。

  學會發現問題,並重視質疑在學習中常看到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有很多問題問老師。提出疑問不僅是發現真知的起點,而且是發明創造的開端。提高學習成績的過程就是發現,提出並解決疑問的過程。大膽向老師質疑,不是笨的反映,而是在追求真知、積極進取的表現。在聽課中,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疑問也就在不斷產生,再加以分析思考使問題得以解決,學習也就得到了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