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養魚知識

  由於水庫的天然餌料相對比較單一及水庫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利用水庫養殖時應區別對待,以達到理想的經濟效益。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水庫養魚的主要技術措施

  一、建立攔魚設施

  水庫在放養 經濟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並加強日常管理和保養維修,以防發生逃魚事故。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攔魚設施三種。網攔魚設施它具有攔魚效果好,裝置簡單,成本低廉,安裝管理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攔魚網的網長和網高均要比攔截處的實際寬度和深度分別增加10—15%,網目大小要因放養魚類大小而定,水平縮結係數一般取0.6—0.7,通常採用打樁式和拋錨式兩種方式安裝固定。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後能迴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遊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遊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衝擊、安全效能差,現在很少使用。

  二、經濟魚類放養

  1.放養種類的選定。我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鱅魚是主要的養殖物件,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鯿魴等。

  2.放養魚種的規格和質量。投放水庫中的魚種,如果規格小,入庫後常密整合團游泳,難以吃到餌料,覓食能力差,生長也緩慢,同時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被凶猛魚類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響水庫的魚產力,反之,投放魚種的規格大些,上述情況將會明顯的改變,而且放養規格大的生長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魚種規格越大,所需生產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據自己的條件,水庫大小、凶猛魚類的危害程度,作適當規定。我國目前對魚種規格的要求一般是:鰱鱅11.5—13.2釐米,草魚13.2—14.8釐米,鯉、魴魚6.6—8.3釐米。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遊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魚類的生態條件極為複雜而且又很難控制,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型別決定。富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佔35—40%,鱅魚佔50—55%,草、鯉、鯿等可佔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佔30—35%,鱅佔55—60%,草、鯉、鯿等可佔5—15%;貧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佔25—30%,鱅魚佔60—65%、草鯉、鯿等可佔5—15%。對小型水庫,因其面積小、養魚管理比較方便,水不深、有利於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凶猛魚類數量少,易於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畝放養13—14釐米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佔40%,鱅佔50%,草魚佔40%,鯉、鯿魚各佔3%左右。“密放精養”式的小型水庫,養殖品種、數量、搭配比例均應根據餌料、肥料的多寡,庫水的營養狀況以及生產者的管理能力來決定,一般主養鰱鱅魚,適當搭配其它魚類,每年每畝放養13—14釐米的魚種300—400尾,其中鰱佔50%,鱅佔30%,草魚佔10%,鯉魚、鯿魚各佔5%。

  水庫養魚的注意事項

  一、攔魚設施。水庫在放養經濟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並加強日常管理和保養維修,以防發生逃魚事故。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攔魚設施三種。

  二、放養種類及規格。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鰱鱅魚應該是主要養殖物件,還可放養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鯿、魴等魚種。投放魚種的規格應大些,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遊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三、放養條件。應在晴暖天進行,切忌在壩區附近或野鴨、鳥類棲息處投放,入水時應緩慢,最好如庫前消毒。

  四、正確捕撈。由於水庫一般水深,底部不平,導致捕撈困難,一般可採用在食臺上投餌,誘集魚群,逐漸拉網;同時應採用幾種網具聯合作業才能提高捕獲率。另外,捕撈數量一般應控制在稍低於水庫魚類當年的增長量,否則會降低水庫產魚能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