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充電定期

  “職場跳槽”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到年底,民營、私營企業職員中有34%的人準備跳槽。有92%的調查者表示,為了提升自身含金量,提高跳槽命中率,他們在轉崗之前都會做準備,而“充電”成為準備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所有“充電”內容中,又以英語、IT技能、專業證書類培訓為多。

  智聯招聘職業專家表示,選擇合適的培訓機構培訓,然後擇機跳槽已成為職場發展的最新動向。而面對名目繁多的英語及IT培訓機構,如何選擇好的培訓機構進行充電,是個首要問題。

  這是主要是一個怎麼學習的問題,學習方法有很多,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要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在去參加培訓之前,最好能夠準備幾個與課程內容有關,且你覺得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在聽課的過程中找方法和答案,這樣的培訓可能會更有針對性,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二是寫文章消化學習內容。一般來說參加培訓時覺得都知道了,三天後忘記一半,一週後忘記光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而如果能在課程結束後三天內將課程內容過一遍並且把重點寫成文章,就會對課程內容印象深刻得多。這是因為在寫文章時就有一個思考和融會貫通的過程,能將課程內容全部連成一片,記憶更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最好沒看完一本資料都寫一篇讀後感增加印象。

  基本定型期

  有了回報之後,接下來就要解決家庭問題。要成家,有些人還會試圖成為這個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所以30歲時,對個人來講,事業上已經有了基本形態。有的人還會在這個階段第二次衝刺,因為在前期的基礎上已經積累了資本和經驗。到了36歲時,也有一個比較大的選擇:要不要創業?另外,這時大多數人已經是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他有個大的抉擇:要不要去做管理,要不要去做專家?這時已經基本定型了,如果說36歲再去換工作,確實有點...既然在事業上已經基本定型了,這群人對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否也很清晰?專家認為,行業不同,相對狀態也不同。在一個穩定的、相對來講發展也比較規範的行業,大家可能在這個階段對於事業前途特別清晰。而比如網際網路行業,在這時候就是創業期,發展的路徑也不是特別清晰,他們在這行業折騰好長時間,可能也沒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時可能好多人就會猶豫:要不要創業,要不要換行業?

  追求穩定期

  在36歲職業基本定型後,在36—45歲期間,大多數人只是求穩定,更多的是帶後來人。這時他會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組織的目標,包括和團隊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他職業生命的延續。所以,這時他們是在企業裡承擔重大職責,或者是權威專家的角色,他們追求在這個崗位上穩穩當當地盡職盡責。很多在社會上很不錯的成功人物都是從這階段出來的。再往後,他可能還會伴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自己,他也可能開闢一個領域,參加什麼行業協會,去搞一些公益事業等,這也是延長他的職業生命。在網際網路行業,雖然一些人很年輕就成名成家了,這有時會給人一個“誤區”。輿論導向上讓很多人覺得年青人也應該像那些IT精英們一樣。其實這條路也是有風險的,而且很難走。他們身上有常人沒有的東西,他們吃了多少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是和那個行業有關的,但這不是常規。最需要充電的階段:25—32歲資深職業諮詢師認為三個階段中25、26-32歲這個階段是最需要充電的。把人的核心競爭力分成四部分:知識、技能、經驗***眼光***、心理素質。大學階段培養的是知識,如果自身結合的好的話,可能會發展一些技能。這個階段充電對完成技能有幫助。25歲時,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了兩三年,面對企業給自己的舞臺,他們知道自己缺什麼,要什麼,所以迫切需要充電,根據需要來調整自己。這階段就像海綿一樣吸取東西。而30多歲時,已經在企業裡佔據非常高的位置,要去實現自己事業上的一堆想法,這時更多的是貢獻,而不是著急的去充電。也就是說他們的主業已不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做,後來越來越是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