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的急救措施

  產後出血是全球孕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導致125,000名孕婦死亡,2000萬名婦女患病。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產後出血的急救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

  ***1***一旦病人出現產後大出血,搶救人員應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負責指揮,其他人員分工合作,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必要時使用留置針頭。密切監測T、P、R、BP、面板顏色、表情等生命體徵的變化,正確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以免輸液過快、過多而發生肺水腫。

  ***3***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採取雙鼻導管流量4~6L/min.吸氧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脣周、指甲是否轉紅潤,呼吸是否通暢。

  ***4***經手按摩子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使子宮壁血竇閉合。方法是:左手在恥骨聯合上緣按壓下腹,將子宮上推,右手置於子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四肢在後壁,做均勻有節律按摩,在按摩過程中將子宮腔內積血壓出,以免影響子宮收縮,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5***迅速協助醫生搶救,邊查原因,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邊及時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種檢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關準備。

  ***6***取平臥位,必要時取頭低足高位,有利於下肢靜脈血迴流,注意保暖,預防併發症。

  二:

  嚴重的產後出血情況多發生在住院期間,除了保持生命跡象,還會視當時情況給予適當點滴、凝血因子或輸血,並依其發生原因來加以處置:

  子宮無力者:可按摩子宮及給予靜脈收縮劑以刺激子宮收縮。

  產道裂傷、陰道血腫、胎盤殘留、胎盤植入、子宮內翻、子宮破裂者:需要立即手術縫合止血、移除胎盤、子宮復位,甚至移除整個子宮。

  子宮發炎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在家發生者:不要擅自服用成藥,更不要以為沒什麼要緊、或想說拖到產後回診才問醫生,而是要馬上就醫查明原因。

  產後出血的延伸閱讀:

  一、什麼是“產後大出血”?

  “產後大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經陰道生產的產婦出血超過500毫升,或經剖腹生產的產婦出血超過1000毫升。一般經陰道生產後的出血量普遍被低估,因為在胎盤剛娩出到子宮完全收縮瞬間,往往就可能失血數百毫升,而部份產婦在出血後並沒有任何不適,所以雖然依據其定義是超過500毫升屬於產後大出血,但實際上這些產婦並不是每位都被認定是產後異常。

  二、“產後大出血”依其發生時間可分為以下兩種,其病因亦有所不同:

  早發性***或稱立刻性***:指生產後24小時內發生,多數由於子宮收縮不良或產道裂傷所致,在產後不久即能被發現及診斷。

  晚發性:指發生在生產24小時後~6周內,其原因可能是因胎盤殘留或子宮復原不良所引起,症狀發生及確立診斷時間較晚。

  三、為什麼會發生“產後大出血”

  1、子宮無力***早發性***

  子宮無力為產後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子宮內的小血管在胎盤剝離後,需依靠子宮肌肉層良好收縮來壓迫血管及區域性血塊形成,以達止血效果。

  這是由以下幾點所造成的:

  ***1***全身因素:產婦體質虛弱,精神緊張,對分娩恐懼,臨產後鎮靜劑、麻醉劑、子宮鬆弛劑過度使用等。

  ***2***產科因素:產程延長,體力消耗過大;併發症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貧血等引起子宮肌水腫、滲血、子宮不收縮。

  ***3***子宮因素: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兒、羊水過多;子宮肌壁損傷,如前次剖宮產史、子宮肌瘤剔除術後、產次過多過頻造成子宮肌纖維損傷;子宮肌肉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

  2、子宮內胎盤殘留***早發性或晚發性***

  胎盤是胎兒獲得母親養分的地方,緊密附著在子宮內壁。當胎兒娩出後,子宮內壓力快速下降,以及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阻斷了與胎盤之間的血流,都會導致胎盤在胎兒娩出後不久即發生剝離。但有時候胎盤沒有完全脫落,或是發生不同程度的胎盤植入,或是多長出“副胎盤”,就有可能引起一部份胎盤殘留在子宮內。

  3、“胎盤植入”造成產後大出血

  產科醫師在牽引臍帶時會一面注意子宮收縮,一面注意胎盤能否順利剝離,如果子宮曾接受過手術,胎盤位置又剛好長在手術疤痕上,那麼懷孕過程中,胎盤組織就可能沿疤痕往子宮肌肉層裡面生長,稱為“胎盤植入”,產後可能無法完整剝離而發生大出血,嚴重者可能引起子宮及膀胱穿孔。

  4、“副胎盤”造成產後大出血

  此外,當胎盤娩出後,醫護人員也會檢查胎盤外形有沒有缺損,因為該處的胎葉可能仍依附在子宮內壁,若有此情形則需要作進一步的診斷及處理。較罕見的情況是,醫護人員在檢查時認為胎盤已經完整娩出,產婦在住院期間亦無異狀,但許久以後還是被診斷為子宮內胎盤殘留,此乃因為一個或多個“副胎盤”***就是正常而較小的胎盤,與主胎盤分開,不易察覺*** 尚未排出。這些產婦在住院期間***產後2~3天***很少出現大出血,初期惡露量也跟一般人無異,但往往在返家一段時間後才開始大量出血,然後才被診斷出來,往往造成接生醫師的困擾。

  5、產道裂傷***早發性***

  “產道裂傷”是產後大出血的另一常見原因。整個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外陰***甚至連鄰近器官***如膀胱、直腸及肛門***,都有可能在生產時受傷出血。

  每位孕婦都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產道裂傷,但如果胎兒太大、使用產鉗生產、產道明顯水腫或靜脈曲張、難產、急產、上一胎為剖腹生產而這胎嘗試陰道生產者,都會增加嚴重裂傷的機會。

  醫師在檢查會陰切口時,如果發現出血點並非只在會陰處,加上這時子宮收縮又很好,便要高度懷疑在產道上段有其他裂傷。產道裂傷有時候失血速度很快,而在傷口縫合完成前即需要輸血。有時候在縫合後雖然傷口外觀沒有再出血,可是在裂傷較深處卻形成血腫,即會導致產婦在產後病房發生生命跡象不穩定或會陰腫脹疼痛。

  6、子宮內翻***早發性***

  由於胎盤附著太緊密,如果子宮收縮不良加上胎盤剛好長在子宮頂部,當醫師牽引臍帶拉出胎盤時,便可能使子宮頂部往子宮腔內凹陷,嚴重者整個子宮翻出陰道外。子宮內翻雖然罕見,但後遺症卻可能很嚴重,一旦推不回去,產婦可能大量出血,會有生命危險!

  7、子宮破裂***早發性***

  子宮曾動過手術、發生難產、上一胎為剖腹生產而這胎嘗試陰道生產者,都會發生很少見但非常嚴重的後遺症──子宮破裂。子宮破裂可發生在懷孕後期或待產中,導致母子有生命危險;少數發生在產後。子宮破裂可引起嚴重腹腔內出血,與羊水栓塞一樣,致死率很高。

  8、子宮復原不良***晚發性***

  子宮復原不良的原因可能只是子宮收縮不理想***但又不致於子宮無力***,或一些胎盤或胎膜碎片殘留、子宮發炎所致。其表現症狀為持續不斷的惡露,亦可能伴隨子宮疼痛、陰道分泌物有異味。

  9、其他,早發性:

  除了上述醫療用藥物因抑制子宮收縮而造成出血外,心臟疾病需服用抗凝血劑或本身有凝血功能異常的孕婦,均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此外,如果產前併發胎盤過早剝離、羊水栓塞、產前大量出血、死胎等等情況,導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的話,也會使出血延續到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