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的急救護理

  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會出現腦出血現象,直接嚴重的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健康,大家應該注意這樣的情況存在,要全面進行調理身體,而且要注意護理方法,有效地進行急救,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心理護理

  腦出血病人常有憂鬱、沮喪、煩躁、易怒、悲觀失望等情緒反應。因此,家屬應從心理上關心體貼腦出血病人,多與病人交談,安慰鼓勵病人,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耐心的解釋病情,消除腦出血病人的疑慮及悲觀情緒,使之瞭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鞏固功能康復訓練的信心和決心。

  2、預防併發症

  ***1***每日定時 幫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鐘左右。一旦發現病人咳黃痰、發熱、氣促、口脣青紫,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2***鼓勵病人多飲水,以達到清潔尿路的目的。並注意會陰部的清潔,預防交叉感染。如發現尿液混濁、發熱,是泌尿系感染的徵兆,應及早治療。

  ***3***癱瘓病人多有便祕,有的可因為用力排便致使腦出血再次發生。因此需注意飲食結構,多給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飲食及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等,並給以足夠水分。定時定點給便器排便,必要時應用通便藥物、灌腸。

  ***4***病人癱瘓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髖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處易發生褥瘡。應用軟枕或海面墊保護骨隆突處,每2~3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動作,床鋪經常保持乾燥清潔,定時溫水擦澡按摩,增進區域性血液迴圈,改善區域性營養狀況。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鐘,促進靜脈血迴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下肢腫疼,應迅速診治。

  3、保持功能位

  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是保證肢體功能順利康復的前提。仰臥或側臥位時,頭抬高15~30度。下肢膝關節略屈曲,足與小腿保持90度,腳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狀態,手握一布卷或圓形物。

  4、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每日3~4次,幅度次數逐漸增加。隨著身體的康復,要鼓勵病人自行功能鍛鍊並及時離床活動,應嚴防跌倒踩空。同時配合鍼灸、理療、按摩加快康復。

  ***1***上肢功能鍛鍊:護理人員站在病人患側,一手握住患側的手腕;另一手置肘關節略上方,將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轉運動;護理人員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運動。

  ***2***下肢功能鍛鍊。護理人員一手握住患肢的踝關節,另一手握住 膝關節略下方,使髖膝關節伸、屈、內外旋轉、內收外展。護理人員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個趾的活動。

  5、日常生活動作鍛鍊

  家庭護理的最終目的是使病人達到生活自理或協助自理。逐漸訓練病人吃飯、穿衣、洗漱、如廁及一些室外活動,由完全照顧過度到協助照顧,直至生活自理。

  平時大家應該儘早認識這樣的情況出現,而且要注意多喝水,有效預防併發症,全面的進行調理身體,很多的患者還會出現便祕現象,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有效進行診斷,以免造成更多危害,很多病人還會出現癱瘓在床現象。

  腦溢血的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止繼續出血、加強護理維持生命功能。防治併發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減少復發。

  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徵,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時,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

  3.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在5~12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必要時給脂肪乳劑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劑等。

  4.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

  5.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靜止痛劑;便祕者可選用緩瀉劑。

  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後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后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並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7.一般來說,病情危重致顱內壓過高出現腦疝,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8.康復治療,腦出血後,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徵平穩、病情不再進展,宜儘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