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急救護理

  休克,是機體受到強烈的致病因素侵襲後,導致有效迴圈血量銳減,組織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以微迴圈障礙、代謝障礙和細胞受損為特徵的病理性綜合徵,是嚴重的全身性應激反應。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休克病人方面的急救護理,供大家參考。

  休克病人的護理方法

  一微迴圈障礙

  1.微迴圈收縮期 在休克早期,機體有效迴圈血量銳減,外周和內臟的小血管、微血管平滑肌收縮,以保證心、腦等重要器官供血。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收縮和後括約肌相對開放,出現“少灌多流”,此期又稱為休克代償期。

  2.微迴圈擴張期 介質釋放使毛細血管前括約肌鬆弛,後括約肌處於相對收縮狀態,出現“多灌少流”,休克進入抑制期。

  3.微迴圈衰竭期 微血栓形成,可能發生DIC甚至多器官功能受損。

  二代謝改變

  1.能量代謝障礙

  2.代謝性酸中毒

  三炎症介質釋放和細胞損傷

  1.嚴重損傷、感染等可刺激機體釋放大量炎症介質

  2.能量不足和代謝性酸中毒影響細胞各種膜的屏障功能

  四內臟器官的繼發損傷

  由於持續的缺血、缺氧,細胞可發生變性、壞死,導致內臟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若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或系統同時或序貫發生功能衰竭,稱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是休克的主要死因:

  1.肺最易受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2.腎最敏感:急性腎衰竭ARF

  3.心:局灶性心肌壞死和心力衰竭

  4.腦: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

  5.肝:解毒及代謝功能減弱並加重代謝紊亂及酸中毒

  6.胃腸道:黏膜上皮受損腸源性感染或毒血癥

  休克病人的病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為血管內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減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償,可導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導致有效迴圈血量銳減而引起周圍迴圈衰竭的一種綜合徵。一般15分鐘內失血少於全血量的10%時,機體可代償。若快速失血量超過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燒傷性休克 大面積燒傷,伴有血漿大量丟失,可引起燒傷性休克。休克早期與疼痛及低血容量有關,晚期可繼發感染,發展為感染性休克。

  3創傷性休克 這種休克的發生與疼痛和失血有關。

  2.血管擴張性休克

  血管擴張性休克通常是由於血管擴張所致的血管內容量不足,其迴圈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臟充盈和組織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休克型別之一,臨床上以Gˉ桿菌感染最常見。根據血流動力學的特點有分為低動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動力性休克暖休克兩型。

  2過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到抗原物質時,可發生強烈的變態反應,使容量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並出現彌散性非纖維蛋白血栓,血壓下降、組織灌注不良可使多臟器受累。

  3神經源性休克 交感神經系統急性損傷或被藥物阻滯可引起影響的神經所支配的小動脈擴張,血容量增加,出現相對血容量不足和血壓下降;這類休克預後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臟泵功能受損或心臟血流排出道受損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償性血管快速收縮不足所致的有效迴圈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壓狀態。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臟本身病變、心臟壓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休克病人的臨床表現

  1.休克早期

  在原發症狀體徵為主的情況下出現輕度興奮徵象,如意識尚清,但煩躁焦慮,精神緊張,面色、面板蒼白,口脣甲床輕度發紺,心率加快,呼吸頻率增加,出冷汗,脈搏細速,血壓可驟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脈壓縮小,尿量減少。

  2.休克中期

  患者煩躁,意識不清,呼吸表淺,四肢溫度下降,心音低鈍,脈細數而弱,血壓進行性降低,可低於50mmHg或測不到,脈壓小於20mmHg,面板溼冷發花,尿少或無尿。

  3.休克晚期

  表現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表現 頑固性低血壓,皮膚髮紺或廣泛出血,甲床微迴圈淤血,血管活性藥物療效不佳,常與器官衰竭並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現 吸氧難以糾正的進行性呼吸困難,進行性低氧血癥,呼吸促,發紺,肺水腫和肺順應性降低等表現。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現 呼吸急促,發紺,心率加快,心音低鈍,可有奔馬律、心律不齊。如出現心律緩慢,面色灰暗,肢端發涼,也屬心功能衰竭徵象,中心靜脈壓及脈肺動脈楔壓升高,嚴重者可有肺水腫表現。

  4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 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高血鉀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

  5其他表現 意識障礙程度反映腦供血情況。肝衰竭科出現黃疸,血膽紅素增加,由於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肝性腦病發病率並不高。胃腸道功能紊亂常表現為腹痛、消化不良、嘔血和黑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