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藥學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是藥學人才的培養,那藥學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怎麼寫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藥學本科畢業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藥品不良反應與安全用藥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藥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關於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報道和討論比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臨床上對藥品的要求不僅僅侷限於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同時也要求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所使用的藥品應當儘可能少地出現ADR。根據WHO報告,全球死亡人數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於不合理用藥[1]。在我國,據有關部門統計,藥物不良反應在住院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於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藥菌感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百億元以上[2]。

  合理用藥始終與合理治療伴行,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課題,也是醫院藥學工作者永恆的話題。醫院藥學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務患者為中心、臨床藥學為基礎,促進臨床科學用藥,其核心是保障臨床治療中的安全用藥。目前公認的合理用藥的基本要素:以當代藥物和疾病的系統知識和理論為基礎,安全、有效、經濟及適當的使用藥物[2]。

  下面結合臨床工作實踐,並結合文獻,淺談一下臨床常見的藥品不良反應與安全用藥問題。

  1 抗生素濫用,導致藥物的不合理應用

  現如今醫療糾紛頻發、醫源性或藥源性事件居高不下、醫療以及用藥成本過高等,已成為多數國家、地區面臨的問題,我國在這些方面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合理用藥的實踐步履艱難,進展遲緩,遠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實際上,藥物不良反應已成為危及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而抗生素的濫用現象在我國臨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資料表明,我國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約為70%,二級醫院為80%,一級醫院為90%[3]。抗生素的濫用,不僅使藥物使用率過高、導致醫藥費用的急劇上漲,同時也給臨床治療上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現在,很少有醫生對抗生素進行過系統、全面的瞭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選擇抗生素時不加思考,不重視病原學檢查,迷戀於“洋、新、貴”,盲目的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或幾種抗菌藥同時應用,致使大量耐藥菌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醫療費用也越來越高。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藥感染使用抗生素無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說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臨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卻不在少數。濫用的後果是在巨集觀上造成細菌的抗藥性增強,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喪失,最終導致人類無藥可用;在微觀上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藥源性損害。由於人體內部有許多菌群,正常情況下他們相互制約,形成一種平衡,抗生素的濫用就可能對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壞,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虛而入導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臨床分科過細,醫師缺乏正確的抗菌藥物知識;正確的藥品資訊獲取困難;醫師缺乏全面的藥學知識等,也是導致用藥錯誤的重要原因。長時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把抗生素當作家庭的常備藥,稍微有些頭痛腦熱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動要求用好藥、貴藥,就更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細菌耐藥的發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藥不僅僅是醫學問題,也不僅僅是臨床醫師需要注意的問題。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藥,醫生、患者、藥師、藥品管理部門需要互相協作才能得以實現。

  2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導致ADR的原因十分複雜,而且難以預測。主要包括藥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藥品因素 ***1***藥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種藥有兩種以上作用時,其中一種作用可能成為副作用。如:麻黃鹼兼有平喘和興奮作用,當用於防治支氣管哮喘時可引起失眠。***2***不良藥理作用:有些藥物本身對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有傷害,如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能使毛細血管變性出血,以致面板、黏膜出現瘀點、瘀斑。***3***藥物的質量:生產過程中混入雜質或保管不當使藥物汙染,均可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4***藥物的劑量:用藥量過大,可發生中毒反應,甚至死亡。***5***劑型的影響:同一藥物的劑型不同,其在體內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劑量也會引起不良反應。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別:藥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約為3∶2;粒細胞減少症則女性比男性多。***2***年齡:老年人、兒童對藥物反應與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兒童對藥物的代謝、排洩較慢,易發生不良反應;嬰幼兒的機體尚未成熟,對某些藥較敏感也易發生不良反應。調查發現,現60歲以下的人,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9%***52/887***,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為15.85%***113/713***[4]。***3***個體差異:不同人種對同一藥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種的不同個體對同一藥物的反應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腎功能減退時,可增強和延長藥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應。

  2.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藥:誤用、濫用、處方配伍不當等,均可發生不良反應。***2***長期用藥:極易發生不良反應,甚至發生蓄積作用而中毒。***3***合併用藥:兩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5%,6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15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5]。***4***減藥或停藥:減藥或停藥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例如治療嚴重皮疹,當停用糖皮質激素或減藥過速時,會產生反跳現象。

  各種藥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應,中藥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發生的機率不同。出現藥品不良反應時也不必過於驚慌,患者用藥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出現了較嚴重或說明書上沒有標明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3 怎樣做到安全用藥

  ***1***不能輕信藥品廣告。有些藥品廣告誇張藥品的有效性,而對藥品的不良反應卻隻字不提,容易造成誤導。***2***不要盲目迷信新藥、貴藥、進口藥。有些患者認為,凡是新藥、貴藥、進口藥一定是好藥,到醫院裡點名開藥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況下就到藥店裡自己買藥,都是不恰當的。***3***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藥物。用藥前應認真閱讀說明書,不能自行增加劑量,特別對於傳統藥,許多人認為多吃少吃沒關係,劑量越大越好,這是不合理用藥普遍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4***藥品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用藥後如出現異常的感覺或症狀,應停藥就診,由臨床醫生診斷治療。這裡需要告誡藥品消費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藥品後出現可疑的不良反應,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要由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真地進行因果關係的分析評價。

  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問題的日益關注,藥品不良反應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國家正在建立、健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儘量避免和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給人們造成的各種危害。因此,人們應抱著無病不隨便用藥,有病要合理用藥,正確對待藥品的不良反應的態度,正確的服用藥物和保管藥物,不斷提高用藥水平,從而達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地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徐年卉,林國生,付潔,等.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的經驗探討.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2,12***2***:143-144.

  篇2

  醫院臨床藥事質量管理工作分析

  [摘要] 通過認真學習領會衛生法律法規和醫院評審標準,依法制定適合於醫院藥劑科的藥事管理制度,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專項整治,抗菌藥物採購目錄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處方質量管理,分析評估用藥風險和藥品不良反應、藥品損害事件,提供藥物諮詢與指導,是提高藥事服務質量,維護群眾利益,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臨床藥事;質量管理;探討

  醫院藥劑科工作現已處在一個轉型期,從以保證藥品供應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轉變;以藥劑為主體向以臨床藥學為主體的轉變;臨床藥學工作從以實驗研究為主向以參與臨床用藥實踐,促進合理用藥為主的轉變[1]。

  醫院臨床藥事質量管理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將醫院藥學工作由傳統的供應服務模式向技術服務模式轉變,對此,我們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才能求得新的發展。

  1 認真學習領會衛生法律法規和醫院評審標準依法制定適合於醫院藥劑科的藥事管理制度,規範藥品採購行為

  1.1 會藥事法律法規,依法制定醫院藥事管理制度

  組織藥劑人員認真學習領會《藥品管理法》[2]、《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處方管理辦法》[3]、《四川省精神病專科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醫院評審標準,是開展好藥事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依法制定適合於醫院藥劑科的藥事管理制度,才能理清和明晰管理的思路。

  1.2 貫徹落實醫院藥事制度

  組織不同崗位的藥劑人員有針對性地認真學習領會醫院藥事管理制度,並貫徹落實,以推進藥事質量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程序,強化藥學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全面提升醫院臨床藥事管理水平,使醫院始終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

  1.3 規範藥品採購行為

  嚴格貫徹執行四川省衛生廳《醫療機構藥品陽光采購管理暫行辦法》,醫院制定了《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管理制度》、《促進合理使用集中招標掛網藥品措施》《醫務人員招標掛網藥品使用指南》等制度。

  藥品網上陽光采購,規範藥品採購行為推進臨床合理用藥。

  採購掛網藥品時,在四川省藥品集中採購交易監督管理平臺上按規定進行,藥品的購進,堅持“集體決策”,常用藥品購進均需填寫《藥品購入計劃申請表》,計劃、稽核、批准、執行“四權分離”, 並通過網上陽光評分系統,接受省市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

  陽光評分平均為102分,掛網藥品採購比例平均為99.6%。

  2 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專項整治,抗菌藥物採購目錄實行動態管理

  2.1 處方點評工作

  按照《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範***試行***》[4],每個月藥劑科負責組織對具有抗菌藥物處方權的醫師所開具的處方進行點評、醫務科負責組織對醫囑進行點評,根據醫院精神專科的特點,重點抽查了綜合科和門診處方,根據點評結果,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師,向全院公示;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師,會同科主任一起,進行個別談話警告,《抗菌藥物使用處方點評》結果,通過醫院資訊管理系統,在全院範圍內進行通報。

  對使用量、使用金額排名前10位的抗菌藥物品種在醫院資訊管理系統上進行公示。

  2.2 抗菌藥物分級目錄的修訂

  持續完善修訂院院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對不同管理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進行嚴格限定。

  因病情患者需應用限制使用類抗菌藥物時,應經具有抗菌藥物處方權的主管醫師同意,並簽名;對應用特殊使用類抗菌藥物時,應當具有嚴格的臨床用藥指徵或確鑿依據。

  經抗菌藥物管理委員會認定的抗感染或有關專家會診同意,由具有抗菌藥物處方權的高階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開具處方。

  採用了衛生部作為亮點推薦的抗菌藥物資訊化管控方案,在該院新的醫星醫院管理系統上,執行了抗菌藥物分級管理、醫師抗菌藥物處方權設定工作。

  3 加強處方質量管理,定期對醫院《處方集》進行梳理

  3.1 制訂該院處方管理制度

  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制定和修訂了該院《處方管理細則》、《處方、審方質量控制表》、《處方獎懲制度》,重新修訂製作了醫院《基本藥品供應目錄》,目錄上作了藥品通用名括號曾用名對照,讓臨床醫生和藥劑人員順利正確地過度到通用名的使用上來。

  加強了處方的管理,定期檢查和質量監督;通過繼續教育和“三基三嚴”的學習,提高醫、藥、護人員的業務素質,強化醫生處方書寫質量意識和藥學人員對處方的審方作用;不斷分析、糾正處方中出現的不足與錯誤,極大地提高了醫院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3.2 定期對處方集進行梳理修訂

  《處方集》是醫院用於治療目的的藥品彙編,是醫院評審的重要的資料。

  既是合理用藥指導性檔案,也是建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技術指南,能夠幫助基層醫務人員瞭解和形成科學規範的用藥觀念,有效服務患者,同時引導廣大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藥習慣[5]。

  提供醫務人員迅速獲得有關該院常備用藥品項、用藥規定,以利患者獲得適當用藥,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療。

  為醫生選用藥品、藥師調配藥品的一種規範的管理方法。

  隨著醫院業務的快速發展,近兩年新增藥品品種較多,根據對目前藥品認真仔細的梳理結果,預計新版《處方集》較2010年版預計將新增抗菌藥物9個;精神神經類藥物11個;迴圈系統藥物3個;中成藥9個;其它5個,共計新增37個藥品品種。

  淘汰19個藥品品種。

  並提交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遴選討論通過。

  4 分析評估用藥風險和藥品不良反應、藥品損害事件,提供藥物諮詢與指導

  4.1 制訂醫院藥品不良反應工作制度

  為加強該院藥品不良反應***ADR***監測的管理,提高對藥品的監測、評價和安全預警能力,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推動合理用藥,提高醫療質量,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1號***[6]的規定,制定該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制度》、《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監察與再評價制度》、工作方案和人員名單。

  4.2 分析評估用藥風險

  根據監測發現,目前由於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報告較多、較重,且沒有專一的解救藥物,經評估用藥風險較高,因此,將原來使用的10種中藥注射液減少到現在的5種,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藥風險的發生。

  為有效防止中藥注射液過敏反應,使用前應充分詢問病人過敏史和家族史,凡高敏病人,如曾經有藥物、食物過敏史的病人,應禁用或謹慎使用。

  通過對藥物氨甲環酸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監測分析,發現該藥物的嘔吐及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與注射速度有關,減慢滴速,藥物不良反應明顯減少,保證了臨床用藥安全。

  5 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個人及藥劑科業務水平、技能水平和素質水平

  5.1 新時期對藥學人員的要求

  新時期藥學部門要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組織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提供藥學專業技術服務[7]。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藥劑科的工作由簡單到複雜,抗菌藥物使用與管理,藥品不良反應、處方點評,藥物諮詢,合理用藥分析,甚至包括財務統計知識等,特別現代藥事工作需要藥學與臨床知識的有機結合,傳統的藥學教育,是以藥物製劑化學知識為主。

  現代醫院藥學,要求的是藥學與臨床知識的複合型人才,面臨的學科不斷擴大,要很好的勝任這些工作,這就要求我們藥劑人員不斷補充學習臨床方面的知識。

  5.2 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

  醫院內部的學習,通過建立三級學習體系,即科室“三基、三嚴”的學習制度和培訓計劃,部門統一業務學習,醫院組織的院內學術交流學習。

  醫院外部的學習,通過積極參與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展華醫網繼續教育,成都市衛生局醫學繼續教育、成都市醫學會刊授醫學繼續教育學習。

  個人參與的學歷教育,藥劑人員中分別有參加有中國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的在職本科臨床藥學學歷教育。

  形成一個學習型的團隊,積極向上的團隊,才是藥劑科人員為病人服務,為醫院做貢獻,最終提升自身價值,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6 結論

  無論是醫院複查還是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質量管理都是臨床藥事管理的核心和永恆主題,藥劑科工作的不確定性、高風險性和新時期藥劑科工作轉型等,決定了臨床藥事質量管理的複雜性、不易落實性和困難性。

  綜上所述,以藥事法規和醫院評審標準為準繩的臨床藥事質量管理工作,是提高藥事服務質量,維護群眾利益,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吳永佩,馮克玉.臨床藥師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

  [2] 藥品管理法[S].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5號,2001.

  [3] 處方管理辦法[S].衛生部令第53號,2007.

  [4] 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範[S].衛醫管發〔2010〕28號.

  [5] 高博,郭向暉.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M]. 北京:人民和衛生出版社,2010:3.

  [6]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S]. 衛生部令第81號,2011.

  [7] 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S].衛醫政發〔2011〕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