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怎麼寫

  現代護理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護理過程中更加尊重 人 ,尊重 生命 ,尊重人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論文範文一:談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體會

  現代醫學觀點認為,人體進入老年後通常會因生理功能發生功能性衰減而導致老年病多發,並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現代醫療護理觀念下,針對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實施有效心理護理,能夠緩解和疏導患者心理壓力及不良情緒,對於促進老年病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優化其生活質量發揮著重要功能。探究科學的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策略,是保障老年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在此結合老年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實踐簡要闡述一下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1心理護理的內涵特徵

  心理護理是在醫療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通過加強交流和行為影響等各種護理方式途徑,針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緩解精神壓力,使患者達到最佳身心狀態的護理行為。心理護理強調護理實踐的全程服務,通過護理人員溫和可親的言談舉止及嫻熟的技術操作建構良好的護患關係,採用專業性暗示、引導、解釋等語言行為,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調控或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疾病患者,其心理護理的實施形式不同,針對患者在疾病過程中表現的個性化不良心理問題,需採取因人而異的對策解除患者心理負擔;針對手術患者、精神患者等心理共性問題和潛在問題應進行預防性干預,增強患者身心康復效果。

  2老年性疾病給老年病患者造成的心理影響

  人體活動是通過身體各種組織結構共同協調完成的,其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需依靠人體疾病防禦性能來保障。人體進入老年階段後其身體器官組織逐漸發生老化,生理適應性和疾病抵抗力相對衰退,造成老年性疾病發病概率增高。

  2.1常見性老年病通俗的說,老年病是指老年人易患的相關疾病,它是在老年人身體臟器老化過程中,發生功能性衰變和障礙所導致的相關疾病,諸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白內障、老年性耳聾、腦動脈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腦心血管疾病,這類與機體衰老退化和性變相關的疾病隨年齡增加而增多;有些在中老年期均可發生的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關節炎、腦出血、骨質疏鬆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前列腺肥大、頸椎病、心肌梗死等等常見性疾病,通常與老年人的病理性變化、長期過度勞損導致體質下降有關;由於機體免疫力下降,像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生的肺炎、胃腸炎、腎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在老年期內發生後往往會形成不同的病狀後果,引起併發症或癌變。調查發現,我國老年人易患的老年病多為癌症、腫瘤、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膽囊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等,其中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往往會造成老年患者突發死亡。很多老年病患者通常會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病史長病況複雜、治療效果非常慢。

  2.2老年病給患者造成的心理問題臨床護理中發現,很多老年病患者由於疾病特別是長期遷延難以治癒的慢性病常導致患者在飽受生理病疼折磨外,還存在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① 自責憂鬱心理:有些心腦臟器功能下降長期患病久治不愈的老年病患者常因家庭負擔及經濟壓力等諸多因素,容易產生自責自備的負罪心理反應,偏執的認為自己成為家庭和親人的生活累贅,精神恍惚、意志消沉、暗自神傷、憂鬱自責的低落情緒嚴重,對疾病康復治療失去信心,缺乏生活熱情,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的不良心理,不願接受治療和護理 ②恐懼焦慮心理:

  由於老年人生理功能衰減,很多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老年病往往會造成患者突發性死亡,給很多老年病患者造成求生本能的巨大恐懼心理壓力,特別是對於手術期間的老年病患者,由於病程較長,加上患病後的病痛折磨、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被打亂,導致患者精神心理上產生嚴重的緊張焦慮情緒,煩躁不安、對手術深感恐懼。③敏感猜忌心理:很多老年患者資歷較深,性格倔強固執,具有較高的價值成就感,習慣了周圍人員的恭維順從,在患病時產生嚴重的心理落差和矛盾,自尊心愈加敏感和強烈,對於護理容易形成較強的對立情緒。有些生性敏感多疑的患者對於自己的病情症狀常常過於猜忌推測,甚至無故懷疑醫護人員及家人刻意隱瞞病情,心理負擔加重,影響了病情治療效果。④孤獨壓抑心理:很多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的老年病患者, 由於缺乏言語交流和心理溝通,長時間自我壓抑,自我調節能力弱,性格變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

  有些性格比較暴躁的老年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失落感強,容易產生激動情緒、逆反挑剔心理嚴重,性格容易發生改變,自我控制力和順從性較較差,偏執易怒,導致心理失衡,行為異常。⑤消極依賴心理:很多老年人在患病後由於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或喪失通常需要別人進行協助和照顧,逐漸養成了過度依賴的惰性心理,對於外界事物的興趣感表現淡漠,心理懶散消極,對於自己力所能及的獨立生活信心喪失,還有些老年患者由於心理自私狹隘,安於享受別人照顧,往往在病情好轉或痊癒時仍然小病大養,不願獨立自理,依賴心理過於嚴重化。

  3加強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的措施體會

  根據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問題來看,加強老年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結合以往長期的護理實踐,現將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的策略總結如下。

  3.1強化服務理念,建立良好護患關係由於老年病患者生理性反應和心理問題的落差性,醫護人員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觀念,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尊重老年病患者的人格尊嚴,正確對待和處理患者出現的固執、冷漠、挑剔、暴躁甚至無端謾罵和侮辱醫護人員等不良心理狀態下的過激行為,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嫻熟的護理操作技巧,及時瞭解患者生活習慣、心理個性特點,幫助老年病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增強治療康復的信心,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

  3.2加強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精神壓力人體在患病後因生理功能紊亂導致情緒不穩定、行為控制力降低傾向,患者容易出現消極反應,對於性格孤傲、敏感偏激、自尊心強、猜忌易怒的老年病患者,特別是病情嚴重需要手術的患者,醫護人員應結合患者不同的的病情反應,在充分尊重患者尊嚴的基礎上,採取鼓勵讚揚、娛樂談心、讀書看報、聽音樂等豐富多樣,靈活機動的有效策略加強心理溝通,幫助患者排憂解難,轉移思想壓力,激發老年人的積極、樂觀、熱情、好奇的生活心態。

  3.3優化護理環境,進行心理健康引導良好的護理環境對於幫助老年病患者舒緩心理壓力有著較好的效果,護理過程中應注重改善和優化患者的生活環境,在加強生活環境清潔衛生的前提下,儘量為患者創造清靜幽雅、溫馨舒適的休息環境,減少不良環境的刺激,保障患者心情舒暢。針對心理抑鬱悲觀壓抑的老年病患者,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引導和教育,鼓勵患者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保持熱愛生活的健康心態,增強患者信任依賴感,消除憂慮恐懼心理。

  3.4創新服務形式,注重全程適時護理醫護人員良好的護理服務是提高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醫護人員應在護理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不同的個人性格及生活習慣,創新護理服務措施和形式,及時準確的掌握和揣測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合理把握交往分寸和技巧,在生活上給予熱情關懷和細緻照顧,以熱情友善、溫和親切的言語態度及激勵行為,適當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對於身患絕症的老人更應盡心盡責的照顧和護理,開導、感染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和行為。

  3.5加強康復指導,促進患者身心健康醫護人員要根據不同老年病患者的病情,採用耐心講解、個人交流、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指導和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相關病情的治療康復與飲食保健知識,做好患者的安全用藥護理,督促患者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加強病情巡視和實時服務,針對病情較輕的老年患者,要動員其適當戶外活動和散心,鼓勵老年人酌情進行適合性體育鍛煉,合理安排休息睡眠時間,適當調節生活情趣。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消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提高生活質量。

  4結語

  總之,人體進入老年後發病機率通常較高,很多老年病患者對待疾病的心態存在多種不良心理反應和障礙,加強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對其身心康復效果明顯,醫護人員的護理態度、語言行為、護理環境、護理方式等因素,影響著患者的心理康復狀態和效果。

  護理論文範文二:股骨頸骨折的圍術期護理

  我國將≥6O歲的人群稱為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以老年女性患者為多,由於骨質疏鬆明顯使股骨頸脆弱,加之髖周肌群退變,走路時不小心滑倒、在床上跌下、下肢突然發生扭轉、或者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也有發生骨折的呵能。我科自2010年5月~2010年l2月共收治19例股骨頸骨折,年齡≥57歲,全科護理人員針對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採取全面有效的個性化護理,獲得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本組患者19例,男4例,女15例,年齡57~87歲。其中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例,餘均為外傷性骨折。合併有糖尿病l例,高血壓5例。非手術治療2例,予行皮牽引或骨牽引,輔以消炎、止痛、消腫等對症處理。手術治療17例,其中行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6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1例。住院時間7~25天,術後經DR攝片檢查,提示患者恢復良好。

  2. 術前護理

  2.1 一般護理 護士熱情接待病人,將病人安置在安靜、通風、採光良好的病室內,病床有護欄,對於體型比較瘦,年齡特別大的老年人,予使用氣墊床,溫溼度適宜。

  2.2 心理護理患者因突然發生的骨折而需臥床治療休息,既擔心自己的病情,是否會一病不起,也擔心子女因照顧自己而影響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因此,情緒很不穩定[2]。我們護理人員應與病人及家屬多交流溝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做好解釋工作,堅定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鼓勵子女儘量多陪伴病人,穩定病人的情緒,使病人能夠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狀態接受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

  2.3 術前準備根據醫囑採取血樣送檢,如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等專案;協助完成各項檢查,如心電圖、DR、CT檢查等;根據醫囑做好青黴素、先鋒黴素皮試,手術區域的面板準備。指導病人適應使用便器床上大小便。對有菸酒嗜好的病人,告知其菸酒對身體的危害,勸其戒菸禁酒。

  3. 術後護理

  3.1 體位護理 術畢回房,可採取3人搬運法,分別平託病人頭頸、臀部、雙下肢,3人同時用力搬運,使病人平臥於床上。置患側肢體於外展15。~3O。中立位。可在兩膝之間置一軟枕,患側肢體膝下亦置一軟枕,防止患肢外旋或內收,防止假體脫出。可以穿定製的防旋鞋。

  3.2 切口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切口引流管,正確連線引流裝置,所接引流袋的位置應低於切口平面5O~60 cm,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壓或扭曲。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並做好記錄。如果觀察到引流量較多,應及時彙報醫生,以便採取相應措施。每日更換引流袋,更換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3.3 加強病情觀察 術後常規觀察意識狀態,監測T、P、R、Bp、SpOz,gl h一次至生命體徵穩定;根據醫囑給予鼻導管吸氧,流量2~3 L/rain,如病情需要低流量者則嚴格執行。必要時,術後給予心電監護;術後採用自控鎮痛泵者,保持靜脈通道通暢。注意觀察患側肢體的末梢迴圈及感覺運動功能。

  3.4 加強面板護理,防止壓瘡 給予臥氣墊床,保持床單元的乾燥、清潔、平整、及時更換潮溼的衣褲、床單。定時按摩受壓部位。

  3.5 飲食護理患者多為老年人,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富含纖維素、易消化的飲食,根據病人的口味烹飪,增進食慾,加強營養,促進骨折癒合。

  3.6 功能鍛鍊指導 術後給予患者及家屬專業的關於功能鍛鍊的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技能的指導,使患者認識到功能鍛鍊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配合並採取確的行之有效的鍛鍊方法。手術當天,家屬即可以幫助患者行足趾活動,踝關節的前屈和背伸的被動活動。術後第2天,患者自行採取主動的踝關節伸屈活動。術後早期不宜多翻身,禁止採取患側臥位和俯臥位。可採取平臥位、健側臥位,健側臥位時兩腿間夾一軟枕,患肢仍需保持外展伸直位。根據病人的恢復情況,術後第3天,可進行主動的伸膝鍛鍊,進行臀肌、股四頭肌的收縮和舒張鍛鍊。防止長時間臥床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同時促進下肢靜脈迴流,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術後1周左右,進行髖關節的活動。

  站立時也要保持外展中立位,足尖向上。轉身時也要注意髖關節隨身體一起轉動,避免患肢受壓。上床時注意按相反步驟進行,患肢先上床,健肢後上。術後4周,患者根據體力,主動練習由臥一坐一站一走,以達到獨立坐起,能夠扶拐行走的能力,最終達到棄拐行走,恢復正常的生活。

  4. 出院健康指匯出院前做好健康宣教指導,使患者及家屬能夠理解、接受,並能夠認認真真的堅持功能鍛鍊,牢記注意事項。掌握平時生活中一些動作要領,防止假體脫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如上下樓梯時,上樓時先上健肢,柺杖及患肢再七;下樓時則要拐杖先下,患者跟上,再下健肢。穿褲子時,先穿患側再穿健側。平時無論穿鞋、如廁、睡覺時,均需注意患肢不內收,髖關節不過度屈伸,不做下蹲動作,不做矮凳。不穿高跟鞋,坐位時不交叉雙腿,不盤腿。定期到醫院複查,有情況及時隨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