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群護理學論文範文

  社群護理是以提高社群人群的生活質量為最終目的。因此,發展社群衛生服務,培養社群護理人才非常重要,而實踐教學環節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護理人員的重要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群護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社群護理學論文範文一:社群護理語言交流藝術

  隨著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推出,人類的健康需求不斷提高,護士具有良好的語言交往藝術對提高社群護理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語言交往的重要性

  1、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用來表情達意,溝通交流並達到相互瞭解的工具。語言是護士對病人實施護理的基本手段。在社群護理中,良好的語言能夠對患者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而粗劣的語言則會產生負面影響。

  2、語言的交往藝術可以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護士通過良好的語言藝術,有利於將病人消極的心理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語言交往的藝術性可以反映護士的職業素質。一個職業素質優良的護士,要能正確運用語言交往藝術來幫助教育病人,從而使備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重新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促進身體儘快康復。

  二、護患語言交往中應注意的問題

  1、強調語言的規範性護士在與病人進行語言交流過程中,語言表達要準確,儘量用醫學術語,並且要深入淺出,必要時作適當解釋。使用規範的醫學術語不僅能給病人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使護理過程中體現了外在的形式美,能給病人心理上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交流中要說普通話,使來自四面八方的病人都能聽得懂,並注意說話的語調。

  2、提高語言交往中的道德水準護患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護士每天都面對著不同需求的病人,要注意語言的道德要求。一個愛崗敬業的護士,面對病人的種種要求,都會耐心解釋,以誠相待。如:對於醫學知識較缺乏的患者,應耐心聽取他們提出的問題,並作詳細解答,決不能怕麻煩、應付了事,更不能譏笑他們。俗話說“言為心聲”。美好的語言是取得信任與支援的基礎,語言可作為治療手段達到治療目的。反之,惡語傷人,會造成糾紛。病人來社群就診,決不能加重其心理負擔,對病人要有同情心、愛心,要加強自己的修養,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言行和感情,做到任何情況下都不向病人發火,不以貌取人,不以權取人。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護士美好的語言,可使病人感到溫暖,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在社群護理中得到溫馨。

  3、重視語言交往中的情感特點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仁。人的情感不同,所表現出的語言、語調、語氣等也會截然不同,並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因此,在社群護理實踐中,護士必須重視語言交往中的情感特點。通過自己的服務,體現出對病人的關心與尊重、同情與愛護,關懷與體貼,做到微笑服務在臉上,文明用語在嘴上,帶給病人一種親切感。如對初次來社群治療的病員,護士應先介紹社群環境、作息時間、規章制度,使病員很快熟悉環境,消除緊張和陌生感。在與病人交談時,注意調節好和諧的氣氛,注意稱謂,應避免用“不”字,而用“為了您的健康請您……”、“請您注意。

  4、注意語言交往的方式應用語言交往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在與病人交談時,保持合適的距離,維持鬆弛、舒適的體位姿勢;在徵求他人意見時不輕易打斷對方談話或轉變話題。為表示在認真傾聽,可用點頭或“嗯”、“是”等表示你已接受對方內容,理解對方的意思,以鼓勵對方繼續談下去。在闡述、宣告自己觀點的集體交流中,可加強語氣,放慢語速並配合手勢來強調其重點。對正在發怒的病人,首先向病人表示理解,儘可能轉移注意力,這樣既尊重和重視了病人的要求,也有效地處理了病人的意見;對哭泣的病人,待發洩後再耐心傾聽哭泣的原因,使病人得到安慰;對感覺有缺陷的病人,如聽力喪失則應更多地使用非語言交流;對視力不佳或喪失者應減少非語言資訊,想方設法補充因看不見或聽不見而遺漏的內容川。總之,社群護理工作離不開語言交往藝術,為了提高社群護理質量,護士必須充分認識語言交往藝術的重要作用,同時在社群護理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交往藝術。

  社群護理學論文範文二:小議中醫護理在社群護理中的應用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居家養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譜的改變以及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社群護理的健康觀、預防觀與中醫護理的整體觀、預防觀不謀而合。中醫護理以其速效、顯效和在預防、保健、醫療、養生、康復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能很好地適應社群衛生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驗、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群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群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檔案中明確指出:“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採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群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

  1應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群護理是社群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群護理的健康觀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個具有生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需要的整體[1],強調家庭、社會以及心理對人的健康的影響,這與中醫護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體觀一脈相承。中醫護理歷來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將人與生存環境的和諧、人體心身的和諧視為健康的基本標準,並貫穿於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論與實踐之中。社群護理的主要內涵是向個人、家庭、社群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護理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治未病”的預防觀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群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群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次,中醫護理來源於民間,其特有的飲食文化、養生保健及簡、便、易、廉的護理技術更容易為廣大社群居民所接受[1]。社群人群對中醫護理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社群中醫護理模式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最後,國際社群護理蓬勃發展的背景以及中醫藥社群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髮展與成熟,為中醫護理快速進入社群護理提供了可能。

  2應用現狀

  2.1中醫護理在社群居家護理中的應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居家護理將成為適應大眾需求的一種主要的社群護理工作方法。居家護理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社群護士直接到病人家中,應用護理程式向社群中有疾病的個人即出院後的病人或長期家庭療養性的慢性病病人、殘障人、精神障礙者,提供連續的、系統的基本醫療護理服務[2]。社群護士將成為居家護理的主力軍。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

  2.1.1在居家護理評估中的應用中醫護理評估與社群居家病人評估的主要內容相似,包括病史、臨床表現、體檢及治療情況等。中醫護理評估技術是在整體觀和辨證觀的指導下,在現病史、個人生活史、家庭環境評估、症狀與體徵評估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中醫護理評估內容的引入加強了居家護理評估的深度與廣度。目前,進行居家病人護理需要評價時,常用居家病人護理需要評估量表。為了充分利用中醫護理的優勢,可以對此量表進行修訂,增加中醫護理評估內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社群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腎功能衰竭、骨和關節病變需要牽引和臥床者等。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在社群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群護理工作中大部分護士能夠使用中醫養生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干預專案的應用率依次為: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情志調護、健康膳食、康復指導,而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和情志調護的中醫護理干預,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項[3]。可見,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護理、藥膳護理更貼近生活,因其護理方法簡便易學、直觀安全、效果顯著,更適合在社群普及推廣。中醫護理技術如鍼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藥貼敷、中藥薰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臍療、中藥離子透入等在社群慢病居家護理中應用廣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簡便易行,備受社群居民的喜愛。但在實際工作中,鍼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術主要由中醫醫生操作,中醫護士很少應用。中藥貼敷、中藥薰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護士按照醫囑實施。中醫養生方法及護理技術因其低廉性,對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尤為重要,有助於提高社群衛生服務的覆蓋率,有利於提高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的發展力度,儘快縮小城鄉差距。

  2.1.3在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在社群,需要康復護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後病情已穩定但需繼續治療或康復的病人、殘疾人等。常見的有術後病人、腦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癱病人、先天畸形或後天傷病造成的功能障礙、殘疾者。中醫藥膳護理、情志護理以及鍼灸、按摩等護理技術在防止壓瘡、增進病人的心理健康、促進病人的營養、畸形和殘障病人的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家庭環境適應性改變的指導等方面應用廣泛,使向病人提供優質的康復護理成為了可能。

  2.1.4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決定了居家養老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主體。同時,由於家庭結構的變化,分居養老將成為今後家庭養老的主要方式。雖然,在社群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為老年人,尤其是為分居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飲食養生、起居養生、睡眠養生、運動養生、精神養生、藥膳養生等方面的知識指導以及傳授灸法、按摩、中藥敷貼、中藥薰洗等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技術對於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於我國社群中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尚未完善,社群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中醫護理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較少。

  2.2中醫護理在社群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在社群健康教育實踐中,中醫護理與社群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群健康教育內容中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群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群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中醫護理與社群健康教育內容正在逐漸完美融合。

  社群護理是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中醫護理在社群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由於我國尚未制定中醫護士的執業制度、社群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護士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水平低下以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尚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中醫護理融入社群護理的步伐緩慢。因此,我國的社群護理應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社群衛生服務體系與法規;多途徑培養社群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提高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群中醫護理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利用中醫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社群護理模式,促進我國護理事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雲,趙燕利.中醫護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家庭護士,2008,6***3***:665.

  [2]趙秋利.社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3]徐倏莉,陳繼根,王麗萍.社群中醫護理服務需求及應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