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學畢業論文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同時,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物質生活滿足程度的提高,人們對臨床護理工作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普外科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應用

  普外科患者的病情比較複雜,其年齡跨度較大,導致普外科的護理工作難度較大。因此,對普外科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對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促使其早日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普外科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進一步證實此種護理方法在普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我們對2014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本次研究的物件為2014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48例闌尾炎患者,有30例膽囊炎患者,有40例胃穿孔患者,有20例甲狀腺腫患者,有10例肛瘻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優質護理組,每組各74例患者。常規護理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68±11.82***歲,其以往住院的次數為1~3次。在本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佔的比例為57.2%。優質護理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45±7.51***歲,其以往住院的次數為2~4次。在本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佔的比例為5***%。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以往住院的次數及女性患者所佔的比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後,為其安排床位,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對患者在術後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徵和手術切口敷料等情況,並進行常規輸液等。對優質護理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是:

  ①瞭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家庭情況。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及醫護人員的相關資料,消除其對醫院的陌生感,使其迅速地適應院區的環境。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及其家屬時,態度要親切,以便為後期的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大多數患者因不瞭解其自身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容易出現焦慮、煩躁、沮喪、不配合治療等消極情緒和行為,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讓其瞭解自身的病情及治療的相關注意事項。

  ③進行飲食指導。囑手術患者在術後應從食用流質食物過渡到半流質食物。在患者可正常飲食後,囑其應注意保持營養均衡。

  ④進行康復訓練。部分患者在進行手術後需要進行康復訓練。護理人員應協助其進行功能訓練。

  ⑤一些手術患者在術後還不能自主地排大小便,護理人員應協助其進行排便排尿。

  ⑥護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與專業技能,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服務,密切觀察其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情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避免因護理人員個人的疏忽而導致患者發生危險。

  ⑦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採取開放式溝通與封閉式溝通相結合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以便了解其真實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很多手術患者在術前會出現煩躁,精神緊張,坐立不安等不良情緒和行為,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心悸氣短、四肢發冷等症狀。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及其家屬及時進行溝通,瞭解引起患者焦慮的原因,並採取應對措施。有的患者因對手術的過程不瞭解而產生焦慮心理,應讓其瞭解手術的過程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並向其講述以往的手術成功的案例,從而減輕或消除其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密切配合,多關心患者,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⑧醫院管理者應進一步完善醫院的規章制度,如建立獎懲制度、制定科學的護士值班表等。合理地安排日間和夜間的護理人員,以方便其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1.3觀察指標

  觀察並記錄兩組患者醫患糾紛的發生率及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率。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調查,瞭解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可分為以下幾個級別:非常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l0.0統計學軟體對本研究中的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醫患糾紛的發生率、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率及其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在常規護理組患者中,有31例患者發生醫患糾紛,其醫患糾紛的發生率為41.8%。在優質護理組患者中,有9例患者發生醫療糾紛,其醫患糾紛的發生率為12.1%。優質護理組患者醫患糾紛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在常規護理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積極地配合護理工作,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率為32.4%。在優質護理組患者中,有56例患者積極地配合護理工作,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率為75.6%。優質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率明顯高於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47.2%,優質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81.5%,優質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明顯高於常規護理組患者,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優質護理是指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使其能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質量護理。為了提高醫院護理服務的質量,醫院管理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①醫院應合理地調配人力資源,科學地安排護士排班表,避免護患比例嚴重失調和護理人員過度勞累。

  ②護理人員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服務,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優質護理。綜上所述,對普外科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範文二:優質護理神經外科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對照組63例研究物件採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其護理措施主要有病情觀察、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觀察組63例研究物件則在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採用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其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後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並且要熱情地向患者介紹醫院、病房環境,熱情的作自我介紹及主治醫生等相關人員的介紹,以逐漸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另外,護理人員還應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定時對病房進行通風,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適感。第二。軀體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的血壓、心率、顱內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呼吸等情況進行監測,並及時給予患者降顱壓、營養神經等治療。第三,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嚴格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耐心的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瞭解患者的實際需求,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關心及幫助,逐漸建立起聊天式護理方式,從而逐漸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耐心觀察患者各方面的情況,並及時給與患者幫助及鼓勵,儘可能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第四,構建家庭支援體系。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重視,耐心的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家屬認識到自身的關心、安慰及監護對患者病情的影響力;從而使患者家屬積極主動的配合醫院進行相應的疏導工作,構建家庭疾病支援體系。第五,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以患者的性格特點、文化程度等為依據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通過設定健康宣傳欄、發放健康知識小卡冊、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認識到治療的有效性及重要性,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依從性,並有助於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等進行評價及比較。

  1***護理服務質量以護理質量考核評分表為依據進行評估,護理質量考核評分表主要包含四項內容,一是醫院制度考核,佔30分;二是護理文書考核,該項佔20分;三是護理安全考核,該項共佔30分;四是藥品安全考核,該項共佔20分;考核總分為100分;通過對上述四項內容的考核對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外科護理中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質量的總體考核情況進行評價。

  2***患者護理滿意度由我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為依據進行評價,問卷調查表的主要內容為環境滿意度、心理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滿意度、總體滿意度等幾方面。

  1.3統計學分析

  以SPSS18.0統計學軟體對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26例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處理,採用“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進行t檢驗,組間比較則展開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採用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後其醫院制度考核得分、護理文書考核得分、護理安全考核得分、藥品安全考核得分及總考核得分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63例患者採用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後其心理護理滿意度及總體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於採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滿意度及環境滿意度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也逐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經外科是外科學的一個分支,是臨床上治療由外傷所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常用方式。該科室的護理工作具有風險大、難度高、患者病情多變等特點,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護理難度。而傳統的常規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通常將護理重點放在治療及護理技能的操作上,而忽略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重視,缺乏與患者的情感及人文溝通,因而極易因護患間缺乏理解及交流而發生護理糾紛等事件,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為有效的提高神經外科的護理服務質量,必須要及時採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臨床上逐漸將優質護理模式應用於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以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作業內涵、提高整體護理服務水平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服務的內涵主要包含滿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確保病人安全、提高患者軀體舒適度、平衡患者心理、獲取患者家庭及社會支援等幾種,進而以優質的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且相對於傳統的常規護理方式而言,優質護理模式則在注重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加強了對護患溝通交流。該護理模式更注重對患者心理護理及社會支援體系構建的重視,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傾聽患者傾訴、系統的健康教育等方式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消除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有助於引導患者更好的與醫護人員配合治療,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流、溝通還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有助於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優質護理應用於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中可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採用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後其醫院制度考核得分、護理文書考核得分、護理安全考核得分、藥品安全考核得分及總考核得分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心理護理滿意度及總體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於採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滿意度及環境滿意度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和王紅霞、凌希蓮等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Dupuytren骨折術後的臨床作用》中的研究結果相符;此外,曹順華等在《優質護理在顱腦外傷中的應用》中的研究結果表明將優質護理應用於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搶救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和相關研究都表明將優質護理應用於神經外科護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有較高的而應用價值,應予廣泛應用和積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