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重點必背知識

  對於高考語文的複習,需要背誦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赤壁賦》

  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文:任憑小船自由漂流,越過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譯文:***這聲音***能使深谷裡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譯文: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住的地方嗎?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豪傑,但如今在哪裡呢?

  5、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譯文: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

  6、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譯文: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時缺,像那樣***不斷地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

  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譯文: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東西***。

  :《屈原列傳》

  1、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譯文:***他***學識廣博,記憶力很強,對國家治亂的道理明曉,對外交辭令嫻熟。

  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譯文:屈原痛心楚懷王聽力不明,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眼睛,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

  3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譯文: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完全表現出來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譯文:秦惠王把這件事當作了憂患,於是就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願意侍奉楚王。

  5、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譯文: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事物雖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現的意思卻很深遠。

  6、人又誰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譯文:一個人,誰又能用潔淨的身體,去受渾濁髒物的汙染呢?

  7、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譯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說話得體,善於應酬的文辭,但始終沒有人敢於直諫。

  :《滕王閣序》

  1、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譯文:雄偉的州城,象霧一樣湧起,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樣的飛馳。

  2、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譯文:文詞宗主***文壇領袖***孟學士,文章

  的***辭采***氣勢像蛟龍騰空,鳳了凰起舞;紫電和青霜這樣的寶劍,出自王將軍的武庫裡。

  3、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譯文:使賈誼遭受委屈,貶到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譯文:年紀雖然老了,但應當更有志氣,哪裡能在白髮蒼蒼時改變自己心志?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放棄自己遠大崇高的志向。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國滅亡,天下統一。蜀山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才得以建成。

  2.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佔有***金玉珍寶***,都運送到阿房宮中。***從此***便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砂礫

  3.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攻破函谷關;項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4.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5.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之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6.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從驪山的北面建起,並向西曲折延伸,一直通到咸陽。

  7.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長廊像腰帶,迂迴曲折,屋簷高挑,象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臺樓閣,***各自憑藉不同的地勢,參差環抱,迴廊環繞象鉤心,飛簷高聳象鬥角。

  8.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那長橋臥在水面上***象蛟龍***,***可是***沒有一點雲彩,怎麼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並沒有雨過天晴,怎麼會有虹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