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愛情詩鑑賞

  李商隱的愛情詩以《無題》最著名。你讀過李商隱哪一些愛情詩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鑑賞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裡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迴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徵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徵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於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迴圈,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瞭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裡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裡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複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複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雲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髮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裡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雲鬢改”而愁苦,並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悽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淒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裡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著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鑑。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篇2: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鑑賞

  首聯以曲折的筆墨寫昨夜的歡聚。“昨夜星辰昨夜風”是時間:夜幕低垂,星光閃爍,涼風習習。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縈繞著寧靜浪漫的溫馨氣息。句中兩個“昨夜”自對,迴環往復,語氣舒緩,有迴腸蕩氣之概。“畫樓西畔桂堂東”是地點:精美畫樓的西畔,桂木廳堂的東邊。詩人甚至沒有寫出明確的地點,僅以周圍的環境來烘托。在這樣美妙的時刻、旖旎的環境中發生了什麼故事,詩人只是獨自在心中回味,我們則不由自主為詩中展示的風情打動了。

  頷聯寫今日的相思。詩人已與意中人分處兩撥兒,“身無綵鳳雙飛翼”寫懷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沒有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可以飛到愛人身邊。“心有靈犀一點通”寫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卻像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身無”與“心有”,一外一內,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統一在一體,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惱與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將那種深深相愛而又不能長相廝守的戀人的複雜微妙的心態刻畫得細緻入微、惟妙惟肖。此聯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營射覆蠟燈紅”是寫宴會上的熱鬧。這應該是詩人與佳人都參加過的一個聚會。宴席上,人們玩著隔座送鉤、分組射覆的遊戲,觥籌交錯,燈紅酒暖,其樂融融。昨日的歡聲笑語還在耳畔迴響,今日的宴席或許還在繼續,但已經沒有了詩人的身影。宴席的熱烈襯托出詩人的寂寥,頗有“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淒涼。

  尾聯“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可嘆我聽到更鼓報曉之聲就要去當差,在祕書省進進出出,好像蓬草隨風飄舞。這句話應是解釋離開佳人的原因,同時流露出對所任差事的厭倦,暗含身世飄零的感慨。

  全詩以心理活動為出發點,詩人的感受細膩而真切,將一段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描繪得撲朔迷離而又入目三分。

  篇3:無題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轉蓬 一作:斷蓬***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鑑賞

  李商隱的愛情詩以《無題》最著名。這是兩首戀情詩。詩人追憶昨夜參與的一次貴家後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其中第一首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更是膾炙人口。

  對這首詩的理解和看法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說是窺貴家姬妾之作,還有人說是追想京華遊宴之作……但羈宦思樂境也好,覬覦貌美女郎也罷,詩中所表達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態顯是力透紙背,那些尋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規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當中,表現了一種追尋的熱切和悲哀的失落。

  起聯兩句,交明時間和地點。疊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時給人閱讀上的審美享受。這七個字,表現了一種高寒曠遠、清麗婉轉之感,詩作展現的是一片靜謐的星空,清風泠然而至,似乎從墨藍色的天幕後吹來。再往深處看,詩人獨獨寫到星辰和風這兩個概念性意象,是簡單的隨性拈來,或是具有某種豐厚的內蘊和象徵。星辰在古代不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樓,憶我舊星辰”***孟郊《感懷》***,夜晚登上高樓思念往昔的美好,有歲月的意思;“新歡繼明燭,樑棟星辰飛”***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喻指輝煌的燈火;古人還稱入朝為郎為“上星辰”。自然界的風有暖風、涼風、冷風、陰風等,與人類社會聯絡起來,又有了風化、風度、風骨、黑風,甚至還暗合了男女情愛之意。這樣一來,僅開頭這一句,就帶出了無限的遐想和疑惑。

  畫樓西畔桂堂東,雕畫的閣樓,以桂木為材的廳堂,極言其奢華綺麗。畫樓為輔,桂堂是主,引畫樓西為桂堂東穿針引線,“隱然有一人影在內”,詩人的眼光轉向了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是不在桂堂內的,他身處的環境是星辰高掛的靜謐幽深的夜空下。

  後二句圓轉溢輝,精工富麗,膾炙人口,是一組絕妙的對句,抒寫今夕對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雖然沒有綵鳳般的雙翅,得以飛越重重阻礙與意中人相會,但相信彼此的眷戀之心當如靈異的犀角暗中相通。“身無”、“心有”,一退一進,相互映照,是間隔中的契合與溝通,悵惘中的喜悅與慰藉,表現了詩人對這段美好情緣的珍視和自信。兩句比喻新奇貼切,剖劃深刻細緻,展示了詩人抒寫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頸聯寫送鉤覆射酒暖燈紅之樂。送鉤覆射兩個遊戲都是需要多人蔘加配合才能完成的,與前兩聯詩聯絡起來,前面還是星辰高掛,泠然清風的空曠夜幕,這裡卻人影憧憧,酒暖燈紅。“暖”字和“紅”字,一個形容春酒,一個形容蠟燈,充溢著恣蕩歡笑,一派和諧景象。前後對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唐詩綜述》中說:“紅是暖色,它是流動的,熱鬧的,所以近於複雜”,顏色的暗示性在文藝上最富感染力,詩歌中的紅色有時是反著說的,古有“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元稹《行宮》***,“斜拔玉釵燈影畔,別開紅焰救飛蛾”***張祜《贈內人》***,紅花後面有人寂寞,紅焰影中只能與飛蛾作伴,枯索之況彌觀,惋傷之態彌切。滿堂的紅影襯托出作者的蕭索孤獨,一個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兩種景象,詩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熱鬧裡的寂寞,紅,是和諧外表下的激流湧動。

  尾聯回憶今晨離席應差時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歡宴徹夜到曉,樓內笙歌未歇,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祕書省應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席上的意中人則後會難期了。豈獨相思苦,長嘆業未成。戀情阻隔的悵惘與身世沉淪的感嘆交匯於詩人胸中,使此詩的內涵和意蘊得到了擴大和深化,在綺麗流動的風格中有著沉鬱悲慨的自傷意味。

  在此詩中,詩人的情感運勢十分自然流暢,但如果定要深究詩裡說的具體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種想象且個個都合情合理。葉嘉瑩說,詩是顯意識活動,詞則是隱意識的。李商隱的無題詩近乎詞的情境,在工整的詩歌格式下抒發的是一種詞所擅長的隱約難言的顯意識表達。單看這首無題詩,全詩在哀婉淒涼的樂調下有一種似解非解的感覺,既像是寫給不能長久相伴的戀人的,又像哀嘆君臣遇合,卻似乎沒有這麼世俗,如此,就是李義山無題詩的妙處所在了。

  第一首七律確實是很出色的愛情詩,而其內容是通過第二首七絕補充說明的。第二首無題詩***“聞道閶門萼綠華”***大致意思是說:當年常常聽到人們談論閶門中有位叫萼綠華的女子長得美麗絕倫,但總是覺得在天邊那麼遙遠,卻沒想到昨晚像蕭史那樣參加一次豪門盛宴後,竟然產生了偷窺的衝動。詩人說的是吳宮苑內花,當然不會是花園裡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樓客,用蕭史典故,顯言己之為愛婿身份。詩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豔情,但主要還是表達男女之間心心相印的戀情。

  這組詩在藝術上有極高的價值,尤其的第一首七律,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色,流麗圓美。詩人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以華豔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並茂、婉曲幽約的藝術境界。詩中意象的錯綜跳躍,又使其主旨帶有多義性和歧義性,詩人對心靈世界開掘的深度和廣度,確實是遠邁前人的,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決於這類無題詩所產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