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圈地運動實質是什麼

  地主將土地從農民手中奪走,農民的利益被犧牲,由於喪失土地,不得不開始流浪,被迫成為工業勞動力,這就是所謂的圈地運動。從英國圈地運動的種種表現,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質和特點。那麼,英國圈地運動是否真如我們印象中那樣窮凶極惡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英國圈地運動實質

  圈地運動的實質說起來就是將原本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轉化為新的個人私有制。原本土地大多數都是屬於公有的土地,然後用出租的方式租給農民們,農民們再對土地進行耕種或者其他的運用,例如在收割之後按照敞開制度將土地變換成天然的大型牧場,農民們可以在上面畜牧,這樣一來他們的收入會提高很多。然而圈地運動卻是將這些土地圈定起來,不再租給農民,反而是變成自己擁有的私人的農場以及牧場,原本公有的土地就這樣轉變為私有了。

  另外圈地運動的實質也可以說為是傳統的農業向近代農業進行轉變,原來的農業都是在土地上進行耕種以及畜牧,而在羊毛已經高漲的情況下,圈地運動進行後大規模的牧場則呈現出全新的農業模式,這是在近代史上農業方面所進行的一次改革,只不過改革的主人不再是農民,而是大的資產階級。他們利用和依靠的都是機器,尤其是條播機的發明讓耕種都變成了機械化,並且也影響了農業技術的一些革命。

  英國圈地運動的特點

  一、基本不存在侵犯土地所有權的問題

  在四種圈地型別***包括小塊零散土地的集中、對公荒地的圈佔、議會圈地、打破租約的圈地***中,前三種基本是自由協議完成的,自然也就不存在侵犯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即便是那種領主強佔公有地的少數情形,在法理上也是行得通的***因為領主轄區的土地法理上都是領主的***。

  而中國的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制,農民作為集體的一分子當然享有土地產權。村幹部私賣集體土地、以及地方政府強行圈佔土地,都是侵犯土地所有權的行為。

  二、也不存在侵犯土地使用權的問題

  除了作為集體一分子享有土地所有權,中國的農民作為獨立的個體還享有土地的使用權***比如承包50年***。表面上看,英國的第4種圈地運動也是侵犯了佃戶對土地的使用權,但其實不是,因為所謂“打破租約”,是指在租約期滿後不再續約,或者抬高租價讓你續不起,而不是在租期內強行剝奪。所以“打破租約”不是侵犯使用權,而是侵犯了“慣例”,侵犯了“約定俗成”。

  總結:英國的圈地運動既非田園詩也非地獄曲

  拿今天歐美的文明水平看,英國的圈地運動仍然是非道義的。因為現在並不是說你完全按產權或契約辦事就可以,如果你客觀上造成了貧民權益受損,那麼仍要停止行動或者給予補償。比如近年來吉普賽人跑到德國,隨便找個公園就安營紮寨,按產權政府當然可以把他們趕走,但是政府不敢強行趕,只能每人給幾百歐元求他們搬家;就連柬埔寨,貧民租住的棚戶***違章建築***要拆,房主和租戶也要給補償的。所以相比現在,圈地運動時候的補償總體看是不到位的,尤其是那些貧民***越是貧民地越少,越需要公地***的補償不夠;至於打破租約、暴力驅趕這樣的事情也堪稱野蠻。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英國的圈地運動像我們說的那樣窮凶極惡,那麼今天發生的圈地又該怎樣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