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張衡長大發明瞭什麼

  張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震,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這一種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種模型由地震局馮銳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見袁巨集《後漢紀》***,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地震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另外,馮銳模型還把蟾蜍由面向樽體改為背向樽體並充當儀器的腳。該模型經模擬測試,結果與歷史記載吻合。

  世界上地震頻繁,但真正能用儀器來觀測地震,在國外,是19世紀以後的事。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1800年。

  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週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曆,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

  張衡在創作了渾天儀之後曾寫過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樑代劉昭注《後漢書·律曆志》時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傳世。劉昭注中把這段文字標題為《張衡渾儀》。稱之為"渾儀"可能是劉昭所作的一種簡化。在古代,儀器的定名並不嚴格。雖然後世將"渾儀"一詞規範為專指觀測儀器,但在隋、唐以前,"渾儀"也可用於表演儀器。

  瑞輪莢是張衡別出心裁創造的自動日曆,它模仿神話中奇樹蓂莢的特徵,靠流水作用,從每月初一開始,一天出現一片葉子,到滿月出齊15片,然後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為止,迴圈開合。這個神話曲折地反映了堯帝時天文曆法的進步。張衡的機械裝置就是在這個神話的啟發下發明的。聽謂"隨月盈虛,依歷開落",其作用就相當於現今鐘錶中的日期顯示。

  張衡製造的指南車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木刻仙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張衡創造的計裡鼓車是用以計算里程的機械。據《古今注》記載:"記裡車,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記裡鼓車與指南車製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齒輪原理,早於西方1800多年。

  張衡製作獨飛木雕,是模仿鳥類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設計。

  張衡也研究過地理學,根據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畫過一幅地形圖。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雲:"衡嘗作地形圖,至唐猶存。"

  介紹張衡的墓葬

  張衡墓位於南陽市北25公里石橋鎮南小石橋村西20米處,為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漢代時陵園建造巨集偉,翁仲、石獸對立,祠廟巍峨壯觀。後經戰亂,以往勝蹟蕩然無存。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重修了張衡墓園與"平子讀書檯"。墓園面積12000多平方米,墓室封土高8米,周長79米,在高大的古墓周圍遍植松柏。墓前的明、清石碑加蓋了碑樓。並於墓前立方碑1座,碑文為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撰寫。墓北讀書檯遺址,亦重新建臺立碑。

 

 的人還:

1.照相機是誰發明的 照相機的發明歷史

2.飛艇是誰發明的 飛艇的發明歷史

3.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者是誰 電子顯微鏡的發明歷史

4.積體電路是誰發明的 積體電路的發明歷史

5.雷達是誰發明的 雷達的發明歷史

6.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內燃機的發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