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博物館簡介

  民樂縣博物館位於甘肅省民樂縣東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民樂縣博物館發展歷史

  建國前是該縣民眾教育館,兼管文物收藏,解放後於1950年成立了縣文化館,負責文物工作。***,縣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民樂縣博物館,與文化館分設。郵編734500

  博物館自成立以來,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積極舉辦各類展覽,進行考古發掘及文物收藏、修復、宣傳、研究等工作,館內工作人員多次在《中國文物報》、《絲綢之路》、《隴右文博》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專業論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縣博物館已成為民樂縣集參觀、旅遊為一體並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高品位文化場所,是展示民樂光輝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基地,也是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民樂縣博物館建築佈局

  博物館佔地2786平方米,建築面積472平方米,有陳列室5間、辦公用房5間,庫房一座。以上房屋全部是1982年以後新建的。

  為進一步展示民樂歷史文化,計劃在縣城新區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大樓,內設歷史文物展廳、水陸畫展廳、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廳、四壩文化展廳及綜合文物文化巡迴展廳,全面展示民樂歷史文化。

  民樂縣博物館位於縣文化中心二樓,是全省有名的縣級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古今瑰寶,聚歷史文化精華"。有歷史文物和自然標本藏品5160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540件,三級文物1079件。按材料質地可分為:峪337件,瓷器18件,玉器25件,木器2=件,書痺256件,錢幣3412件,其他110件。其中"民樂渤精華展\"水陸畫展"兩個展室常年對遊人開放,並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文物專題展、民間民俗美術展、書畫藝術展。現有展廳三個,庫房二個,在這裡可以看到封建皇帝所頒的詔書,也可以看到歷朝各代各式各樣的錢幣,還可以看到從八卦營漢墓群出土的薄胎陶罐及木馬、努箭、盔甲,也可以看到從東、西灰山遺址出土的打製石斧、石刀、石鐮、石鏟、炭化糧籽及紅色陶片,還可以看到畫於明嘉靖年間和清康熙年間的或絹質、或布質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細緻精巧的水陸畫。這些文物,將會把遊人的思緒帶入歷史的長河,任你浮想咖。其中,珍藏於館內的樓雕"玉葡萄",固材象形,葉子舒展翻卷自如,葉脈清晰可辨,葡萄圓潤鮮嫩,晶瑩剔透,宛然剛從藤上摘下來一樣,讓人口舌生津,真是巧奪天工,歎為觀止,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枝藝。

  民樂縣博物館經驗交流

  甘肅省文物局在蘭州召開了甘肅省民樂、山丹縣博物館館藏水陸畫修復專案驗收會。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丹華、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初世賓、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王旭東、國家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研究員潘路、國家博物館書畫修復室副研究員楊志新、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員劉超英等專家參加了驗收會。

  驗收會上,專家們認真聽取了專案承擔單位--中華佛教出版社的彙報,仔細查修復後的水陸畫,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質詢。專家一致認為:專案承擔單位對兩縣館藏水陸畫現存病害界定比較全面、明確,病害原因分析充分,修復檔案記錄全面、詳細、完整;在修復實踐中認真執行了已確定的修復原則和技術路線,修復過程中認真把握了傳統材料與工藝和現代科技的關係,最大限度地採用了傳統材料與工藝對水陸畫實施保護修復,修復效果較好,達到了預期目標,一致同意該專案通過驗收。

  水陸畫是寺廟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的一種宗教畫。我省共儲存有明清時期水陸畫528幅,主要收藏在河西走廊武威市、古浪縣、山丹縣、民樂縣和高臺縣博物館中。它與敦煌壁畫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學者稱之為"可移動的敦煌壁畫",開闢了敦煌學研究的新領域。這批水陸畫基本都是在建國初期由寺院移交到當地文化部門保管。由於長期在寺廟內懸掛,歷經風吹雨淋,歷史上又經過多次揭裱,且裱畫工藝水平不高,已普遍出現黴變、蟲蛀、汙損、乾燥皸裂等病害,加之市縣博物館儲存條件較差,自然損害日益嚴重。為了保護好這批珍貴文物,省文物局於1998年和2002年組織人員對全省館藏水陸畫進行了兩次摸底調查,在此基礎上委託中華佛教出版社制定了保護修復方案。經國家文物局稽核批准後,從2005年起開始實施修復,當年完成了武威市、古浪縣、高臺縣博物館共173幅水陸畫修復工作,並通過專家驗收。這次民樂、山丹兩縣博物館館藏189幅水陸畫的修復通過驗收,標誌著我省館藏水陸畫修復工作圓滿完成。

  民樂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展品珍藏

  該館設歷史文物陳列室,展出文物280多件,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石器和漢墓出土的陶器、木器、錢幣、漢磚、漢瓦較多。此外,還舉辦過多次臨時或巡迥展覽。

  館藏文物6000多件,主要有東、西灰山遺址出土的彩陶、石器、炭化麥粒和漢代墓群出土的各種陶器、銅鏡、木器及古錢幣等。

  發現隕石

  甘肅張掖市民樂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整理庫房文物時,發現一塊奇特的石頭,經專家鑑定是一塊隕石。這次發現的隕石呈鐵青色,長14釐米、寬9.6釐米、高7.5釐米,重量2.44千克,是同體積石頭的2倍。

  據瞭解,隕石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執行軌道或成碎塊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石質、鐵質或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我國早在公元前687年就有隕石散落的記載。

 

 的人還:

1.長汀縣博物館簡介

2.青春勵志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