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遺址博物館簡介

  新樂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樂遺址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新樂遺址博物館介紹

  新樂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博物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1986年7月成立。 該館收藏新樂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近萬件。種類有陶器、打製石器、磨製石器、細石器、玉器、骨器、木雕藝術品和煤精製品等。陳列分兩個展廳和一處新樂下層房址。新樂遺址1985年5月正式開放,1986年改為新樂遺址博物館,1988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瀋陽市的旅遊業又增添了一個新景點,併成為對市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的基地和對外視窗。

  新樂遺址位於瀋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龍山路北側、新開河以北的高臺地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聚落遺址。遺址區東西約350米、南北寬約150米,總面積5.2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遺址中心區域田野考古發掘面積已達5,000多平方米,確認這一地區存在著上中下三層文化堆積,下層文化距今約7,000年。在遺址中,現已發掘半地穴式建築房址40座,出土各類文物數千件,有製作精細的打製石器、磨製石器,頗具特點的陶器及煤精製品、炭化穀物,其中以炭化木雕藝術品最為精美,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方式。

  新樂遺址按地層關係和文化內涵可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被命名為新樂上層文化,距今約3000年。這一層文化堆積厚,出土文物多,以石器和素面夾砂紅褐陶器為主。石器有石錘、石鏃、石杵等。陶器有鼎、鬲、缽、罐等,多為瘤狀耳、橋形耳,也有少量柱狀耳、三角形耳,質地都比較粗糙,砂粒較大,全部為手工製作。中層為偏堡子型別文化,年代為新石器晚期,距今約5000年,文化層較薄,沒有出土完整的陶器。從已經出土同一文化型別的陶器可以知道,這一時期的器形有深腹罐、深腹缽、高領壺,上面裝飾著堆紋,陶壺上刻著幾何圖案。

  下層被命名為新樂下層文化,據今約7000年,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聚居地,已發現多處房址,最大的面積有100平方米,中型的面積有70平方米,小型的面積有20平方米,平面成長方形或圓角方形,中間有火膛,四周有柱子洞。出土文物十分豐富,石器有石鑿、網墜、削刮器、石鏃等。陶器有高足缽、簸箕形斜口器、弦紋筒形罐、之字紋筒形罐。1978年出土的斜線紋高足缽,高12.3釐米,口徑19釐米,底徑6.5釐米,紅陶衣、高足,通身飾以抹壓斜線和網格紋,是新石器時代的盛食器。 同時出土的還有少量玉器、煤精製品、木雕藝術品等。煤精雕刻藝術品有球形、耳當形,晶瑩烏亮,雕工細緻,在當時條件下能製成如此精細的藝術品,使人難以置信。 瀋陽出土的骨製品種類繁多,時代較全。其中主要是1978年新樂遺址下層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錐為新石器時代骨製品。骨柄長11.2釐米,從側面觀察,很象兩片骨板粘合在一起,有一道較明顯的合縫,用以鑲嵌細石片,作複合工具之用。骨錐長10釐米,頂端寬1.4釐米。體扁平,尖部彎曲且鋒利,是鑽孔工具。 1984年國家為保護新樂文化遺址,在遺址上造起一座現代化展覽館,是瀋陽市第一家專題性遺址博物館。館舍建築風格系用窩棚式大屋脊建築結構,外飾紅色雙曲瓦和長方形乳白色釉面磚。展廳設計造型是仿照原始穴居形狀,由兩個梯形建築和兩個三角形建築構成,顯得格外古樸、獨特、美觀。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為860平方米,展廳面積為400平方米,分為第一展室、第二展室、二號房址等部分,並從出土文物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物數百件,組成新樂遺址文物展覽。此外,還將頗有典型性的考古發現——“木雕鳥”製成大型雕塑,立在展覽館的前面,做為新樂文化的象徵。其中有一件木雕藝術品尤為珍貴,其樣貌似鵬鳥,稱為太陽鳥,為古代先民的圖騰,刀法精湛,為研究中國藝術發展史提供一份珍貴資料,這在中國考古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金碧輝煌的太陽鳥雕塑,高高聳立在市政府廣場,已成為瀋陽市城市的象徵。

  新樂遺址博物館象徵新樂文化的石碑

  斜口器是瀋陽新樂人用它移植火種和去黍皮殼的。這兩個石球,它們是仿造我們剛才看到的煤精球製成的。它告訴來這裡參觀的人們:新樂文化和中原文化一佯是我國重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我們現在去看出土文物最多的二號房址。二號房址和這裡仿造的四十多座原始人建築一祥,都是半地穴式,下面深約有40釐米,房址全都面朝東南,地面是不規則的圓角長方形。房子中間由圓木做支柱,支撐整個房頂。

  二號房址佔地面積約有95.64平方米,由50根立柱支撐。屋子這麼大是氏族開會、議事的揚所,在這裡一共出土的540件文物,有陶器、煤精製品***包括玉器,用瑪瑙製成的細石器***、石器、骨器、碳化穀物***黍***、石墨、赤鐵礦石等,全部是7200年前的原始人的遺物,中間大坑呈橢圓形是原始人用的大火膛。前面那個小坑是小火瞠。西北角還有個洞穴與地面垂直,長約50釐米,深約15釐米,寬約40釐米,裡面裝有陶器,在西南角還有一片燒土,這就是原始人傾倒的垃圾。 一場大火。據考古專家考證,是一場大火毀滅了他們的家。房倒屋塌,森林毀滅,所有的人都逃了出去。於是便將這些物品埋葬了7200多年。瀋陽新樂人也不得不背井離鄉,另尋出路去了。1973年6月,在大規模的挖掘中這些文物才得以重見天日,供來這裡的遊人觀賞探討。它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歷史深遠博大,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光輝的一頁,是我們瀋陽人的驕傲。在這裡還要提一下是我們腳下的黃土崗,它與我們的城市地面垂直高度9.6米,相對高度為五到十米。

  就在這條長約幾公里的黃土崗上,矗立著瀋陽乃至全園、世異聞名的景點:北陵和東陵公園,還有著名的無垢淨光舍利塔.

 

  看了新樂遺址博物館的人還看了:

1.半坡遺址博物館導遊詞

2.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3.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介紹

4.乾陵博物館

5.博物館建築論文

6.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