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博物館介紹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成都市區西北部,是在金沙遺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遺址類博物館,也是展示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古蜀文化的專題類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456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博物館的兩大主體建築為遺蹟館和陳列館,都採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著金沙遺址的冉冉升起。

  基本介紹

  金沙遺址發現於2001年2月8日,位於成都市區西北部,是一處商周時期的古蜀文化遺址。遺址分佈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遺址內目前已發現祭祀區、宮殿區、墓葬區、居民生活區等,據考證,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文明以後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金沙遺址發現當年即被評選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也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目前,金沙文化已經和都江堰、大熊貓一道被列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

  金沙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456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成都市區的摸底河自西向東從館內流過,兩岸的河岸風光構成了博物館的橫向景觀軸;遊客則從南自北依次參觀金沙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和陳列館,而這條南北向的開放空間又構成了博物館的縱向文化軸。環繞在博物館建築周圍的,則是植被茂盛的園林區,遊客在領略悠久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可在林間小憩,感受自然之趣。整座博物館以其合理的功能佈局,充分實現了現代博物館的各種社會功能。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兩大主體建築為遺蹟館和陳列館,都採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著金沙遺址的冉冉升起。遺蹟館為近圓形,陳列館為方形,一圓一方象徵著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兩座建築分佈在摸底河的南北兩岸,相得益彰,同時與園林區融為一體。當飛機飛過成都的上空,人們會看到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兩座建築就像兩片葉子飄落在綠色的草地上,而博物館也成為了成都市重要的地標性建築。

  遺址特色

  金沙遺址是2001年2月8日在一次基建施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目前已發現的重要遺蹟有大型建築基址、祭祀活動場所、一般居址、大型墓地等。出土文物有金器、銅器、玉器、石器、漆器等6000餘件,其中,數以噸計的象牙、璀璨的金器和五彩斑斕的玉器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迄今為止,金沙遺址是世界範圍內出土金器、玉器最豐富,象牙埋藏最密集的遺址。目前可以確認,金沙遺址的年代為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00年,極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後,成都平原興起的又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古蜀國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國先秦時期極為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

  金沙遺址是以遺址所在地的地名來命名的。在遺址發現之前,這裡就被人們稱為“金沙村”。“金沙”這個美麗的名字,究竟啟用於何時,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金沙遺址範圍內發掘的一座五代後蜀時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將此處稱為“金沙鄉”,隸屬當時的犀浦縣,說明至少在五代時期“金沙”這一名稱就已存在了,並一直沿用到現在。

  金沙遺址的發現,極大地拓展了四川地區古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對研究古蜀文化的起源、發展、衰亡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為破解三星堆古城突然消亡之謎找到了有力證據。金沙遺址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並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這段歷史填補了古蜀文化的重要缺環,與成都平原的寶敦文化、三星堆文化、戰國時期的蜀文化一道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而這一切,都讓我們瞭解到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學說的確立提供了重要佐證。

  金沙遺址的發現將成都的建城史從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因此,可以說金沙遺址是最古老的成都城。它為成都書寫了一段最古老的歷史,也讓成都成為了中國3000年來沒有遷移過城址,沒有更改過名字的城市。

  遺蹟館

  遺蹟館位於博物館東部,摸底河南岸。館內是金沙遺址最重要的考古發掘現場,也是金沙遺址最早發現文物的地方。遺蹟館為近圓形的全鋼架建築,建築面積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米。由於發掘現場的泥土中還埋藏著金沙遺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鋼柱支撐而成的巨大空間,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考古發掘現場。為了讓遊客領略考古的魅力,遺蹟館中修建了木質步道,通過步道遊客可以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近距離觀看未出土的文物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者對文物的現場保護。據考證,在3000多年以前,遺蹟館所在地是古蜀金沙王國專用的祭祀活動場所,擁有目前中國儲存最完整,延續時間最長,埋藏最豐富的祭祀遺蹟。因此,置身於遺蹟館中,遊客們能感受到泥土中尚未發掘的文物的氣息,也能想象到3000多年前古蜀國祭祀活動的莊嚴與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