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的由來和典故介紹

  中國,一個擁有許許多多傳統節日的國家。你知道各種傳統節日的由來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傳統節日的由來和典故 ,希望能幫到你。

  一、七月三十地藏節的由來

  源自佛教 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一直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出世,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在這一段黑暗的時代,什麼人代替佛教化眾生呢?是地藏菩薩***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薩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樣。閻浮提的眾生,與地藏菩薩有很大很深的因緣。佛陀世尊讚歎菩薩有大因緣的,只讚歎兩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大威德大神通力量,以及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情,百千萬劫也說不能盡。“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皈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地藏經見聞利益品***。

  大願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徒口中所稱的“娑婆三聖”之一。“地”在事上講是大地,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任何一物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的意思。“藏”就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這位大菩薩有無量的法財,佈施一切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

  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多次為救母難,而發大誓願:“度盡眾生,方證菩提。”以此功德願力,令多生父母離苦得樂,轉凡入聖,《地藏經》是佛門孝經,而地藏菩薩更是“孝”的代名詞。在中國大乘表法裡是以四大菩薩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表的是孝敬。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文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表落實***。孝是學佛的基石,更是做人的根本。

  二、中秋節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三、臘八節

  傳說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來砥礪求道的心願。漸漸地太子覺悟到:世間的人追逐物慾,沈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不易達到解脫大道,如果執著於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證悟菩提,最好是捨棄苦樂二邊,過著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才能進趨解脫大道。

  太子有了這一番體悟,瞭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門橫臥在河岸旁,好像毫無氣力似的,她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太子。

  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實在無法譬喻。飲後,五體通暢,漸漸的恢復了氣力。 於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

  由於牧羊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當天,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此風氣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也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看過傳統節日的由來和典故 的人還:

1.中華傳統節日的傳說故事

2.春節的來歷和故事

3.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策劃方案6篇

4.端午節的故事由來

5.七夕節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6.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神話故事 元宵節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