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哪個朝代的

  朱熹非常的有名,他的著學精妙,後人少有肉能超越他,他被贊為孔子,那麼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一個人物,古人說有兩種人可以超過皇帝,一是聖人,一是天人。在世人眼中,他就是個聖人。他留下很多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這些都是世人用之不竭的讀書和做人的最高準則。他的名言之後,深感做人應當如此。原來不僅孔子教育後人怎麼做人,而他也是一個不弱於孔子的聖人之一。

  他號晦庵,別號紫陽。他的父親學問較高,是官場中人,他從小受他父親的薰陶,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後來他的父親在就任途中死亡,他聽從父親的遺命搬到五里夫他父親好友的家中生活。他19歲考中進士,隨後出入官場為百姓謀福祉。他任職期間促進了教育的發展,興辦了許多的學院,發表了許多關於讀書的至理名言。同時在做人方面他也深有感觸,留下了許多為人處事的法則。

  後人也稱他為朱文公,他的理學重在以理為中心,認為理才是世界的本質,理的最高境界是太極。他是第一個完整地把四書集聚在一起的人,這成為科舉考試中必考點之一。他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不過他在1196年遭到彈劾,他被負於十大罪狀,不僅他自己遭殃,他的學生有被流放和坐牢的很多,晚景悽慘。但他還是不停地著書,並於1200年逝世。朱熹的不幸是他那個朝代造就的,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怨天尤人。

  朱熹理學

  朱熹理學自成體系,說的有理可尋,讓你無理可駁,真可謂諱莫如深。朱熹理學沿襲五百多年,至今無人超越,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朱熹理學。

  朱熹反佛崇儒,他一直在探索可以用來治國的方法。他的新主張對整個宋朝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他的理學,堪稱絕妙。他的理論得到大家的認可,而且體系之龐大,是宋代理學的大成,他在理學方面所作的闡述,後人受益匪淺且對他的理學稱讚有嘉。他的理學思想到了元朝的時候受到歡迎,並作為治世之道和管理民風的良方。

  朱熹理學避各家之所短,揚各家之長,集佛、道、儒為一體,吸取其中之精髓。而這思想的核心是理,他認為理是萬物之根本,萬物皆有理,也離不開理,當所有的理歸結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太極。萬物隨著理轉,理無所不在,既可以用來形容道德倫理,又可以用在人身上,即所謂的人性。

  朱熹理學還分為靜和動、陰和陽,萬物迴圈、生生不息,動和靜都有它們自己的規律,這就是他的動靜觀。人若是能達到格物致知就是聖人,身為凡人的他已經在考慮聖人應該做到哪樣,說明他自己已經是個聖人。人要做到仁慈、講禮節、有義氣和有智慧,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成為聖人。他還闡述了人性二元論,人體的形成離不開理和氣,氣的不同讓我們有不同的脾氣和不同的性格。

  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生於1130年9月15日,卒於1200年4月23日,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是程朱理學的核心代表人物,曾經做過南宋的江西,福建漳州知府等官,為官清正廉明,創辦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武夷書院等,是第一個提出完整教育制度的古人,對後世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啟發性。

  作為程朱理學的核心代表,朱熹的思想主張可以簡單歸納為道學之太極學,通過研究儒家經典,經過自己的理解發展為義理學說。

  朱熹的思想主張的基礎是程顥的理本論,理,即為道,太極,他認為理是世間萬物的規律,任何事物都有理,都具有太極的兩極性,理在邏輯上高於氣,但氣具有能動性,是製造萬物的原料,理離不開氣,它們可以通過漸變達到轉化。而且理是形而上的,氣是形而下的,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存在的,相比於氣,理為第一性,氣為客為第二性,理生氣並寓於氣中,理和氣就是太極的兩極,生萬物,萬物調和歸一。

  這種思想主張已經具有後世唯物主義的辯證論的雛形了,通過對這種思想主張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朱熹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哲學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中國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但是哲學思想史卻並沒有多少的發展,朱熹及以後的追隨者們,把中國古代從孔孟時代樸素的哲學思想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